習拳一得:說說長短勁

有的人站樁、練拳,光知道站樁要時間長、功力大。

所謂功力大不過是個含糊的說法,單純練功時間長也不能說明什麼,要看你有沒有短期或長期相對明確的心理訴求。

什麼叫心理訴求?就是站樁練功我要達到或得到什麼。

比如長短勁。

(一)

長勁如同跟人拔河比賽,或者用力推一堵牆,又如同像推車上坡,假想中的手臂近腕處始終有強大的壓力,站樁的個體用很長時間跟假想敵吃著勁。

當然累了也有歇的時候,總頂著勁會僵了。

長勁,通常是為了投石問路,讓對方跟你頂,俗稱問勁。

站樁功夫好的人,可以運力作用於小臂一點,就一個點,功夫不好的只是拿胳膊圓撐的樁架子去頂。

這還是好的,更糟糕的是力量分散在腿、軀幹、胳膊,無法貫通形成對敵接觸的一個點,明顯這是神經、意力調動的功夫不夠。

有站樁功夫的人,儘管也跟對手頂著較勁,但他能運力於自身的與敵接觸點,別的地方是松的;而功夫差的,身上力是散的,全身趨於僵硬。

因此,站樁時我們要調動意力以及神經,加上相對放鬆,能夠使我們的力匯聚於一點。

這是我們站樁體認長勁的關鍵。

沒有渾身意力往一個點的匯聚,站樁時間再長,也是無效運動。

(二)

短勁,是拍皮球、抽鞭子、子彈射擊、還有點像打牆的衝擊鑽。

站樁的體認短勁,要把大臂忘了,想著自己大臂不存在,僅僅松肩是不夠的。

單人獨自的站樁,要站出這樣一種功夫,沒人接觸、沒人碰你,但你的小臂、乃至全身,要有跟實體接觸的感覺,沒有這個,老是身體和外界空蕩蕩的,還是不行。

假的要當真的去練,獨自自己站樁,要不斷暗示自己,有人在自己身體的某個點有力量刺激,比如正前方的小臂某處。

有了與外界不存在的“實體接觸”,小臂的接觸點就可以體會先緊後鬆了,這時短勁就不難體驗了。

小臂老是跟外界空蕩蕩的,身體的用力肯定找不著具體落點,必須是虛中求實。

小臂跟外界一有鬆緊感應,就好辦了。

身體上下的爭力、拉力,也都有了具體用力對象。

腳下蹬力的上傳,也就能夠跟接觸點的鬆緊對應使勁,一切都不是空的了。

很多人缺乏具體體驗,姿勢、拉筋、鬆緊、重心調配,老在自己身上下功夫,不能說不對,但忘了身外。

練短勁,站樁本體是很鬆、很靜的,不松不靜,短勁的高頻鬆緊震顫出不來。

從運用角度來講,長勁屬於問,要問出對方的勁兒,然後決定自己是偏掛、是卸勁引空、還是頂鑽撲放,要的是對方出力。

短勁不是,短勁打的是對方來不及反應,極快極冷,眨眼之間力已經發完了。

所以,站樁、試力,不能單看時間長短,看姿勢的正確與否,要看質量,看勁力的側重體驗。

目標定出來,不一定完成的那麼到位,但總比沒目標單純站樁耗時間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