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40是伟大的产品,华为是伟大的公司”,P40发布会后对话余承东

“P40是伟大的产品,华为是伟大的公司”,P40发布会后对话余承东

这是一场时间很长的专访,在这次专访中,余承东依旧保持着“抢答”的传统风格,反正我倒是很习惯了,当然了,想到哪里说哪里,敢说的专访性格,让这场专访的内容非常丰富。我尽可能去还原余总本身的语气,让内容显得更有临场感吧。

市场对策和预期

编者按:2020年的开年,对各个行业来说都是非比寻常的,目前看,疫情不但影响了中国,现在正在全球各个国家和地区产生深远的影响。而华为还要更特别一些,除了和整个行业一样受到疫情影响之外,从2019年5月进入美国实体清单之后,无法正常搭载GMS对于雄心勃勃开拓海外市场的华为来说,无疑更是难上加难。那么,在这样双重的负面压力下,华为在2020年已经过去三分之一的时间里,表现怎么样呢?

疫情的影响是肯定的。2020年一月份增长非常不错,二月份受到疫情影响非常明显,但是从二月底三月初就已经开始恢复了,增长率有70%~80%,所以一季度的中国市场整体增长是没什么问题的。最开始因为不能出门,所以消费者推迟购买产品的情况是有,但大家还是依旧很支持华为,在这里我感谢全国的消费者,在这个困难时期给华为更多的帮助。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特别需要扩大内需,给市场和消费者提供更好的产品,比如P40系列、X65旗舰级智慧屏,Sound X音箱新配色,AX3系列路由器等这些产品都是用来满足大家刚需的。这其中,PC和平板在疫情期间的增长很大,幅度超过100%。

2019年,要是没有美国的制裁,华为应该是能拿下全球销量第一的,受此影响最后我们是第二名,全年CBG(华为消费者业务)的增长率是34%。2020年因为疫情的问题,行业的预期都不是太好,海外的情况肯定会困难些,但我们会努力比友商下滑得少一些,在中国我们要力争达到20%~30%的增长率,甚至更多,从而让整体的业务不下滑,或者还要保持增长。要达成这个目标,措施是多方面的,但最重要的两个方面还是产品和服务。受经济情况的影响,有些消费者的消费计划会推迟,但那些有需求的消费者,我们要做到他们想买这些产品就会想到华为。

我从2011年底到现在,负责华为CBG业务已经有8年多时间了。我对于团队的第一考核指标就是NPS(Net Promoter Score,净推荐值,说简单点就是口碑),只有这个指标高了,说明消费者对华为的品牌、产品和服务才是满意的,这也是我们今年三月份如此高增长率的原因,这个指标的重要性甚至还要高于FFR(Fault Feedback Ratio,简单理解就是故障率)。

按华为的计划,到今年下半年,HMS生态就会起来。目前在海外上市的P40 Lite(即很快要在国内发布的nova

)就是搭载HMS的机型,看销售的情况还不错,现在P40马上要上市,也全部是搭载HMS,它将会出现在除美国、巴西(税制太复杂)和韩国之外的很多国家和地区。从体验上来看,HMS还不能百分百地替代GMS,但正在接近中,而且在部分领域,我们也在努力构建HMS独特的体验优势。当然,谷歌一直在积极向美国政府申请向我们授权,只是还没有批下来。另外,美国现在还有意制裁晶圆厂,这是很恶劣的,如果这个事情成真会比较麻烦一些,如果没有,消费者业务不会有大的问题。

其实对华为,现在我们面临的最大的问题就是缺货。因为今年春节比较早,所以在此之前我们备了一些货,但是复工来得比预期晚得多。外边有人说华为库存严重,他们来我们公司看了吗?我倒是希望我有库存,有库存我就赚翻了。现在愁死了,天天头大了,天天都被催货。不仅是老产品缺货,刚刚上市的P40也一样,哪怕是P40和P40 Pro在12月就投入生产了还是这样的情况。

产品线与技术

编者按:P40的价格有些贵,华为在影像上做这么多投入有必要吗?国产品牌现在手机卖得越来越贵,是不是说明国产品牌高端之路成功了呢?华为的操作系统现在是什么样的情况?它是否能成为华为整个生态体系未来的保障?

P40 Pro是真正的高端产品,我用过之后的评价是:如丝般顺滑。它软件的优化也非常好,是非常伟大的产品。伟大的产品,一定要有创新的设计,创新的体验,单纯地堆砌规格并不能打造高端品牌。有人说挖孔太大,挖单洞是两年前的水平,现在要放很多东西进去,提供更多的功能和创新体验,比如注视亮屏功能就能体现创新。当然还有P40的拍照功能,我也知道同行投入了很大的精力在追赶,但这次,P40只是相机这一部分就有100多美元的成本,所以这款产品基本毛利并不高,我们是高成本,苹果是低成本的东西。

还有很多人关心的高刷率和高分辨率的问题,我觉得选高刷和分辨率很容易,但是没有软件优化和省电是没用的。很多年前我在说2K屏的功耗很大,最后看是不是我说对了?业界是不是很快又回到1080分辨率了。这些参数几年前我就可以做,但是没有意义,耗电,对消费者没有意义。盲目追求分辨率、刷新率,而不注意发热续航,那不是用户可以体验的价值。再比如快充,我们也可以做到100多W的功率,但是要考虑安全性。什么是高端产品的价值?我有朋友的Mate 20 Pro在三亚掉海里,捞起来都摔弯了,屏幕也只能显示一半,而且他没有用华为云服务,手机里的数据都没有备份,这样的情况维修店都不敢接。最后他把手机交给我修,100多GB的照片视频文档等数据全部都在,换主板外壳和屏幕的时候发现机身里根本没有进水,全部修好才花了1000多元钱,他都很惊异。修好之后他马上注册了华为云,买了200多GB的空间备份数据。这就是高端化,产品、服务,给高端用户带来高端的体验。

至于影像功能存不存在过度开发?相机的成本很高,难度也大,消费者的需求也很大,是一个刚需。但是摄像头不能太多,尺寸太大,对空间影响很大——现在P40 Pro+已经7个摄像头了,我们不可能盲目的增加数量,更要增加摄像头的质量和算法。消费者对美好东西的追求是没有止境的,比如变焦平时用得不多,暗光用得不多,但是有需要的时候体验会很好。再比如说四曲屏,我们自己工程师自己先做了一年多,后来再和其他供应商一起搞定。最后证明这块屏幕对消费者的体验提升很大,比如手势,这也是创新引领。相机和屏幕的技术永远有需求,但是要控制好成本,否则体积越来越大,价格越来越贵,消费者买不起怎么办?我们不像互联网公司,很容易成为印钞机,在我们这个行业很苦,很难搞。在看得到看不到的地方,我们都不会省,就像车的碰撞安全性,看不到的地方我们也在用心打造。我们不拿供应商忽悠,我们有自己的核心能力——这么说可能不是很谦虚,但的确是这么回事。比如ISP,我们在法国南部有专门的团队在开发这个模块,还有RYYB传感器,为什么友商没有跟进?因为难度太高他们做不出来。哪个中国企业能通过欧盟的GDPR GAPP安全认证?他们搞不定的。”“华为的手机是最安全的,隐私保护是最好的”——这个你们可以用来做标题。只有沉下心来,研发创新,打造用户喜欢的产品,才能成为伟大的公司。

这次我们为什么要做P40 Pro+?因为10倍光学长焦太贵了,不能大规模上量,未来把成本降下来才会放到中端机型上去用。这也并不代表所有产品都会做Plus款式,只是为了让产品覆盖到更高端的一些用户。Mate Xs卖16999元,我们是亏损的,你能相信吗?这个项目上我们亏了6、7000万美元了,未来良率提升,成本下来,才能扭亏为盈。希望未来一年多,看10倍变焦的成本是不是能降下来。消费者对长焦是有刚需的,比如很多小男生小女生看演唱会,买不起华为的旗舰手机,租都要租华为的长焦手机去拍自己喜欢的明星,这就是消费者可以体验到的产品价值。

现在分布式技术已经在用在很多华为的产品上了,手表、平板、电视、路由器这些核心的智能产品我们都已经用起来,比如一碰传,这些都是要靠分布式技术的能力,靠内核,靠软件协同来达成的,其他厂商是做不了的。这次AX3路由器也用了这个技术,但是发布之后我被批评惨了,因为定价太低了,简直就是在让利消费者。但因为我们的芯片有规模效应,所以才能做到这么低的价格,后续,我们的路由器产品还有会大的升级。

说到手机操作系统,EMUI现在已经是独立的系统,它里边很多模块已经被替代了,只是名称还是安卓。打个比喻就是:“余承东的心脏,肺,肝脏,肠子都换掉了,但表面上看我还是余承东”。

这次P40上,我们有用国产的器件,也有日韩台欧企业的,也有美国的器件。其实我们是可以不用美国的器件的,保留使用是为了保持和美国公司的合作关系,为他们创造商业价值。我们以前美国的器件用得很多,现在是可以替代的,主要是考虑过去他们对我们的帮助——完全替代已经是做到了。中国企业的实力现在也越来越强,大家都会有机会。华为也在和MTK、高通、展讯(手表)合作,偏低端的产品用这些厂商的芯片,中高端用海思,大家都是我们的供应商。芯片生产方面,台积电、中芯国际都在为我们生产芯片。在全球化的今天,大家是相应依存的,反制对大家都是伤害。

老余的心情独白

编者按:虽然整个专访中,余总还是过去那样的风格,但是从整整两个小时的专访中,可以明显感觉出来,其实整个CBG的压力是非常大的。但就算如此,整个CBG的团队还是负重前行,保持着增长。在这样的背景下,余总也是不断地重复着对媒体、合作伙伴和消费者的感谢。

对华为来说,一定要做消费者喜欢的产品,但是我们也有不足,比如Freebuds 3耳机的降噪调整、还有云服务的安全性,这些消费者都不知道,没有宣传出来,很可惜。我们公司的营销宣传能力不够,价值宣传得不够,希望媒体多宣传华为能为消费者带来的价值和全场景的体验。比如手机的AR测量、指关节手势,还有智慧屏的直播和语音控制(

说到这里,他学起了四川话、湖南话、安徽话,最后一个你还用学么?)。

一个企业,要创造用户可以体验的价值,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成功,这也是我在内部一直给主管们说的话。就像做一个家用的桌子,你非要把它做到坦克都压不烂,对用户来说,这是没有意义的。我1993年加入华为为什么没有离开,因为我们有一个伟大的老板,任总的家长风格很严,这个公司将来应该是有前途,事实证明我的判断是正确的。

华为奉行客户至上,客户导向这么多年都没有改变过。员工第一,股东利益放在第一,这样的公司怎么可能成为伟大的公司呢?有要远大的抱负,这样的公司才能走得更远。8、9年前我就预测过,全球主要的玩家就只有3、4家,现在看我说的是对的吧。格局,视野和胸怀,领导人的这些特质决定了一个企业能走多远,我们能达到什么样的高度。也许有这次的机会,我们能成为一个有自己生态的公司——危机危机,有危也有机,没有别人逼我我们都走不到这么快。比如DxO得分,我现在不在意,不想提了,为什么?仅仅领先一分算什么?高几分不是本事,一定要大幅度领先。

从2011年秋天来到CBG,我余承东每天都在做客服,不管是老师、亲戚、朋友还是业界大佬,我自己都在给我们研发团队找问题,提问题。在技术研发上,我们现在是“跟踪一代,预言一代,开发一代”的策略,未来要争取做到四代研发。经常有人说余承东在网上泄密,比如折叠屏,我提前公布的原因是希望有更多的供应商来支持我们,这样大家才能有更多的商业机会,更多的商业价值被创造出来。

我的风格是不说假话,我不知道我可以不回答,我认知水平有限,但一定要说真话。我余承东比别人笨,但我会更努力。得了第一名不算什么,还要继续拉开和第二名的差距才行。我希望华为在困难和逆境中死不掉,成长为一个更伟大的消费电子公司——就是我们的华为终端公司,还有荣耀,现在我们有两个公司,有了双品牌战略。我余承东心中充满感激,你们也见证了我们从一个弱小的公司走到今天,谢谢大家的支持和包容。

写在最后

“P40是伟大的产品,华为是伟大的公司”,P40发布会后对话余承东

原本计划一个小时的专访,主持人时不时提醒“这是最后两个问题”,但余承东却总是说“没事,还有时间,让他们多问”,最后时间整整延长了一倍。到后来因为话说得太多,已经咳嗽了,但他还是坚持尽可能多地回答媒体的问题。2020年的市场环境比之前的预期更加残酷,就算是华为,也同样能感知这样的危机。余总大概也是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多与消费者与业界沟通,传递尽可能多的信息,所以,单单是这份真诚,已经是值得我们尊敬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