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水的平台,铁打的万顺

最近翻后台,不少人cue到了万顺叫车。

浸淫网约车行业数年,万顺叫车的名号在江湖上还是有一定地位的,这个“神”一般存在的网约车平台也让我心生好奇,确实有必要单独提一下了。

牌照之王

知乎上一个问题是,有没有比拼多多路子还野的公司?有人回答:万顺叫车,牌照之王。

在牌照为王,合规运营、安全第一的市场信号下,当前各大网约车平台纷纷开启了摘牌之路。然而公开信息显示,抢占网约车市场半壁江山的滴滴出行,以及B2C模式的先行者首汽约车、神州专车均不是市场上的牌照之王。

截至2020年4月2日,万顺叫车已获得194个城市的网约车合法牌照,超过滴滴等头部公司。

万顺叫车秒杀滴滴。

如果你问大家下载过万顺叫车的APP吗?答案是大多数都没有,那么为何使用率如此之低、毫无存在感的平台能够力压一众竞争对手,摘得网约车牌照的桂冠,实在引人深思?

据了解,万顺叫车2016年9月成立于深圳,运营主体为深圳万顺叫车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于2017年9月20日获得华南地区第一张网约车牌照,经过1年多的发展牌照数量已远超其他平台。

目前其官网显示,已建立分公司354家,服务站2万多个。然而根据交通运输部公布的7月网约车订单数据显示全国范围内万顺叫车的月订单总量仅为1.4万单左右,远低于主流网约车平台。

流水的平台,铁打的万顺

国务院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的《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管理暂行办法》是2016年7月出台,同年11月1号施行。万顺叫车的创始人兼董事长周正清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万顺叫车从一开始就按照法规要求在经营城市设立分支机构、建设经营管理团队和基础运力保障,并第一时间按流程申报,主动接受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管理。”

然而,针对万顺的牌照数量领先这一现象,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研究员傅蔚冈曾在去年9月撰文指出,万顺叫车等公司之所以能拿到这么多牌照,是因为规模小。“在绝大多数行业,规模小是软肋,但是在网约车行业,规模小却是拿牌照的优点。”傅蔚冈写道。

尽管当前网约车平台获的资质进度不一,但作为衡量平台合规性的条件之一,牌照≠实力的确是当前牌照为王时代网约车平台市场的写照。

另辟蹊径的“合伙人制”

除了牌照数量多以外,万顺叫车在激励制度上另辟蹊径,不采用网约车普遍的“烧钱补贴”,而采用“合伙人制”。

在这个合伙人体系里,高级合伙人总数不超过10万名,共享6.65%的股权;共享合伙人总数不超过100万名,共享6.65%的股权;巡游出租车合伙人总数不超过50万名,共享1.7%的股权。万顺叫车不收取合伙人股金、加盟费或其它钱,只按百分比提取适当的平台服务费。

而司机要想当选合伙人,需要经过公司考核,考核指标包括但不限于:服务质量、推荐用户数量、订单数量、营业额、在线时长。目前,万顺叫车的在线司机有100多万,合伙人有13万左右。

流水的平台,铁打的万顺

根据万顺叫车公开的《合伙人体系高级合伙人期权协议》上,万顺叫车创始团队会免费赠予“合伙人体系”的司机合伙人15%的创始股权(岗位期权),该股权由高级合伙人、共享合伙人和巡游出租车合伙人共同享有,随公司融资扩股同比稀释,市值同比增长,不设定量价值,按照上市后该创始股稀释后的实际比例价值及上市地的证券法规来实现和分配收益。

而要想获得高级合伙人资格,必须同时满足的其中一些条件包括:乙方(司机)在甲方分公司平台上运营,平均每天营业额100元以上;乙方签约之日起30个自然日内,推荐10名以上车主成为甲方网约车平台的常驻网约车车主;乙方所在地分公司业务正式上线运营后30个自然日内,至少推荐100名以上活跃用户。

从这份协议来看,要想拿到高级合伙人的岗位期权,不仅需要业绩优秀,还要能找司机、拉客户。

但从目前市场反馈来看诸多车主和用户均表示接不到单也叫不到车,“合伙人制持股”以及“刷单”饱受市场质疑。曾有媒体报道称,万顺叫车司机可刷单获利“保股权”,万顺叫车司机严重刷单、涉嫌另类传销。

据爆料,万顺叫车的工作人员表示,现在公司的主要任务是让司机刷单,刷流水。至于如何刷单,司机在乘客端自己叫单,自己抢自己的单最后付款就可以了,“一部手机就可以搞定”。每单的收入,万顺叫车平台从中抽取12%作为平台费。

12%的提成,司机自己刷单等于刷100元流水单,要亏12元。

据透露,公司还曾经推出过刷1单返1.6元,营运额达到500返48元的奖励措施。“那会儿半个小时就可以刷60多单,能挣180元左右,有些司机靠刷单一个月赚了1万多。”

在爆出来的营运额截图显示该司机当天在线时间10个小时,接了140多单,当日营运额为1100多元,总营运额接近6万元。甚至有万顺叫车的“高级合伙人”也表示,“不靠刷单怎么完成营业额,除了刷单的奖励,很多人更看重的是公司的万元股权”。

对此,万顺叫车官方表示已对南昌和金华两个地方的刷单事件进行了查处。

不管真相如何。2018年的万顺说要上市也没了后续,还陷入了传销的负面,这种负面延续到了今天。

前不久重庆永川有乘客爆料一些司机途中不断传输“滴滴以后不方便了,用万顺叫车更好”的信息,也有租赁公司的网约车司机说租赁公司强制其接受万顺轿车的培训,并在车身贴上万顺的车贴与二维码。

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别的地方,成都有市民反映早上打滴滴一路上司机都在推销万顺叫车,让其下载,更有甚者在乘客上车后让其取消订单扫二维码下载万顺叫车App。

面上打着滴滴的旗号背地里不顾市场规则传销式的宣传万顺叫车,受到伤害的除了乘客、滴滴以及万顺自己,还有被利用的聚合平台。

高德等地图App首当其冲,几乎成为了背锅侠。微博上许多投诉这类网约车品牌时,都会拉上高德,有的人是出于信任用高德打车,有的人则是出于品牌知名度使用高德,然而在新旧平台乱象问题之下,脏水除了涌向网约车行业,还泼向了高德等。

网约车市场经历了多年的发展普及与规范后,原以为到了今天能给消费者一个更安全、更便捷、更理想的出行环境,但谁也没想到迎来的是各种玩家各种姿势的入局,以及越来越混乱的场景和直线下降的体验。

就像甘地说的,毁灭人类的有七件事,没有原则的政治、没有牺牲的崇拜、没有人性的科学、没有道德的商业、没有是非的知识、没有良知的快乐以及没有劳动的富裕。

如今把这七件事放在出行行业,同样适用。万顺的故事,还在继续,有关于它的各种“江湖传说”仍是大家茶余饭后的话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