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蘭明珠的世路榮枯

1688年的一天,京師忽降大霧,納蘭明珠身陷囹圄。以貪汙之由遭罷黜,又是康熙欽旨,在劫難逃?

鐵窗外望去,日頭在雲霧中影影綽綽。恍惚間,他覺得這雲霧彷彿起了20多年。

納蘭明珠的世路榮枯

26年前,他從康熙跟前的一名普通侍衛起家。26年中,內務總管、刑部尚書、大學士、太子太師,一路經營,騰雲駕霧,位極人臣!

1673年,駐守雲南的吳三桂為首,率廣東和福建假意請求撤三藩,試探康熙心意。

“撤藩可能反,不撤也會反,索性先發制人!”在多數大臣沉默不語的情況下,納蘭明珠堅定主張和康熙共識一致,撤藩、平定後,成為康熙信任的重臣。

納蘭明珠的世路榮枯

仕途大好,同時子女教育的成果也讓他深感欣慰,尤其是長子納蘭性德,寫得一手好詞。

1682年,納蘭性德隨康熙出關東巡,風雪苦寒、倍念親人,《長相思.山一程》率性而作,甚是驚豔!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那畔行,夜深千帳燈。

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

還有在木蘭花裡所作那句,更是傳誦300多年,感人至深: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

納蘭明珠的世路榮枯

1683年清廷出兵臺灣,納蘭明珠認為總督和巡撫共同領兵不利於指揮,戰鬥力將受到掣肘。康熙聽從他的建議,派施琅獨自帶兵,臺灣果然順利收復。

1685年,長子納蘭性德英年早逝,喪子之痛明珠雖漸漸走出,可廟堂之上也開始失勢。

大霧慢慢散去,他平靜自若,思緒回到眼前。目前在朝中,他與索額圖分庭抗禮、相互制約,善平衡術的康熙怎麼可能讓一家獨大呢?

因為康熙不願牽連明珠一黨的其他人,保留足夠的勢力牽制索額圖一派,所以才定罪貪汙、處理明珠一人。

納蘭明珠的世路榮枯

此時他似乎撥雲見日,於是私下安排人放出風聲,“納蘭明珠意圖謀反!”索額圖一干人如獲珍寶,紛紛以此罪名彈劾納蘭明珠。

明珠當然不會有謀反的實證,責明黨一眾並不是康熙所願。事已至此,康熙知道已無可為,只得把納蘭明珠重重拿起,輕輕放下。

帶明珠西征、官復原職,此後再不重用,明珠全身而退!

後來,當和珅把曹雪芹《紅樓夢》呈上,乾隆讀完後,隨即說:“此蓋為明珠家事作也。”

納蘭明珠的世路榮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