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世界攪風攪雨!中情局的成與敗(一)

中情局的誕生

一直以來,情報工作並未在美國決策中佔據重要地位。

直到二戰,情報的作用凸顯,羅斯福才開始組建一個比較強力的情報機構,這就是1942年的戰略情報局。

在全世界攪風攪雨!中情局的成與敗(一)

美國戰略情報局局長威廉·約瑟夫·多諾萬


但戰略情報局是一個臨時機構,二戰結束後,杜魯門就將其解散了。面臨日益複雜的國際形勢,美國必須成立一個真正的情報機構,以應對和平時期的狀況。

面對蘇聯這個龐然大物,美國雖然意識到必須獲取蘇聯國內的情報,卻沒有任何有效的手段,那時他們要獲得情報只能通過美國駐蘇聯大使館,一個大使館有多少人呢,又有幾個人能從事情報工作呢?

因此,成立一個新的情報機構刻不容緩。

包括杜魯門在內的美國決策層已經認識到成立新情報機構的必要性,但作為一個分權的民主國家,想要幹成這麼一件事卻並不是那麼簡單的。

問題首先是誰來控制這個情報機構。參聯會想將其至於自己之下,海軍部和陸軍部也想要,聯邦調查局也想來插一槓子,甚至郵政部也想要建立自己的情報部門。

經過一番扯皮,1946年,中央情報組成立,其工作做得並不能令人滿意。

成立一個部門很簡單,如何展開工作才是重中之重,當時的情況是,美國並沒有進行情報工作的經驗,二戰時期積累的些許經驗不足以使中情局開動起來。白宮也沒有給中情局指示,換句話說,白宮都不知道能從情報中獲得什麼。

1946年,中央情報組小試牛刀,在羅馬尼亞建立了一個情報工作站,結果只維持了半個月就被蘇聯情報機關和羅馬尼亞秘密警察查獲,其工作人員被拷打後說出了情報組的所有計劃。

1947年,杜魯門簽署了《國家安全法案》,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法令,這意味著美國開始進入冷戰的軌道。

在這一法案下,美國空軍成為獨立軍種,與陸軍、海軍並列;美國國防部建立,設國防部長一職;正式建立參謀長聯席會議,參聯會從此有了法理上的依據。

再就是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NSC)中央情報局成立。國安會是重要的決策機構,直到現在仍然如此;而中情局,則為國安會的決策提供情報支持,至於在別國從事巔峰活動,是以後的事。

在全世界攪風攪雨!中情局的成與敗(一)

中情局標誌

第一任局長,就是原中央情報組的組長羅斯特·亨利·希倫科特。

當時五角大樓和國務院並不看好中情局,他們既忌憚中情局可能會不受控制,又認為中情局起不了多大作用。國會也不給中情局撥款,經費來源是少數議員的補貼。

這種情況下,中情局必須要拿出成果證明自己。

在中情局成立後,第一個任務是意大利行動,任務內容是打擊意大利的共產主義分子,防止他們在1948年大選中掌權。

最終,中情局比較出色地完成了任務,在政府中佔據了一席之地。

不過,要成長到和克格勃掰手腕,中情局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