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74岁开始蹬三轮资助贫困生,圆了300多孩子的上学梦,无怨无悔


他从未受过教育,却懂得教育对孩子的重要性;他74岁开始蹬三轮车资助贫困生,一蹬就是小20年;他每餐一个馒头、一碗白水,极尽艰苦,却将35万元的善款全部捐给了学生,圆了300多个孩子的上学梦……一个冬天,他向老师递上饭盒里的500元:“我干不动了,以后可能捐不了了,这是我最后一笔钱……”2005年9月23日,白方礼老人去世。今夜,让我们一起缅怀这位在平凡中成就伟大的老人……

燃情岁月

总有一种平凡 让人泪流满面

2005年9月23日,93岁的他静静地走了,我们却在心中永远地记住了这位老人——白方礼。

他74岁开始蹬三轮资助贫困生,圆了300多孩子的上学梦,无怨无悔


他用三轮车走出了一条汗水之路

生于1913年的白方礼家境贫寒,13岁起就给人打短工,没有念过书。1944年,逃难到天津后当上了三轮车夫,靠起早贪黑蹬三轮载人糊口度日,经常挨打受骂,再加上苛捐杂税,终日食不饱腹。

他74岁开始蹬三轮资助贫困生,圆了300多孩子的上学梦,无怨无悔


解放后,他靠自己的两条腿成了劳动模范,也靠两条腿拉扯大了自己的4个孩子,其中3个上了大学。同时,他还供养着20岁就守寡的姐姐,并支援侄子上了大学。不识字的他就这样用三轮车滚出一条汗水之路,把子女培养成了大学生。老人的儿子回忆说,父亲虽然没文化,但特别喜欢有知识的人,从小就教导他们好好学习。

“我这样活着,特别自在”

1987年74岁的白方礼准备告别三轮车,然而一次偶遇让他决定做一件有意义的事。

他74岁开始蹬三轮资助贫困生,圆了300多孩子的上学梦,无怨无悔


这一天,他在庄稼地里偶遇一群正在干活的孩子。当知道这些孩子是因为家庭贫困而无法上学的时候,他震惊了。通过与家长、老师、校长的沟通,他发现学校因为工资太少,基本留不住老师,而大部分家庭因经济困难只能让孩子放弃读书……白方礼知道没有知识的人生是怎样的,在认真思考了一夜后,最终决定利用自己蹬三轮的收入帮助贫困的孩子步入学堂。

他74岁开始蹬三轮资助贫困生,圆了300多孩子的上学梦,无怨无悔


就这样,白方礼将这笔他存了几十年的“养老钱”分两次捐给了家乡白贾村,并建立起一个教育奖励基金会。村里的人为了表示谢意,制作了一个“德高望重”的大匾送到了白方礼家。

他74岁开始蹬三轮资助贫困生,圆了300多孩子的上学梦,无怨无悔


白方礼知道那些钱是杯水车薪,于是他又重新蹬上了三轮车,默默地为那些经济困难的孩子们积攒学费。老人的女儿这样说:“我在街头看见他蹬车。看着那身影,心里的滋味真是不好受,就是心疼他,日晒雨淋的,别人看着还以为是无儿无女的孤老头……可他说,‘你甭管,别惦记我,我挺好的。我这样活着,特别自在。’”

“有一分利,就交一分给教育”

为了帮助更多的人,1994年,时值81岁高龄的白方礼产生了一个新的念头:决定成立一个支教公司。第二天老人和儿女们便商量着把两间老屋卖了,然后再贷款办“白方礼支教公司”。儿女们了解老人的心愿,都愿意支持老人的决定。

他74岁开始蹬三轮资助贫困生,圆了300多孩子的上学梦,无怨无悔


不久,白方礼卖了房子,积极筹备组建公司事宜,最后由市长亲自给白方礼老人在紧靠火车站边划定了一个8平方米的铁皮小售货亭。于是,全国惟一的一家“支教公司”——天津白方礼支教公司宣布正式成立。他对受雇的20来名员工说:“我们办公司要规规矩矩挣钱,挣来的钱不姓白,姓教育。所以有一分利就交一分给教育,每月结算,月月上交。”

他74岁开始蹬三轮资助贫困生,圆了300多孩子的上学梦,无怨无悔


老人并没有因此停止蹬三轮车,甚至还为自己规定了每月收入1000元的指标。老人认为,蹬一天三轮车赚到的钱可以供十来个苦孩子的一天的饭钱。

极尽简朴的生活让人心酸

他在74岁以后的生命中,靠蹬三轮挣了35万元,资助了300多名贫困学生,自己的生活却极为简朴。每一个走近他的人都会发现,他的私有财产的账单上是零,一年四季的穿戴都是他从街头或垃圾堆里捡来的。他倒为此挺开心,曾对人说:“我从头到脚的穿戴没有一件是花钱买的,今儿捡一样,明儿捡一样,多了就可以配套了。”

他74岁开始蹬三轮资助贫困生,圆了300多孩子的上学梦,无怨无悔


甚至在吃的方面,他都尽可能节省,经常是两个冷馒头就着咸菜,加一瓶凉水。很多时候由于方便拉活,他走到哪就睡在哪,一张报纸,一块方砖,一只帽子就足够他休息了……

他74岁开始蹬三轮资助贫困生,圆了300多孩子的上学梦,无怨无悔


成立公司后,老人为教育事业做出了更多的奉献,每月都向天津的几所大中小学送去数额可观的赞助费,这些赞助费实际上就是“支教公司”全部的税后利润。

南开大学学工部老师刘唯真回忆,白方礼老人从1996年开始,每个月都要向学校捐款 1000元,总额近3.4万元,200多名南开大学的贫困学生得到了资助。此外,天津大学、天津师范大学、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等组织团体也都收到了老人捐出的不同数额的支教捐款。

“我干不动了,以后可能不能再捐了……”

2001年,年近90岁的他已无力再蹬三轮车,也无力再经营他的支教公司了,于是就在车站给人看车,把一角两角的零钱装在一个饭盒里,存够500元后又捐了出去。捐出这笔钱时,老人第一次说了打退堂鼓的话“我干不动了,以后可能不能再捐了……”

他74岁开始蹬三轮资助贫困生,圆了300多孩子的上学梦,无怨无悔


随后,重病在身的白方礼老人卧床不起,身体状况越来越差。然而躺在病床上的他最惦记的还是那些贫困学生。老人曾说:“我现在一个月只有600块钱,能力有限,如果收入能再多一点,我一定会资助更多上不起学的孩子。”

2005年9月23日早晨,93岁的他静静地走了。

他74岁开始蹬三轮资助贫困生,圆了300多孩子的上学梦,无怨无悔


曾经有人计算过,这些年,白方礼捐款金额高达35万元。如果按每蹬1公里三轮车收5角钱计算,老人奉献的是相当于绕地球赤道18周的奔波劳累。在2012年2月感动中国的颁奖典礼上,白方礼老人获“感动中国特别致敬奖”。

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精神抖擞,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泪流满面。大爱无言,拳拳之心终得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