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弋:文武雙全的蜀漢後起之秀

歷史上的帝王讓人記住的頗多,文臣武將中瞭解最多的便出自東漢末年。魏、蜀、吳三國之中,總體而言蜀國實力偏弱,尤其是到了後期,良相名將寥寥無幾。

霍弋:文武雙全的蜀漢後起之秀

公元211年,劉備、劉璋二人反目,劉備將守護蒹萌的任務交到了霍峻手上。“二劉”在涪城對抗一年之久,僵持不下,劉備召諸葛亮等率軍入蜀。這時候劉璋派向存等人率兵攻打霍峻孤身死守的蒹萌。霍峻率領手下的幾百人和城中百姓,修繕城池、嚴防死守,為劉備守住在益州的唯一根據地。霍峻不僅守住城池,還斬殺了蜀軍將領向存。劉備大勝劉璋,佔領益州之後,霍峻功不可沒,封霍峻為梓潼太守、裨將軍,負責把守奪取益州的必經之地。劉備將如此重要的地理位置交給霍峻管理,本身就是對霍峻的一種信任,這也說明劉備的惜才之情,識才之能。而霍峻也不辱使命,霍峻在堅守蒹萌之時張魯曾派楊帛帶著財寶前來蠱惑霍峻,霍峻的忠心護主也不負劉備的信任。霍峻病逝,劉備親自前去府中弔唁,見霍峻之子霍弋年紀尚小,便將其帶回府中教養,視若己出。

霍弋:文武雙全的蜀漢後起之秀

建章元年,劉備在成都稱帝,因霍峻功大,劉備對霍弋也十分其器重,讓他陪伴在劉禪身邊,一同學習。劉禪繼位後,諸葛亮在眾多名將之後中,十分看重霍弋,作為重點培養對象。諸葛亮率軍北上時,將霍弋調至丞相府擔任記室一職,也就是他的私人秘書,讓他與養子諸葛喬一起深入軍中,體察軍營中的疾苦。霍弋之後成為劉璿的侍郎、中庶子,管太子的生活學習,也算得上太子的老師,劉璿這個太子喜愛打獵射箭,整日只知玩樂,嬉戲度日,霍弋便對其引經據典,加以規勸,將太子培養成了明事理的君子。所以霍弋在文臣這條路上也算是做得很稱職。

霍弋:文武雙全的蜀漢後起之秀

其實到這個時候,蜀漢的名臣名將們多數都隨劉備“去了”,在歷史上留下的只有事蹟,人已經不復存在了。現階段的蜀漢得擦亮眼睛識別人才,那個時候引進的可能性不大,所以那批名將之後,便是人擦挖掘地。霍弋,之前就被諸葛亮看重,又是陪著劉禪長大的,所以重用他,也是應該,他自身也是很有才能之人。於是霍弋開始處理軍中事務,出任軍職,與他父親有所不同,他算是投筆從戎。他之後在蜀漢軍事上的作為相比父親霍峻也有過之而無不及。

永昌地區蠻夷們,仗著該地地勢險要,不願臣服蜀漢,常常為害。劉禪任霍弋為永昌太守,前往征討。霍弋前往永昌,斬殺了蠻夷頭目,平定了叛亂,給蠻夷制定規矩,使他們心悅臣服,永昌郡也恢復了安寧。回軍後開始管理南郡事務,接任了翊軍將軍一職。翊軍將軍這個職位是劉備給心腹大將趙雲專門設置的,劉禪讓霍弋接任,也可以看出劉禪對這個“發小”的信任及滿意程度。後霍弋升安南將軍一職,管理整個蜀漢南部,成為那裡最高的行政和軍事長官。

霍弋:文武雙全的蜀漢後起之秀

公元263年,魏國伐蜀,兵分三路。鍾會拿下漢中,至劍閣,兵臨城下。劍閣有廖化、姜維等人,再加上劍閣地勢險要易守難攻,鍾會攻至於此也是毫無進展,所以保全劍閣是沒有問題的。另一邊的鄧艾,帶兵偷襲陰平,一路攻破達綿竹。鎮守南部的霍弋得知此事,便要申請回成都援助。劉禪可能並沒有把魏軍當回事,也可能對手下一塊兒在成都的諸葛瞻所率領的中央軍十分有信心,所以才拒絕了霍弋的請求。世事難料,看起來像以卵擊石的鄧艾軍隊,竟然就擊敗了諸葛瞻率領的中央軍,直接就讓蜀主劉禪投降了,劉禪還命令所有反抗的軍隊都停止反抗。霍弋得知劉禪投降的消息,霍弋痛心疾首,披麻戴孝痛哭三日,但是這個時候的霍弋是沒有投降的,他的手下勸他投降,他不肯,他說不知道魏軍有沒有善待蜀主,若沒有善待還準備拼死一戰。當他得知司馬昭將劉禪安置在了洛陽並以禮相待,他才放心了,並停止了抵抗。他上書司馬昭,認為拼死抵抗也不能讓蜀地回到過去,所以他願意歸降,今後也不會再有二心。司馬昭很滿意霍弋的態度,讓他繼續統領南中。霍弋也可以說的上“識時務”,自己護的主子投降了,保了他周全,自己也沒有擁兵自重,為自己另謀了出路。而此時的司馬家計劃某朝篡位,自己也需要有忠於自己的軍隊,所以便成全霍弋心願,買個人心,也算雙贏。

霍弋降晉之後,起初是支援呂興,待呂興死後,他繼續攻打,很快就佔領了交趾、日南,因此封列侯。東吳並沒有要放棄交州的意思,派兵攻打,結果是交州沒有拿回來,還送出了九真、鬱林二郡並損失將領兩名。公元269年,已是高壽的霍弋,憑自己手裡的兵,在沒有外界援助的情況下,牽制東吳大量兵力兩年之久,最終駕鶴西去。霍弋的交州計劃是失敗了,但是卻為西晉統一中國揭開了序幕。

霍弋:文武雙全的蜀漢後起之秀

封建時期的朝代更替如同自然現象,只是時間長短。一位明君就會有許多良臣輔佐,劉備時期的蜀漢人才濟濟,蜀漢的輝煌早就過了,到了劉禪這裡,不是沒有人才,只是人才太少,霍弋是文轉武,也就是朝中可用之人太少,這樣看來在蜀漢兒子超過父親的太少,但霍弋絕對算一個。霍弋的軍事作為與忠肝義膽都不亞於他的父親,就是這麼一位文武全才可惜跟錯了主,也正是這位後起之秀,為蜀漢後期帶來了餘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