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無不勝的二郎神真有四頭八臂:文武雙全,善惡通體,三姓三尖刀

西遊拍岸之三十二:二郎顯聖真君的來歷

戰無不勝的二郎神真有四頭八臂:文武雙全,善惡通體,三姓三尖刀


二郎神的傳說很早就有了,經《西遊記》、《封神演義》後,更是廣泛流傳。

書中有兩回說到了二郎神的事蹟,分別是:

《第六回•觀音赴會問原因 小聖施威降大聖》中,觀音菩薩向玉帝舉薦了二郎神,降服孫悟空之事。

《第六十三回•二僧蕩怪鬧龍宮 群聖除邪獲寶貝》中,說孫悟空三人為奪回祭賽國舍利子,大戰亂石山碧波潭九頭蟲時,遇二郎神路過,得他相助,打敗九頭蟲之事。

這一拍,講講二郎神的傳奇。

一,故事來歷。

書中兩個故事都是源於二郎神的傳說與《西遊記》成書之前的一些藝術創作,我們簡單介紹幾句。

1,歷史公認:楊李趙三版。

二郎神,也稱灌口神,郎君神,即灌口二郎神(灌口二郎),又稱二郎顯聖真君、二郎真君、赤城王、昭惠顯聖仁佑王、清源妙道真君等等,是民間信仰和道教的神祇人物。

民間多認為他是一位與水利、農耕、防止水災有關的神,甚至是水神,清以前曾被奉為戲神,還被奉為川蜀大地保護神(川主),獵神、蹴鞠神、雷神、酒神、妓女庇佑神、兒童保護神、農耕神等。

二郎神文字記載最早見於唐代,據崔令欽《教坊記》, 唐初宮廷音樂家曾根據民間迎神報賽時娛神詠唱二郎神的曲調製成《二郎神》詞牌, 說明唐代已經出現名為二郎神的神祗。 [2] 五代時蜀宮中有以二郎神為題材的舞蹈《灌口神隊》。

在漫長的歷史源流演變中,產生了不同的二郎神,國家祭祀的李冰次子李二郎、道教正統的趙昱趙二郎與及民間傳說楊二郎。這是二郎神的傳說主支,公認楊李趙三版,分別是灌口二郎的氐羌神靈化,官方化,道教化。

2,形象、封號。

書中說二郎神乃玉帝令甥,居灌洲灌江口,享受下方香火,昔日曾力誅六怪,又有梅山兄弟與帳前一千二百草頭神,神通廣大。

(1)貌堂堂:

【···儀容清俊貌堂堂,兩耳垂肩目有光。頭戴三山飛鳳帽,身穿一領淡鵝黃。縷金靴襯盤龍襪,玉帶團花八寶妝。腰挎彈弓新月樣,手執三尖兩刃槍。斧劈桃山曾救母,彈打鋋羅雙鳳凰。力誅八怪聲名遠,義結梅山七聖行。心高不認天家眷,性傲歸神住灌江。赤城昭惠英靈聖,顯化無邊號二郎。···】

主要來源:《二郎寶卷》求籤桂造品第十:

“開山斧,兩刃刀,銀彈金弓;昇天帽,蹬雲履,騰雲駕霧;縛妖鎖,斬魔劍,八寶俱全。照妖鏡,照魔王,六賊歸順;三山帽,生殺氣,頂上三光;八寶裝,四條帶,腰中緊繫;黃袍上,八爪龍,紫霧騰騰。”

《二郎寶卷》心猿不動品第十一:

“二郎變化有神通,八裝聖寶緊隨跟,出門先收各牙洽,黃毛童子護吾身。後收六聖為護法,白馬白犬有前因……梅山七位尊神聖,歸依爺上拜兄弟。帥將跟隨常擁護,天地同春成神聖。白馬爺乘神坐驥,白犬神嗷緊跟巡。貫會降妖捉鬼怪,邪崇精靈影無蹤。”

(2)“赤城昭惠英靈聖顯化無邊號二郎”

二郎神封號很多,“赤城王”“ 昭惠英靈聖”‘顯化’主要來源:

唐玄宗加封“赤城王”威武顯聖,追敘聖號“清源妙道真君”。

宋徽宗政和八年八月(1118)改封二郎神為昭惠靈顯真人,進封灌口二郎“真人”仙號。

元:至順元年(1330),封為英烈昭惠靈顯仁佑王。

3,故事來歷。

(1)二郎神大戰孫悟空。

戰無不勝的二郎神真有四頭八臂:文武雙全,善惡通體,三姓三尖刀


元雜劇《二郎神鎖齊天大聖》中,寫因齊天大聖偷丹盜酒,觸犯天條,二郎神受玉帝之命征討。梅山七聖帶領天兵,助力二郎神大戰齊天大聖的事。也提及到“二郎神為嘉州太守趙昱,冷源河斬健蛟”事,劇中主要角色有二郎神和梅(眉)山七聖。武器有金臂弓、金彈,三尖刀。《二郎神鎖齊天大聖》脈望館抄校本《古今雜劇》、《孤本元明雜劇》皆有收錄。

宋元明清的畫家們多有把二郎神搬上繪畫者,其傳統的題材是《二郎搜山圖》,其畫面是二郎神兩眼外眼角上挑,刀眉上挑,額中間有一縱目。其獵犬正在搜捕山精妖怪。二郎神英俊帥氣,左手執弓,右手握三尖刃刀。

(2)二郎神大戰九頭蟲。

《川主妙經》

節選一:是時其神,見此苦難,不可堪忍,約同七聖,大顯威靈,顯神通力,夾江鼓譟,聲震天地,持刃入水,顯七十二化之功,老龍降伏,百姓清寧。乘白馬引七聖鷹犬彈弓,時顯糾察,水息山隱,民感其德,立廟於灌水江口,修真容而奉祀。人民鹹稱其善哉,位鎮灌口,神通廣大。聖主太宗征伐雲貴,得力勇猛。敕封:“二郎神勇大將軍”。安邦助國,滅寇除兇。

元代秦子晉《新編連相搜神廣記》

“清源妙道真君,姓趙名昱,從道士李一珏隱青城山。隋煬帝知其賢,起為嘉州太守。郡左有冷源二,河內有犍為老蛟,春夏為害,其水汛漲,漂淹傷民。昱大怒,時五月間,設舟船七百艘,率甲士千餘人,人萬餘人,夾江鼓譟,聲振天地;昱持刀入水,有頃,其水赤,石崖奔崩,吼如雷。昱右手持刃,左手持蛟首奮波而出。時有佐昱者七人,即七聖是也。公斬蛟時年二十六歲。隋末天下大亂,棄官隱去,不知所終;後因嘉州江水漲溢,蜀人見青霧中白馬引數人鷹犬彈弓獵者,波面而過,乃昱也。民感其德,立廟於灌江口,奉祀焉,俗稱灌口二郎。太宗封為神勇大將軍。”

《灌口二郎斬健蛟》

又名《斬健蛟》,唱嘉州太守趙昱忠良正直,心無邪佞。適值冷源河健蛟作祟,方欲為民除害驅邪,院主奉玉帝旨意召趙昱白日飛昇。灌口民眾立廟祀奉,尊為二郎真君。二郎率眉(梅)山七聖及天兵天將,擒獲健蛟及健神健鬼而共斬之。玉帝加封二郎“清源妙道真君”。

4,小結。

一直只有一個二郎神,那就是五代蜀國的護國靈應王:灌口神。

後來,因為北宋初的特殊事件他被得到了不同身份定義:

其一,先是北宋名臣程琳認定他是儒家先賢李冰之子李二郎;

其二,北宋末有了道教正統出身的趙昱趙二郎;

其三,明朝中後期民間傳說和西大乘教加上江南兩淮地區文學家考據出的氐羌原型應該姓楊的楊二郎,漢中四川西北部甘肅等原羌氐舊地堅信這一看法,並且廣泛傳播。

二,《西遊記》中,二郎神的內涵。

二郎神被稱為“楊戩”是《封神演義》的功勞,而《封神演義》成書在《西遊記》之後,故不能用《封神演義》去解釋《西遊記》。

百回本《西遊記》乃楊慎時期所寫,與明朝中後期的楊二郎說法是有相合,至少開始有了“楊”姓,見書中二郎神與孫悟空的對話:

【···真君喝道:“你這廝有眼無珠,認不得我麼!吾乃玉帝外甥,敕封昭惠靈顯王二郎是也。今蒙上命,到此擒你這反天宮的弼馬溫猢猻,你還不知死活!”大聖道:“我記得當年玉帝妹子思凡下界,配合楊君,生一男子,曾使斧劈桃山的,是你麼?我行要罵你幾聲,曾奈無甚冤仇;待要打你一棒,可惜了你的性命。你這郎君小輩,可急急回去,喚你四大天王出來。”···】

明朝後期傳說的楊二郎版的二郎神,《西遊記》肯定起了很大的作用,楊慎為“楊”氏貼金不少,情理之中。

孫悟空大鬧天宮之事,反映的是明世宗登基後持續三年半的“大禮議”事件,明世宗與張皇后、楊廷和為代表的權利派進項了一場爭鬥,可以說是白熱化。

最後是明世宗取得了階段性的勝利,但是這個過程中,也有被挫敗之時,就是二郎神。

那麼此時的二郎神代表了誰?我們來揭開迷霧。

1,玉帝外甥。聽調不聽宣。

二郎神是玉帝外甥,說明是外親國戚,而且是“聽調不聽宣”,這裡一下子指向了一個人:張太后的弟弟,張鶴齡。

在嘉靖初年,敢飛揚跋扈,不把嘉靖帝放眼裡的只有張鶴齡,他算來是國舅,有篡國之志的。張鶴齡為“壽寧侯”,其弟張延齡為“建昌候”,加太保。

張氏在興濟建家廟。張鶴齡、張延齡可以隨便出入皇宮。張氏兄弟在張太后庇護下,私結黨朋,無惡不作,罪行累累,罄竹難書,被世人稱“張氏二虎”。

比如:他們敢公然在宮裡強暴宮女;與一週姓國戚爭土地,能讓主持公道的當朝首輔李東陽下獄論罪。從弘治到正德幾十年內,指責“張氏二虎”的奏摺數不勝數,其中有三次明確稱“張氏二虎”有謀反之意,但均因為張太后的緣故,“張氏二虎”不但沒有被治罪,反而還迫害了許多上書彈劾他們的大臣。

嘉靖初年,因為“大禮議”之爭,楊延和被貶、楊慎充軍,張鶴齡感到事情的嚴重性,嘉靖帝一掃“後黨”時,張鶴齡收買江湖人物,威脅要向嘉靖帝妥協的大臣,用投毒、削首、肢解手段在京城各司各衙製造恐怖事情,結果鬧得朝廷沒人敢上朝,京城衙門無人敢上衙理事。

一天早朝,嘉靖帝發現金鑾殿上空空如也,太監告知大臣遭遇,嘉靖帝大怒追問兇手,太監知而不答,嘉靖皇帝招來心腹駱安、陸柄等怒責,駱安答:不是臣等不盡力,現在京城大小衙門都沒人理事,人心惶惶。不但御林軍出現逃兵,就是錦衣衛也有逃跑的,有個千戶也棄官掛職不辭而別,此時若有藩王作亂,大明王朝勢必動搖。嘉靖皇帝無計可施,到後宮和蔣太后抱頭痛哭。

此時,楊慎就如哪吒三太子,被孫悟空打了一棒逃走了,二郎神手下的一千二百草頭神就如張鶴齡手下的江湖人物,所以二郎神說“汝等未受天籙,不得面見玉帝”,他們在六聖帶領下,在花果山肆意擒殺眾猴,‘可憐衝散妖猴四健將,捉拿靈怪二三千!好似夜貓驚宿鳥,飛灑滿天星。’此時的猴子都是嘉靖帝的大臣呀。

這是觀音菩薩在書中“菩薩低頭思忖”的原因,她是高手,政治上爐火純青,二郎神是不二人選呀。

孫悟空使隱身法去灌江口變作二郎神,說道:“郎君不消嚷,廟宇已姓孫了。”

這是影射張鶴齡家建祖廟之事,暗示張太后的權力就要被取回,張家要被抄家,後面果然,張太后一死,張鶴齡兄弟被明世宗找個理由直接滅了。

書中孫悟空變成一隻花鴇,花鴇乃鳥中至賤至淫之物,不拘鸞、鳳、鷹、鴉都與交群,被二郎神取過彈弓拽滿打了一彈子。暗諷明世宗淫亂,又被張鶴齡狠狠整了一把。

在孫悟空被太上老君的金剛琢打了一下時,書中道:

【···猴王只顧苦戰七聖,卻不知天上墜下這兵器,打中了天靈,立不穩腳,跌了一跤,爬將起來就跑,被二郎爺爺的細犬趕上,照腿肚子上一口,又扯了一跌。他睡倒在地,罵道:“這個亡人!你不去妨家長,卻來咬老孫!”···】

‘亡人’,一語雙關,其中一意便是指張鶴齡,說他不去勸說張太后,卻來亂咬皇帝。

2,赤城,真樑棟。

戰無不勝的二郎神真有四頭八臂:文武雙全,善惡通體,三姓三尖刀


一個張鶴齡,並不能代表二郎神,只是放到故事中合適,至於人物傳奇他遠遠不夠,所以楊慎又加入了其他人物。

書中說“赤城”,“英靈聖”,一個是指“赤城王”,卻又指河北赤城,這裡出了一個楊姓名將:楊洪。都姓楊,太合楊慎的意了。

楊洪(1381年10月-1451年10月),字宗道。廬州合肥(今屬安徽)人,生於應天府六合(今江蘇南京)明朝名將。

永樂元年(1403年),楊洪世襲父楊璟百戶令職,遠戍開平。曾隨隨明成祖朱棣北伐、陽武侯薛祿徵大松嶺,長年守備邊關。正統元年(1436年),升遊擊將軍,旋即進升都指揮僉事。正統九年(1444年),進左都督。

正統十三年(1448年),佩鎮朔將軍印、充總兵官,鎮守宣府。自永樂初至正統末年,楊洪在邊已四十餘年,以敢戰、善戰至大將,聲震南北,迤北諸部對他十分畏懼,稱其為“楊王”。史稱楊洪“自百戶至封侯,威名聞嶺北,未嘗專殺一人”。

“土木之變”後,明英宗被瓦剌太師也先掠至宣府城下。也先企圖用英宗手諭詐開城門,楊洪不為所動,迫使其退去。明代宗即位後,楊洪因功封昌平伯。北京保衛戰勝利後,進封侯爵。英宗被迎回後,楊洪獲授“奉天翊衛宣力武臣”,並賜世券。

景泰二年(1451年),佩鎮朔大將軍印,仍鎮宣府。楊洪深以盈滿為懼,上疏乞休,代宗不允。其後因病返京。同年九月卒,年七十一,追贈穎國公,諡號“武襄”。《皇明經世文編》有《楊潁國武襄公奏疏》。

楊洪驍勇善戰、累立邊勳、備禦宣府、功在社稷、謙慎知退,可謂古代文武的榜樣,楊慎自然也向往之,將他安在二郎神身上再合適不過。

“昭惠二郎神,齊天孫大聖,這個心高欺敵美猴王,那個面生壓伏真樑棟。”

‘亡人’‘真樑棟’描述楊洪是合適的,明世宗時,他已經是英靈;明成祖朱棣直接說他:將才也。

此外,楊洪一生未嘗敗績,與戰無不勝的二郎神是何等相似,妙哉。

據《楊洪神道碑》記載:楊洪健在時,在邊巡哨,潛藏在山谷間的敵人,只要窺見旌旗知為楊洪,便奔竄相告:“楊王來也!不可出!”甚至匿遁。

可贊,可贊。

楊洪久居宣府,治軍嚴厲,兵精馬強,為當時邊將之首,但他從未擅殺無辜。楊洪又十分愛好文學,曾經請求在宣府設立學校,教育諸將子弟。縱觀楊洪一生,守邊撫民,御外誨內,勳功卓著,位登極品。碑石有銘,史書有傳。塞外各地民間老幼有口皆碑,以致相傳五百餘年而不衰。

所以說二郎神‘聲名遠’,楊洪文武雙全,聲震南北,這才是真的神,真的傳奇。

這個二郎神的人設裡面何嘗不是楊慎自己的願想,化作二郎神狠狠揍孫悟空(明世宗)一頓,出出胸中那口壓了幾十年的惡氣。

3,金靴,龍襪,

二郎神的描寫中,有“縷金靴襯盤龍襪,玉帶團花八寶妝”的句子,這裡點出了他含有帝王身份。

在《第六十三回•二僧蕩怪鬧龍宮 群聖除邪獲寶貝》中,二郎神帶領六聖助孫悟空三人打敗九頭蟲,祭賽國的故事涉及了唐朝唐高宗、安樂公主等人之事,二郎神在這回中扮演了唐玄宗李隆基的身份。

書中孫悟空看見:“···乃二郎顯聖,領梅山六兄弟,架著鷹犬,挑著狐兔,抬著獐鹿,一個個腰挎彎弓,手持利刃,縱風霧踴躍而來。···”

這裡說的是,景龍四年(710年),李隆基從潞州(治所在今山西長治)回到京師長安。他暗中聚結才勇之士,在皇帝的親軍萬騎中發展勢力。太宗時,選官戶及蕃口中驍勇的武士穿虎紋衣,跨豹紋韉,從遊獵,於馬前射禽獸,謂之百騎。武則天時增加為千騎,李顯時發展為萬騎。李隆基非常重視萬騎的作用,經常集聚而動。

巧的是,唐玄宗入蜀(756)加封二郎神為赤城王,顯應侯。楊慎久在川蜀,對此再熟悉不過,便把唐玄宗也放入了二郎神的顯化無邊中。

這個在祭賽國的拍岸中再說說吧。

4,小結。

可以說,《西遊記》中的二郎神在歷代傳說的基礎上,匯入了張鶴齡、楊洪、李隆基的神態,又摻入了楊慎的願想,可謂一人四相。

戰無不勝的二郎神真有四頭八臂:文武雙全,善惡通體,三姓三尖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