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去世後為什麼要蓋住臉

這個習俗究竟從什麼時候開始流傳下來的,至今已經無從考證。

查了相關資料,歷史記載最早的死後覆面的人是春秋時期的吳王夫差,因他是被越王勾踐滅國的,身上揹著失國的奇恥大辱,所以他在臨死之前囑咐手下:我死了之後,請用白布蓋住我的臉,因為我實在是死後到了陰曹地府不敢面對伍子胥。

人去世後為什麼要蓋住臉


另一覆面的記載是大明崇禎皇帝在死前寫下:朕死,無面目見祖宗於地下,自去冠冕,以發覆面。任賊分裂朕屍,勿傷百姓一人。

從以上史料中可以看出,人死後覆面這一習俗由來已久,那麼為什麼要這麼做呢?有什麼科學依據嗎?個人理解可能有以下幾個原因:

1、避免親人過度悲傷或害怕

親人去世,肯定是一件非常悲傷的事情。在面對逝者容顏時,這種悲傷之情尤為強烈,這點我深有體會,我掀開外公臉上的白毛巾時,眼淚就無法遏制地流下來。

至親悲傷,而一些跟逝者關係不密切的親朋和小孩,看到逝者遺容時,尤其是死前經過痛苦掙扎,面部扭曲的遺容,則會產生恐懼心理。所以,為了避免這些情況的出現,蓋上逝者的面部。

2、保持逝者面部潔淨

一般人去世後,屍體都要在家裡停放幾天,冬天還要好些,若是春夏秋,尤其是夏天,溫度過高,蒼蠅、蚊子等等四處飛舞,若不蓋住面部,這些飛蟲就會在逝者的面部叮咬。

除此之外,灰塵也會落到逝者的臉上,所以,為了保持逝者面部的潔淨,蓋上面部。

人去世後為什麼要蓋住臉


3、防止假死現象的出現

古代醫學水平不發達,有時候人只是出現長時間的暈厥,看似呼吸停止,因為沒有專業的醫學鑑定,而被誤判為去世了,這樣的情節我們經常在古裝劇中看到。

為了避免出現此類情況,所以一般將屍體停放幾天,面部蓋上輕薄的黃紙或白紙,這樣如果有呼吸,呼出的氣息會打溼紙張,經過後來的演變,就變成了蓋上透氣的白布。

當然了,這種“假死”現象在醫學發達的今天基本上可以排除了。

現代醫學的解釋是,人死之後,由於沒有營養的攝入,人體寄生的病菌失去了寄主,會從嘴裡飛出,蓋住臉,能防止腸胃中的病菌飛出,總覺得這個說法有些不靠譜。

另外,民間還流傳有一種說法是,面部蓋上白布,是為了不能讓死者見天,因為TA已屬於陰間,不能見陽間的天,不沾染塵俗。

這所有的說法中,我最傾向的是1、2,因為這是對尚留在人間的死者最後的尊重和哀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