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为什么活着?

前几天,一个女性问我一个问题:人为什么活着。

这是一个高深且复杂的问题,可能不同的人会给出不同的答案。

首先,只要我们活着就是一个生命,人的生命。作为一个人的生命,有什么特征呢?

人为什么活着?

我们有思想,有情感,有自主选择的权利。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是不是把这些都用到极致,正是我们活着的一个意义呢?

沉思的生活

亚里士多德曾经指出,人有三种生活:第一种是享受的生活,第二种是政治的生活,第三种是沉思的生活。所谓享受的生活,是指人的生理欲望的满足,如吃好的,穿好的,看美的,听悦耳的,等等。政治的生活是指追求权力和荣誉。沉思的生活是指运用理性追求真理的生活,想要理解世界,通过独立思考,企图弄清楚一些道理。

人为什么活着?

三种生活中,沉思的生活是最高贵的,这正是一个极致地运用思想的过程。只可惜,大部分人,只是把这份上帝所赐给我们的礼物用到了1%。很多人都在不假思索地过这一生,行在他人的脚步中,活在前人的规则下。这正是所谓用战术上的勤奋来掩盖战略上的懒惰。

我思故我在,思想不正构成了我们生命的一部分吗?

情感的生活

情感的释放,可以带来生命的温度。(这里的情感不等同于男女之情,也不等同于私欲。)这里的情感更多的指向我们内心的感受。

情感的表达与一个人所处的文化息息相关。一些文化的情感表达比较率真,想笑就大声笑,喜欢就说出口。而东方文化相对较内敛,在面对情感表达时容易思前想后。很多人给自己上了一重情感释放的枷锁,活起来也因此会特别别扭。

可是任何人都是一个情感+理性的结合体,如果剥离了情感,人生便不完整了。

人为什么活着?

选择的生活

根据美国积极心理学家的调查,发现一个人生活中是否有足够的选择会决定他/她的幸福感。幸运的是,我们生活在一个相对自由与富庶的现代社会,每个人也都拥有一定的自主选择的权力。但是事实上每个人却又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放弃了自主选择的权力,选择活在外在的期望下。

所以人为什么活着,也许就是为了淋漓尽致地实践思想、情感、与自主选择这三点,从而获得更多的自由感、存在感与人生高度吧!

人为什么活着?

这三点对于女性是一种突破与挑战。长期的传统观念会在思想、情感与自主选择的角度给到女性一些桎梏,也让我们活得沉重。

前几天我看到一个不可小觑的数据,中国超6成孕妇产后抑郁。另有调查数据显示,60%-80%的女性在孕期和产后会有不同程度的抑郁情绪,接近20%会发展为临床抑郁症。

我尝试从中探寻,为什么在产妇中会有这么高的抑郁症比例,本来顺利产子应该是一件人生的大喜事。也许就是因为女性在产子这件事情上经历了传统与现代的交锋。传统的女性只负责家庭的内部事宜,而基本上不用去承担外部的压力。但是现代女性却在这种内外交锋中承受了比古代女子更多的压力,因此会感受到更多的不堪承受之重。

但是如果女性可以在思想、情感与自主选择三个方面放开自己,并努力去实践,会逐渐发现生活的意义与美好!

在思想上,勤于思考,不断学习,尝试去理解这个世界很多方面的底层逻辑。

情感上,勇于表达,用心感受,不回避,不压抑。

自主选择上,尊重内心,释放真我,敢于走出舒适区,大胆选择。

人为什么活着?

人为什么活着,取决于你把人生看成一段怎样的旅程。林黛玉把人生看成对贾宝玉的还债,因此她关于活着的问题完全就依赖于贾宝玉这个人。浮士德把人生看成一项面子工程,因此他可以接受与魔鬼的交易。海的女儿将生命看成爱与善良,因此她甘愿为了这些她所持守的价值观而放弃生命。

在目前的状态,我更愿意把生命当成一份探险。虽然年龄日日增大,生命却在日日更新。这份探险也伴随在我的每一份角色中,作为一个妻子,一个母亲,一名创业者,一名教练。一个生命与另一个生命的遇见除了是一份链接,不也是一份共同的探索吗,彼此带来一些新鲜的角度与改变。孩子的意义不也正在于此吗?相比“养儿防老”,孩子们能够带来的全新视野与角度不正是最有意义与价值的吗?

人为什么活着?

生命的探险也让我们从来不畏惧年龄,因为只要活着,也许就能遇见意想不到的将来。就像摩西奶奶80岁还能成为一名画家,邓小平70岁还能重新出山主持中央日常工作。《圣经·哥林多后书》4章16节的这句话特别符合这里的情境:外体虽然毁坏,内心却一天新似一天。

日日更新的生命旅程,你会觉得没有意义,不愿意踏入吗?

作者简介:恰恰姐,国际认证ACC教练,专注于女性成长,自我认知与个人品牌。愿心存感恩,欣赏生活的恰恰可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