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拒絕的往往不是別人,而是改變自己的機會!


你所拒絕的往往不是別人,而是改變自己的機會!

拒絕一個人其實太容易了,不經意間,不需要思考,不需要技巧,只要你不想要,那你都可以去拒絕。只是,我們可曾想過,我們所拒絕的,也許並不是別人,而是自己改變的機會?你所拒絕的,也許不是別人,而是改變自己的機會!

——馬雲談機會

你所拒絕的往往不是別人,而是改變自己的機會!

現實生活中,很多人總是抱怨生活的不公,認為自己並不比別人差,而只是缺少一個機會。殊不知,在這個快速變革的時代,機會對每個人其實都是平等的,關鍵在於怎麼看、怎麼對待這個問題。

  正如馬雲所說,“有人安於現狀、濤聲依舊;有人繼續哀嘆貧窮、麻木不仁;但也有人在使勁折騰中,一步一步實現了自己的目標”。關鍵是不要忙著拒絕別人,要有長遠的戰略眼光,相信別人一次,也給自己一次改變的可能。

  在前幾次創業中不斷受挫的馬雲經受了巨大的壓力,但這些挫折並沒有把他壓垮,反而讓他更加堅定,更加善於把握機會。

你所拒絕的往往不是別人,而是改變自己的機會!

  1999年,馬雲帶領團隊離開了北京,再次回到杭州。雖然此時他的身份已經成為“無業遊民”,但他的理想依然是做互聯網,而且他更清楚地意識到自己要做的是屬於亞洲的互聯網,而這一想法的靈感則來源於讓他失意的北京。

  在北京創業遭遇失敗後,馬雲曾帶領夥伴們一起去長城遊玩。雖然在北京待的時間不短,但平時由於創業的繁忙,大家都沒有機會遊覽北京。就在爬長城的時候,馬雲留意到城牆上有很多塗鴉。對此,他後來也曾提到:

你所拒絕的往往不是別人,而是改變自己的機會!

  我們在長城上發現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每塊磚頭上都寫著“張三王五到此一遊,李四到此留念”,這是中國最早的BBS。中國人很喜歡BBS,我們不懂技術的人,用起來最方便、最能接受的方式就是BBS,所以從BBS開始入手。阿里巴巴實際上最早就是一個BBS,把每個人想買想賣的東西放在上面。做BBS又要創新。我當時跟我們的技術人員講每一條貼上去之前都要檢查、分類,他們認為這個好像違背了互聯網精神。互聯網精神就是你應該是徹底的自由,愛貼什麼貼什麼。我覺得不應該愛貼什麼貼什麼,你必須創新,每一條貼上去之前都要檢查,分列上去。

  而就是這不經意的發現,讓馬雲萌生了做電子商務的念頭。

你所拒絕的往往不是別人,而是改變自己的機會!

  1992年的時候,馬雲曾應邀參加在新加坡召開的亞洲電子商務大會。但到會的時候,馬雲發現,參會的成員主要為歐美人,亞洲人實在寥寥無幾。而且,這些來自歐美的演講者講述的也全是歐美的電子商務案例,比如亞馬遜、比如eBay,這讓馬雲陷入了深思。當輪到他上臺發言的時候,他非常嚴肅地說道:“現在的亞洲電子商務已經邁入了一個誤區,亞洲是亞洲,美國是美國,現在的電子商務全部採用的是美國的模式,我覺得亞洲應該擁有自己的電子商務模式。

  話雖如此,但當時馬雲並沒有想清楚屬於亞洲的電子商務模式究竟是怎樣的。而在長城的新發現給了馬雲啟發。回到杭州後,他開始投入新一輪的創業,做屬於亞洲的電子商務模式。

你所拒絕的往往不是別人,而是改變自己的機會!

  觀看當時馬雲與18位合夥人第一次會議的錄像,不難發現馬雲對這次創業充滿了激情,他讓成員們相信這就是他們必須去做、必須要做好的事。

  確立了目標之後,就需要籌備創業的啟動資金了,但這時大家都犯了難。當時的馬雲和創業夥伴們囊中羞澀,而且馬雲規定,不能向家人和朋友借錢,因為一旦創業失敗大家的錢就打了水漂。最後,經過多方努力終於湊足了50萬元,作為這次創業的啟動資金。

  與當前的互聯網公司輕而易舉就能得到大筆風投不同,馬雲與其創業團隊開始創業的時候不僅資金匱乏,而且辦公環境也不是很好。開始的時候,大家都一起擠在馬雲的家裡創業,而且召開第一次會議的當天,牆壁還突然開始滲水,窘迫的境況可想而知。但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馬雲開始了新一輪的創業之旅,做屬於亞洲的電子商務模式。

你所拒絕的往往不是別人,而是改變自己的機會!

  正如馬雲所說,“今天做明天就想成功的機會,永遠不會屬於我”。其實,馬雲三次創業的初期,發展並不順利,甚至十分坎坷。比如,海博翻譯社在前三年是靠著馬雲販賣小商品的補貼,才勉強維持下去的;中國黃頁在初創時期,銀行賬戶中的現金甚至一度只有200塊錢。雖然遭遇了諸多困境,但馬雲堅信自己的判斷,相信這些機遇一定能夠為自己帶來改變。而事實也正如他所期待的那樣。

  在這個快速變革更新的時代,機會其實有很多。關鍵是要改變自己的思想,打開頭腦,學著去分析、去嘗試,而不要因為各種理由急於拒絕。即便暫時看不到希望、看不到改變,也應該堅持下去,因為總會有新的機會出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