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報業績預喜的公司,機會還是陷阱?

因為疫情的關係,不少上市公司的一季報比較難看,不是業績預減就是大幅虧損,這其中以傳媒、酒店餐飲業,旅遊業、航空業最為典型,同時公司股價也是一路走低。


一季報業績預喜的公司,機會還是陷阱?


而受益於疫情的上市公司,由於產品短期供需關係的變化,公司營收、利潤同比大增,公司股價也水漲船高,不知不覺來到了相對的高位。這類股票以疫苗,口罩,食品加工為代表。

一季報業績預喜的公司,機會還是陷阱?


隨著一季報的陸續公佈,到底該如何進行投資呢?

是選擇業績預喜、漲幅較大的疫情受益股,還是選擇受疫情影響業績不佳、股價低迷的優質股呢?相信每個投資朋友都有自己的答案。

股票總是買預期、賣現實。影響股票短期走勢的因素有很多,但能長期走牛的必定是給予自身優秀的基本面。隨著國內疫情得到有效的控制,企業、學校也在逐漸的復工復學,最恐慌的時機已經過去,我們需要在有效控制疫情風險的同時,把生活恢復到常態。

對於筆者來講,短期供需關係對股價影響終歸有限,終會歸於平淡。一季度業績預喜也在預期之中,甚至是利潤增長幅度不夠炸裂,都將會被市場用腳投票。比如華蘭生物的一季報。

一季報業績預喜的公司,機會還是陷阱?

而受疫情影響,股價一路走低的白馬股,在一季報公佈之後,市場情緒平復之後,將會迎來不錯的投資機會。甚至有些投資者已經不再顧忌一季報業績較差的影響,率先進場了,其中以一些酒店、機場、旅遊類的股票為代表。比如中國國旅,已經表現出了一定的抗跌屬性。

一季報業績預喜的公司,機會還是陷阱?


關注價值投資,關注一季報業績預喜個股的投資風險,謹防高位接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