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讓梨的孔融:"至孝"表率,為何以"不孝"罪名處死

小學課本中的《孔融讓梨》的故事家喻戶曉,兒時聰明過人的孔融,在成為孝子標杆後做了什麼呢?這位名滿天下的建安七子,最終又是因為什麼事讓曹操賜以不孝之罪而殺掉呢?

歷史上讓梨的孔融:

千百年來,書中的孔融是建安七子之首,官至北海太守,是孔子第二十世孫,文采出眾的天下名士,時任地方一把手還頗有政績,實際上,他是個什麼樣的人呢?

這就要先從漢朝儒風盛行開始說起

自漢武帝設立"孝廉"作為提拔官員的通道後,孝順親長、正直賢能的人可以被鄉民推薦到朝廷做公務員。漢朝把"孝"作為重要的人格標準,重要到你可以無能,但不可以不孝。

出生在這個時代的孔融自然從小就接受儒家倫理教育,四歲讓梨,十三歲父親去世時,他差點哭掉半條命,走路都要人扶著,此舉被戲稱為"至孝",之後孔融如願當上了北海相國。

上任後他既不修補城池,也不操練軍馬,就幹一件事:推廣儒學,大行孝道。

古籍記載,孔融做北海相國的時候,發現一位祭祀先人的人哭得不徹底,於是這位靠哭上位的相國大人,當即就把這人抓到官府,以不孝的罪名殺掉了。

歷史上讓梨的孔融:

由於北海長期荒廢軍事建築,導致軍隊渙散,官兵數次敗於黃巾軍,當管亥率幾萬黃巾軍圍攻城池時,還是太史慈孤身突出重圍向劉備求救,最後劉備率3000士兵就打跑了管亥。之後又被袁譚圍攻,城門大破雙方都開始巷戰,只有孔融還坐在屋裡讀書和大家談笑風生,結果晚上他就扔下老婆孩子自己跑了,妻兒也都被袁譚抓走。

歷史上讓梨的孔融:

正如《漢書》《後漢書》中所描寫,當時儒生勢力非常龐大,上到朝堂,下至鄉間,大家都以儒家子弟自居,道德君子,互相吹捧攀比,也是在此間最為盛行,所以孔融濫殺百姓,城破兵敗也沒關係,馬上又被其他名仕推薦到曹操那裡當官,甚至被劉備舉薦為卿,相當於現在山東省省長,兒時讓梨的孔融在出仕之後就再也沒有"至孝"的事蹟了,史書中更多描述的是他羸弱的軍事能力和愚鈍的政治嗅覺。

歷史上讓梨的孔融:

改仕曹操之後,他依然放縱本性,經常和曹操抬槓,對老闆的冷嘲熱諷,最終導致他在許昌喪命,因為害怕失去天下儒士的衷心,曹操又貼出告示,指出他不孝的具體言論:孔融曾對朋友說,父與子有什麼恩,論起來不過當時情慾發作而已;子與母又有什麼愛,就像一件東西暫時寄存在那裡。

說這樣的話,最後以不孝判死刑,也算是屬天經地義了。一代大儒孔融,就這樣被曹操殺掉了。

歷史上讓梨的孔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