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日報》:秋收不忙,逛田頭“微公園”去

《新華日報》:秋收不忙,逛田頭“微公園”去

一邊是小河流水

一邊是金色稻田

村道旁格桑花、波斯菊綻放

一大排收割機列隊集結

文化長廊、休憩涼亭、健身小廣場

有花園、有綠地

大家都稱它為“富康公園”

《新华日报》:秋收不忙,逛田头“微公园”去
《新华日报》:秋收不忙,逛田头“微公园”去

《交匯點》

《新华日报》:秋收不忙,逛田头“微公园”去

全文如下

全省最大集中連片扶貧開發地區看新景 ——

《新华日报》:秋收不忙,逛田头“微公园”去

秋收不忙,逛田頭“微公園”去

《新华日报》:秋收不忙,逛田头“微公园”去

村裡的大片稻子熟了,田埂邊的小公園也竣工了。

10月下旬,本是一年最忙的秋收時節。記者在宿遷市宿城區中揚鎮富康佳苑採訪時發現,這裡村民卻閒下來了,聚在一起討論眼前的新鮮事。

走進新近落成的小公園,黃色的塑膠步道沿著田埂蜿蜒,一邊是小河流水,一邊是金色稻田。稻穗沉甸甸的,就等開鐮收割了。村道旁格桑花、波斯菊綻放,一大排收割機列隊集結。

《新华日报》:秋收不忙,逛田头“微公园”去

“原來這裡就是一個水塘、一片廢地,岸坡上大家圈佔種菜,施肥時臭氣沖天。一到夏天河水都是臭的,大家要捂著鼻子繞著走。”村民陳伏景說,整治後這裡大變樣,如今有花園、有綠地,大家都稱它為“富康公園”。

農村臭水塘變身田頭“微公園”的背後,是中揚鎮最近大力推進的公共空間治理,當地專門給這一廢棄水塘改造工程立了項。沿河一圈清理後,收回6畝集體土地。施工隊進場,就著坡地打造供村民休閒健身的“微公園”:環水塘慢步行道長600米,文化長廊、休憩涼亭、健身小廣場錯落有致。

《新华日报》:秋收不忙,逛田头“微公园”去

農村變了,人居環境變美了,人們的生活方式變得現代了。中揚鎮地處江蘇6個集中連片扶貧開發地區之一的成子湖片區,也是脫貧難度最大的片區鄉鎮之一,近年來發生的變化尤其令人欣喜。

“現在我是來稻田看看風景,不用操心收成了。我家6畝土地流轉給大的農業公司了。一年每畝800元流轉費,還有120元耕地保護補貼。”耿橋村民胡繼軍告訴記者,他和妻子結伴到一家工廠上班。“兩人一個月到手工資7000多元,差不多是過去一年種田的收成。廠裡還負責交養老保險。”

胡繼軍上班的地方是鎮上投資興建的扶貧產業園,這裡的明星企業吉龍塑膠,1500多名員工裡有300多名低收入農民。他們的產品是當下時髦的衝浪滑板和皮划艇等。“現在一年產值8個億,主要出口到歐盟。”公司負責人介紹。“以後隨著大家有錢有閒了,這些外國人喜歡的玩意,我們也能玩起來。”一位村民說。

村民們拉家常熱議的話題,還是鎮裡的幾件大事。“全鎮7萬人,集中到鎮區有3.6萬人。10萬畝農田,已經流轉6萬畝……”宿城區中揚鎮黨委書記李威介紹,全鎮保留4個特色村集中居住點,其他區域逐步搬進鎮區。推進農民集中居住和土地流轉只是第一步,如何讓住進小區的農民安居樂業才是更大的目標。

城裡小區有的,農村基本都有了。走進另一處農民集中安置點潤揚美苑社區,除了一樓車庫前攤曬著玉米,這裡和一般城市社區別無二樣。投資400萬元建成的綜合文化中心裡,有社區影院、“四點半課堂”、圖書室、舞蹈室、健身中心。“我們專門從市區請了一位專業舞蹈老師,每週來免費教學。”社區黨委書記汪浩說。

《新华日报》:秋收不忙,逛田头“微公园”去

小區還設置了一處鄉情園,留住鄉愁。一旁的“鄉村大舞臺”,最近四場演出場場爆滿。要讓離土不離鄉的居民享受更好的配套,需要傾聽民意、因地制宜。李威介紹,像“富康公園”這樣的田頭“微公園”,全鎮已經建成5個。圍繞田間地頭、小區內外,更多“公共空間”治理項目正在籌劃中。

“住在小區裡,生活就像城市,來稻田旁的公園轉轉,又找到了鄉愁記憶。”毛集村四組村民陳雨良感慨道。晨練和傍晚時分,是“富康公園”最熱鬧的時候。相熟的村民聚在一起議論村裡新鮮事:扶貧產業園的廠房擴建完工,又要開始新一輪招工了……

宿城區委常委、組織部部長張永傑介紹,以宿遷全市開展的公共空間治理為契機,區裡又培育美麗整潔村莊示範點。中揚鎮範集居、龍河鎮姚莊村、陳集鎮廟莊村等11個區級美麗整潔村莊建設工作也隨即啟動。區財政為每個村(居)配套8萬元村級為民服務資金,探索建立村莊溝渠路道“一體化”長效保潔機制,要讓“美起來”的鄉村一直“美下去”。

本期審稿:張黎軍

精彩回眸

✦宿城“三對標三學習三提升”全面啟動

✦宿城兩女孩將出徵——東京奧運會

✦宿城這10人,是“金牌”!

《新华日报》:秋收不忙,逛田头“微公园”去
《新华日报》:秋收不忙,逛田头“微公园”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