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做一個會賺錢的人,先知道這幾點,賺錢是自然的事

想做一個會賺錢的人,先知道這幾點,賺錢是自然的事

美國暢銷書作者——哈維·艾克說過:有錢人和窮人最本質的差別是思考方式,即思維。

是思維決定了人和人的差距。有錢人和窮人在追求財富的路上的漸行漸遠,也是由他們的思維決定的。

就比如說,同是職場媽媽,有的人就能在八個小時之外,把照顧家庭又能把副業做得風生水起;再比如,同是全職媽媽,有的人就能帶娃賺錢兩不誤。

隨著新媒體時代的到來,很多媽媽藉著這股東風,創造了很多勵志又感人的故事。還有很多媽媽,還實現了財務自由。反觀自己,還在財務危機裡掙扎。我們和那些勵志媽媽到底有什麼區別呢? 或許這本《會賺錢的媽媽》能夠給你帶來啟發,從此人生也開掛,向財務自由一路狂奔。

《會賺錢的媽媽》的作者——克麗絲特爾·潘恩是一位貨真價實的斜槓媽媽。她不僅是三個孩子的母親,還是成功的演說家,同時還是是《紐約紐約》暢銷書作者。業餘時間還創辦了MoneySavingMom.com,博客月均讀者達到了百萬。


想做一個會賺錢的人,先知道這幾點,賺錢是自然的事


克麗絲特爾·潘恩實現財務自由的過程並不容易,她經歷了無數次的嘗試和失敗。慢慢地,她發現只有找到“被動收入”,才能實現了財務自由。

她在這本書裡分享了很多實用的竅門和真實的案例。通過學習,可以幫助我們改變對金錢的看法,重新認識自己,挖掘出新的視角。最後,找到八小時之外的賺錢的途徑。雖然這是一本寫給媽媽們的書,可是這本書的價值,卻不僅限於此。它適合任何想賺錢的人。

對“財務自由”有誤解

錯誤的金錢觀,會讓你給自己建一個不恰當的“財富藍圖”。就像穿了不合腳的鞋子,不恰當的“財富藍圖”,沒有任何作用,它只會讓你的日子越過越捉襟見肘。

潘恩的金錢觀深受祖輩的影響。這種從家長那遺留下來的金錢觀,深深改變了潘恩的財務狀況。潘恩在5歲的時候,就開始參加各種售賣活動,還參與了父母的創業構思。到了十五歲,她幾乎每週都會做一份兼職。

結婚以後,生活並不富足,潘恩為了既能照顧好家庭,又能改變財務狀況。開始研究如何在家賺錢,她做了多大量的研究。不斷的試錯中,潘恩意識到只有思維方式,才有可能成功。在這之前,潘恩基本都是用工作量換取報酬,做的多就賺的多。這種用時間換酬勞的方法,是不可能實現財務自由的。人不是機器,持續高強度的工作那太難了。後來,潘恩就把精力轉到了尋找“剩餘收入”上,也就是“被動收入”上。

“剩餘收入”說白了就是“躺賺”。就算不工作,也能有持續穩定的收益。

大家對“財務自由”的看法都不一樣。和“哈姆雷特”一樣,問一萬個人就有一萬種看法。有人覺得買房買車後還有存款就是財務自由;有的人覺得,有足夠的錢買奢侈品,環遊世界才算財務自由。那麼,對潘恩來說,財務自由是什麼樣的?

想做一個會賺錢的人,先知道這幾點,賺錢是自然的事

財富自由是什麼

  • 做出的選擇既符合自己和家人的利益,也符合長遠的目標

有大格局和創新思維


利用技巧和天賦


承擔可控的風險,嘗試新事物


把知識和可用的資源變成創收的點子


能夠慷慨解囊


  • 用時間和才能祝福別人,影響別人

財富自由不是什麼

  • 只有擁有超強能力和令人驚歎的組織能力的女強人才能取得的大成就
  • 快速致富
  • 每天工作十六小時,燃盡生命
  • 建立大事業或賺很多錢
  • 利用別人讓自己成功
  • 為了一個想法或一項新事業犧牲與所愛之人相處的時間
  • 有錢是為了更有錢

看完潘恩眼裡的財務自由,是否有所啟發?如果你察覺到哪些觀念是需要做出調整的,那恭喜你,你已經跨出了第一步。因為如果你升到更高的層次,不管是金錢還是生活,就必須對一些舊的認知做出調整甚至拋棄,然後去接受新的認知。就像一個裝滿水的杯子,如果還想往裡加水,原先的水就必然會被溢出。


想做一個會賺錢的人,先知道這幾點,賺錢是自然的事


對自己有誤解

我們並非無事可做,我們有能力,有天賦,有方向,有任務,有使命

----亞伯拉罕·馬斯洛


想做一個會賺錢的人,先知道這幾點,賺錢是自然的事


  • 對自己不夠了解,限制了你的行動力

很多人,根本就不知道自己擅長什麼。更不知道自己能做什麼才能賺錢。一直處在迷茫卻焦慮的狀態下,勉強應付著財務危機,卻遲遲沒有任何行動。

其實這樣不對,我們可以試著先行動再調整。就算不知道自己擅長什麼,也沒有關係。先行動起來,然後,在不斷的試錯中,挖掘天賦。因為對自己不瞭解,所以不自信。又因為不自信產生恐懼。害怕失敗,害怕浪費時間精力。“失敗是成功之母”這句話雖然很土,卻真的很管用。只要我們做足了準備,失敗就是尋找商機的通道和轉機。

恐懼還是賺錢路上的障礙,會扼殺活力,讓你連嘗試的勇氣都沒有。勇敢走出舒適區,多嘗試一些新的事物。為了不讓自信心受損,可以設定一些有風險的目標之後。再設置一些小的目標,把大目標分解成具體的小目標,這樣更容易實現。小目標的實現會給我們帶來更多的信心。

當然,屢試屢敗,不一定是你能力的問題,還有可能是走錯了路。

潘恩給我們提供了四個關鍵字,來幫助我們檢驗是否走錯了路。——這四個關鍵字分別是:技能、天賦、激情、知識。

技能

是知識和實踐結合的結果, 天賦是天生就擅長的東,技能和天賦都是可以通過後天培養和改進的。知識來自經驗,是對特定領域的理解。知識和激情又相融。


想做一個會賺錢的人,先知道這幾點,賺錢是自然的事


想做一個會賺錢的人,先知道這幾點,賺錢是自然的事



  • 別人能做的,不一定你也能做,找到適合自己的才是關鍵。

利用技能、天賦、激情和知識找到你的創業思路。但是,不是每一種天賦、技能、激情或者知識都能帶來利益。別人可能成功的事情,換你來做不一定就能成功。要找到適合自己的事業,喜歡才去做,如果做一項自己不喜歡的事情,只會帶來挫折和壓力。適合的事業,做起來更加得心應手,畢竟有能力做好某件事將給我們做這件事件更多的快樂和興趣。當我們沉浸在喜歡的工作裡面的時候,我們才能感受到“心流”。而“心流”是一種在專心從事一項能充分發揮你技能的工作時,愉快並且高度興奮的狀態。

有天賦有激情,大致有了創業的方向,怎麼判斷這個創業思路能否成功呢?克麗絲特爾·潘恩為我們列出了三個符合成功創業思路的特徵↘:

  1. ✔ 有穩定的收入(長期的) ✔ 讓人滿足而不疲憊不堪 ✔ 讓人揚長避短


想做一個會賺錢的人,先知道這幾點,賺錢是自然的事


行動起來

經過學習和自我調整,希望你已經有符合的創業思路了。但是,請記住,不要想著一次做好幾件事情。一次專注做好一件事情,成功之後,然後再去嘗試新的想法,執行新的目標。

行動之前克麗絲特爾·潘恩建議我們問問自己五個問題---創業五問:

❶、是否有激情,併為此付出行動?
❷、誰是潛在的客戶?
❸、能否負擔得起創業成本嗎?
❹、是否做了足夠的調查?
❺、是否願意承受失敗?

成功的創業並不只是聽上去是一個很大的點子,還要從現實出發能夠解決人們經常遇到的難題。如果你的創業點子浮在半空未能解決任何問題,那麼很有可能會失敗。克麗絲特爾·潘恩也給我們擴展構想提供了一些可參考的方向:

  • 線上服務或商品: 在線零售,如電子書,寫公眾號; 網絡集市,如雲集、淘寶、微商等等; 在線服務,如平面設計、網頁設計; 虛擬助理,如社群群主,編輯助理; 技術人員,如寫編碼,開發APP。
  • 當面交易的自由職業:房東、照顧寵物,家庭整理師,各種培訓老師諮詢師。
  • 直銷公司和多層次營銷:線上線下結合代理產品。
  • 實體企業:花店、烘焙工作室、美容工作室。

學會了賺錢也別忘了學理財和自我管理

  • 開一個儲蓄賬戶作為應急基金
  • 讓收入多樣化,當你的事業走上軌道之後,就要考慮多方嘗試。
  • 必要的時候把工作分包出去,建立一個團隊,解放自己的時間和精力

關於房子貸款這裡我說下個人和作者相悖的想法:

我不同意作者說的“不要為除了房子之外的東西負債”買房用房貸是最大的財務槓桿,現在生活成本不斷提高,通貨膨脹下的人民幣有了貶值的風險。拿著全額付款,應對突發狀況的風險成本就上升了。


想做一個會賺錢的人,先知道這幾點,賺錢是自然的事


好了,每個人賺錢的目的都不經相同,希望我們能夠專注於賺錢去影響家人、所愛之人,讓他們過得更好。《會賺錢的媽媽》告訴我們,除了學會賺錢,還要學會對他人慷慨,學會回饋他人。因為,只有當你建立了更大更遠的願景之後,你在努力賺錢的路上,才不會孤單,也才能夠更有價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