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的“三要素”

當前,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舊有的生產關係與飛躍的生產力之間不相適應即是矛盾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

以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為代表的現代信息技術日新月異,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蓬勃推進,智能社會已然來臨。

消費者成為創造智能化的主體力量,實現了生產力的飛躍;

消費者的智能設備(如手機、電腦等)、休閒時間和消費款構成了智能化的“三要素”,已成為一種全新的超級生產資料。表現在:

一是 消費者的智能手機是覆蓋全球的、免費的、超級基礎設施;

二是 消費者的休閒時間是互聯網的水電氣,是人工智能的啟蒙老師;

三是 消費者的消費(佣金)是互聯網平臺的利潤和資本。

但現在依然沿用工業社會的分配規則,消費者擁有的超級生產資料的名義所有權與實質支配權分離,消費者創造的巨大價值的一部分被記入少數科技公司名下,一部分以免費共享的方式閒置。

絕對貧困消除之後相對貧困差距加大,這也是全球經濟問題、債務問題、貨幣問題、貿易問題和社會問題的根源。

我國社會主義制度決定了全民族、全社會、全體中國人民在根本利益上的高度一致。

消費者即全民,承認消費者的價值是解決矛盾和問題的重要途徑。

以股權共享承認消費者的貢獻,建設全民與中國製造聯合持股的公共網絡,讓公共網絡的股權價值成為全民和中國製造的新增基礎資產和信任紐帶,是社會主義公有制制度優勢的集中體現。

我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基於對世界大勢的準確把握,提出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中國方案",日益成為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的重要穩定器和強大正能量。

而無論膚色、無論文化、無論信仰、無論國籍、無論職業,全世界人民都擁有一個共同的身份,即消費者。

發揮社會主義制度優勢,突破現有的由西方國家設定好的制度規則框架,

率先建成以消費者為主體的公共網絡,吸引全世界消費者共享智能社會成果,

這既是“中國方案”的具體實踐,也是大國擔當的具體體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