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存在感越来越低了吗

每年的六月初,儿童节过后,下一个节日是端午节,和六一儿童节的全民“过节”不同,端午节的存在感就没那么强了,因为在每年的端午节期间,也是一年一度的高考,全社会的目光都集中在高考上面了。

我们对于传统节日,都有着特殊的感情,每一个节日,都能吸引一波热议,这不仅是因为多放了几天的假期,还因为人们的节日情绪有释的需求,以及商家各种铺天盖地的产品宣传和推广,所以节假日也一个热点。

端午节,存在感越来越低了吗

在这一点上面,作为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民间四大传统节日的端午节,就没有这么好运了,端午节的热点比前三者都要低一些,因为它低对手是高考,这一个当下最热门的话题。

端午节的起源,民间流传度最高的就是屈原的故事,战国时期的楚国人屈原,他志向远大,颇有政治抱负,后因遭遇排挤而被流放,始终郁郁不得志,楚国被秦国灭亡后,遂跳江自杀,以死明志,人们就以端午节来纪念和缅怀这位先人。另外,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介子推等说法。

其实,端午节的起源和龙图腾有关,仲夏端午,易经中也有提到,这是龙飞天的日子,苍龙七宿飞升至正南中天,古代的这种对于天象的崇拜,就形成了特定的习俗。所以扒龙舟,这一与龙有关的的端午特色节目,也保留了下来。

端午节,存在感越来越低了吗

对于社会舆论,哪里有关注点,哪里就会有热议,这是传播的规律。高考作为升学最重要的一环,有决定学子一生的说法,如此重要,无论是学生本人,还是学生家长,都把高考看的无比重要。犹如千军万马过过独木桥,过去的前面很可能是坦途,信马由缰任君驰骋,过不去的则少了很多选择,人生由此分叉也不是不可能。

所以,一切都要为高考让路,这也无可厚非。不过,端午节也并非全无关注点,一方面,节日假期,让忙碌的人们有了期待,另一方面,则这个节日特有的食物,粽子,开始发生了不一样的改变。

我们的传统节日,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都有其特色的食物,比如中秋节的月饼,端午节的粽子,清明节的寒食,春节的油角等等,民以食为天,这一“古训”,果然名副其实。

而在这当中,月饼的知名度最高,这离不开月饼的商业化推广。月饼,已经成为越来越标准化的工业品,从生产加工到推广销售,上下游的产业链非常完善,且极度高效。但商业化的发达,并没有促进人们对它的热爱。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高热量的月饼已经不符合健康的生活理念了,所以月饼,更像是一个象征的符号,以及节日送礼的首要选择而已。

端午节,存在感越来越低了吗

回到端午节这里,粽子也会面临同样的问题吗。答案是肯定的,不知道大家是否留意到,现在的粽子,款式越来越多,包装也越来越精美,各种商家的推广,各种网红的试吃,让粽子也变成了标准的工业品,和以往的在街边或者小店,手工包的粽子不同,少了一些节日的味道和氛围。

最重要的问题是,现在的人还喜欢吃粽子吗?以往常见的关于,南北粽子的咸甜之争,已经不见了,因为这和月饼一样,无论咸的粽子,还是甜的粽子,都和当下的健康饮食观念相悖。

在肥胖越来越常见的今天,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已被一些人视为洪水猛兽,一些人甚至戒断碳水化合物,因为碳水是导致肥胖的重要因素,所以,粽子也自然吃得少。

但粽子和月饼,还是有较大的区别的,月饼只有在中秋节的时候,才会出现,但粽子,其实很多地方,日常的食谱中,也会出现,并非是端午节专属。粽子的商业化推广,也并非不是一件好事,至少可以为存在感低的端午节,带了一定的热度。

本文版权归作者所有,侵权必究。部分图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