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字長評《遺願清單》:我們這一生,應盡力活成自己喜歡的樣子


《遺願清單》是2018年上映的一部好萊塢的言情輕喜劇電影,但特別多的人都對該類型的電影,都非常的牴觸。

眾所周知,好萊塢的言情喜劇都是大同小異,都有一個共同的套路,即講述一個故事,出現矛盾引出主線,穿插幽默,解決矛盾,最後結尾煽情,基本上可以在看到標題的時候,就一眼就能猜到結局。

但在看演員清單的時候卻讓我頓住了,竟然是傑克·尼科爾森與摩根·弗里曼兩位奧斯卡影帝聯手,有了演技的擔保,那這部電影的質量必然不會差。

果然,在這部充滿《肖申克救贖》味道的電影,雖然依舊逃脫不了好萊塢電影言情的套路,即有錢的愛華德帶沒錢的卡特環遊世界,沒錢的卡特幫助愛華德解決人生情感問題,最後總結煽情。

但是卻已經給了觀眾大大的驚喜,雖然明知道會被煽情,但由於在情節和對白上的功夫非常的深,因此依然被感動的淚流滿面,給人啟迪。

導演通過《遺願清單》這部電影告訴我們,我們活著,一定要窮其一生去努力活成自己喜歡的樣子,不能丟了自己的靈魂,才能在死去之時不留下遺憾。

正如蘇格拉底說的:“面對無法回頭的人生,我們只能做三件事:鄭重的選擇,爭取不留下遺憾;如果遺憾了,就理智的面對它,然後爭取改變;假若也不能改變,就勇敢地接受,不要後悔,繼續朝前走,至少要保證,在我們死之時,不會有任何的遺憾。”

4000字長評《遺願清單》:我們這一生,應盡力活成自己喜歡的樣子


01 當死亡就在眼前,才能發現生命的珍貴

劇中的主角愛德華和卡特,一個是億萬富翁,身價顯赫,甚至總統在做決定之前,都得諮詢他的意見;另一個則是一個修理工,做了一輩子的修理工,雖然博學富有知識,但卻是一個非常平常的普通人。

這樣兩個本該命運裡沒有交集的人,如今卻都因為癌症而住在了同一個病房裡,並且都被同時告知了他們的死亡時間,短則6個月,長則1年,這本身就非常的戲劇化。

正如卡特所說,在被告知得了不治之症,並且將要死亡之後,都會經歷五個階段,“否認,憤怒,抵抗,消極,認同,情感都會非常的脆弱。”

卡特陪同愛華德在病房裡度過了這五個情感階段,或是同病相憐,兩個人在病房裡也開始心心相惜起來。

面對死亡的時候,卡特反而顯得更加的平靜,他想起來大學時期哲學老師教導的遺願清單,將這輩子想要完成的事情都寫了下來。

卡特和愛華德不一樣,他並不是一個有錢人,為了讓自己下一代可以不做汽車修理工,他放棄了非常多的夢想,也因此留下了很多遺憾,在愛華德的鼓勵下,讓他覺得在他生命的最後半年時間裡,他不應該再顧慮那麼多,不是應該陪伴自己妻兒,而是做回自己,去追尋自己的夢想。

於是故事開始了,兩個身患癌症的人開始列遺願清單,並逐一實現它。

他們去蹦極,去長城,去攀峰,去紋身,去開跑車,去埃及看金字塔還去了印度看泰姬陵,完成了卡特未曾實現的夢想。

當死亡就在眼前的時候,反而更能看清自己,也正因為死亡將至,才有勇氣去找回自己。

不由得想起經典電影《美麗的秘密》中所說的:“他人的目光重要嗎?是不是沒有他人的目光,你就不能認清自己了?我們這一生最難的,就是做自己。

正如卡特,用了近60年的時光,才在生命的最後時刻裡做一次自己。


4000字長評《遺願清單》:我們這一生,應盡力活成自己喜歡的樣子


每當看到這樣的卡特,腦海裡總能想起一部電影《波西米亞狂想曲》。

這是一部描述皇后樂隊主唱佛萊迪的傳記類型的電影,這是一個才華橫溢但是生命如同流星的音樂天才,我們目前非常熟悉的歌曲《we will rock you》 《we are the champions》都是出自這個天才之手。

佛萊迪早年成名,在70年代就有著數百萬的鉅款,因此也流連於紙醉金迷之間,一度忘記他的初衷和自我,與他皇后樂隊的好友鬧的非常僵,也因此出走單飛。

但也因為他的這種生活作風,在40歲的年紀就染上了在當時是不治之症的艾滋病,也因此被告知只有數年的生命。

或許真的只有當生命進入倒計時,在生命的最後時刻,我們才能在剎那間明白什麼對自己才是最重要的,也才會去找回自己。

他也迷途知返,去尋求樂隊成員原諒,並在最後的演出上綻放自己生命最後的光彩。


4000字長評《遺願清單》:我們這一生,應盡力活成自己喜歡的樣子


影片說有96%的人不願意知道自己的死期,雖然每個人對於死亡的態度都不同,但我想恐懼卻多少都相似的吧,生之璀璨往往都在死之將至之後,才會顯得珍貴。

我們生活中有太多的人都不珍惜生命,總是放縱自己,肆意揮霍著自己的青春,想著人生路漫漫,就應當瀟灑走一回,卻往往在生命最後一刻,開始後悔自己年輕的時候沒有好好讀書,沒去把握機會。

我公司之前有一個保潔員,50歲,就經常的與我說她年輕的時候很多人追求,還考了公務員,後來跟一群“爛仔”去玩了,現在好後悔,不然現在肯定是在哪裡坐辦公室裡。

我相信,如果在那個時候有人能明確的告訴她死亡的日期,那麼她肯定不會選擇這樣的人生。

《遺願清單》這部電影,用兩個老頭怎麼的去生活,和怎麼的選擇死亡的方式,告訴我們應該怎麼去生活,我們不能學著他們那般,在生命的最後時刻,才想著那些未完成的事情,或許那時就晚了。


4000字長評《遺願清單》:我們這一生,應盡力活成自己喜歡的樣子


02 給他人快樂,竟也是給自己快樂,最後無悔的面對上帝。

劇中的愛華德給我們最大的印象或許就是那一句,:“我不是普通人,不要以普通人的標準來衡量我,你知道我是誰嗎?我是億萬富翁,就連總統都要聽我的意思再做決定。”

幽默,暴躁,獨斷專行,自我,又帶點自私的老頑童,這是我們對愛華德的第一印象。

而事實上他也確實是這樣,或者是生意上強勢習慣了,面對他人的意見他總是給予反駁,例如在他女兒的事情上,僅僅因為他女婿,就與女兒反目成仇,甚至婚禮上都沒邀請愛華德,這該是多大的恨意。

更為誇張的是,僅僅因為女婿打了自己的女兒三次,愛華德竟然找了黑道將女婿給殺死了,這是非常聳人聽聞的事情,那時他女兒已經給他女婿生了女兒。

但愛華德依然做了,也因此被女兒斷了父女關係。

愛華德是一個自私的人,非常的自私,他容不得別人對他的忤逆,同樣也不能接受他人給的意見,哪怕是合理的意見,他這一生都是這樣過來的。

但在生命的最後時刻,他完成了遺願清單上的最後一件事,即發自善心去幫助一個人。

他幫助自己的好友卡特完成了葬禮,並出自真心的為他主持了葬禮,竟然是在愛華德生命的最後時刻,他才發現,原來幫助他人,竟然也能讓自己快樂,這種感覺對於霍華德來說,就是一種來自靈魂的救贖。

美國著名出版家埃·哈伯德曾說:“我們都應明白這樣一個道理,幫助自己的惟一方法就是去幫助別人。


4000字長評《遺願清單》:我們這一生,應盡力活成自己喜歡的樣子


曾經去埃及旅遊過,在埃及,人死之後是歸法老管的,而法老會將你的心臟放在審判天平上,隨後,問你兩個問題,來決定你上天堂還是下地獄。

第一個問題是你是否找到了人生的樂趣和價值,第二個問題就是你的樂趣能否給他人帶來價值。

相比我國的生死簿,國外的更加的直接一些。

我也下意識的問了自己這兩個問題,答案是都沒有。我琢磨了下,在我們生活中,能圓滿回答這兩個問題的人,無疑都是較為成功的人,而我們也應當努力通過我們的價值,去幫助到他人,去找到那個值得我們眾生去努力,併為之奮鬥的興趣。


4000字長評《遺願清單》:我們這一生,應盡力活成自己喜歡的樣子


03 生如夏花,死如秋葉,我們這一生應該竭盡所能的活成自己喜歡的樣子

整部電影最具震撼力的片段應該是這兩個地方。

兩個癌症老人去跳傘的激情,以及在電影的最後愛華德為卡特主持葬禮。

這兩個片段一個動,一個靜,似乎並無關聯,但在仔細的瞭解了整部電影之後,你會發現這是整部電影最具心靈震撼力的片段,這是卡特和霍華德分別實現人生理想的地方。

我們都知道,跳傘是一項屬於富人的運動,一次跳傘動則上萬的費用,並不是普通人可以負擔得起的。而一生膽小慎微,埋首存錢的卡特從未試過這樣放縱的自己,去嘗試這麼刺激又燒錢的運動。

看似膽小的卡特,實際上非常的崇拜冒險,也非常的享受這一感覺,但為了家人他壓抑了自己整整46年。

而愛華德正如我上文所說的,他一生雖然都非常的成功,但卻非常的自私,獨斷,一切都要以他的標準為標準,於是就造成了一個結果,在愛華德生命的最後時刻,除了自己的助理,竟然沒有人來看望他。

但事實上愛德華卻非常的渴望親情,在電影裡的一個細節很容易被忽略。

愛華德問助理,你是不是因為喜歡我才這樣幫我安排好?

助理回答,是的先生,愛德華說:“你做你自己就好了,說實話。”助理再說:“實際上我非常討厭你,就想知道遺產是不是也有我的一份。”

但愛德華並不生氣,反而因為有一個願意和自己說真話的人而高興,他這一生真的太孤獨了。

在他人生的最後,為卡特主持葬禮時,他才發現原來發自內心的幫助他人,給別人祝福是那麼值得高興的時候,如果再給他多一點時間,愛德華一定會去盡力的幫助他人,去關心自己的女兒,但他的生命也已經走到了最後的時刻了。

為什麼要到生命的最後一刻,才明白自己想要過一個怎樣的人生?這兩個場景雖然並沒有那種大場景的張力,卻如同晨鐘暮鼓,直擊心靈。

在電影《齊馬的作品》中說過:“我們在經歷一切之後,才會幡然醒悟,去追求最初。”


4000字長評《遺願清單》:我們這一生,應盡力活成自己喜歡的樣子


印度詩人泰戈爾在《飛鳥集》中寫道:“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

我相信大家都有一個感覺,那就是時間過的太快了。2018年跨年的倒數聲還在耳邊,轉眼就就到2019年年底,再一轉眼三年,五年,十年就這樣過去。

我們回顧自己的過去,是否已經做到無悔呢?再長久一些,我們這一生在結束的時候,是否可以擲地有聲的告訴自己,這一輩子沒有遺憾。

不妨就此時寫下我們的人生清單,將我們想做的事情一一寫下來,並逐一去實現,我們的人生只有一次,應該活成自己喜歡的樣子。


4000字長評《遺願清單》:我們這一生,應盡力活成自己喜歡的樣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