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遺願清單》:死神將至,瘋狂一次又何妨?

人生的意義是什麼?答案眾說紛紜。

有人說要看他留下什麼;

有人說要看他的信仰;

有人說要用愛來評價;

還有人說人生根本就毫無意義。

我覺得,可以從那些以你為鏡的人身上,看到你自己人生的意義。

這是電影《遺願清單》開篇,旁白的一段話,發人深思......

電影講述的是兩個癌症晚期患者,因病結緣,在人生最後的日子裡,決定為自己好好活一次。

他們列了一份遺願清單,每一條都是曾經想做而沒有做的事情。包括出於善意,幫助陌生人;情不自禁地笑到流淚;親吻世界上最美的女孩;跳傘;刺紋身;賽車......

他們一起去實現遺願清單上的每一條,互相拯救,互相彌補自己人生中的遺憾,他們彼此給對方的生活都帶去了快樂,在人世間的最後時光,比大部分人畢生的光陰過得更為充實。

影片《遺願清單》:死神將至,瘋狂一次又何妨?

這部影片給我們以下幾點啟示:

影片《遺願清單》:死神將至,瘋狂一次又何妨?

你的思維方式決定你選擇什麼樣的生活方式過一生。

吳軍老師說過,富人消費付出的不是錢,而是時間。窮人和富人擁有一樣的時間,富人消費時間必須深思熟慮——賦予意義。

富翁愛德華,活得真實、率性,他一生堅持自己,不妥協。他可以在法庭上說:能不能別搞形式主義,是你們需要我,我不需要你們,我手裡的信封裡有張鉅額支票,如果對數額滿意,就告訴我一聲。

他霸氣一方面來源於他的財富,另一方面來自於他放蕩不羈的個性。他覺得參加這種毫無意義,形式主義的法庭爭辯浪費了他與某某人共進午餐的時間了。

他的富人思維,讓很多事情都在自己的掌控之中,卻也因此疏遠了親情。

當突如其來的絕症光臨時,他也為自己當初的霸道買了單,不能享受單獨病房,沒有親人探望,照顧他的卻是自己的助理。人生至此,未免些許悲涼。

但當他知道自己時日無多時,他的理性思維和積極的心態,讓他作出決定:不浪費時間在無意義的治療上,最後的寶貴時光它值得賦予更有價值的意義。

於是他向面臨相同境遇的老特卡發出邀請,在人生的最後階段做更有意義的事情。

影片《遺願清單》:死神將至,瘋狂一次又何妨?

汽車修理工卡特,博聞強識,成功地將三個子女培養成才,因為現實的壓力,不得不犧牲了年輕時當歷史教授的夢想,找一份更高工資的修理技師工作維持一家人的生計。

向生活妥協的他,擁有了親情,和諧美滿的家庭,但一生辛苦地付出卻也委屈自己。人生至此,未免有些許無奈。

意義是無價之寶,富人用錢堆砌一個金碧輝煌的意義,普通人用時間打造一個銘記一生的意義。窮富的分界線,在意義這個尺度上其實是平等的。不同的人生態度,不同的收穫,沒有對錯。

原本陌生,沒有任何交集的兩個人,卻因為一場疾病結成了生命中很重要的夥伴。

記得梁寧老師說過,兩個人能否建立深刻的關係還是取決於,對方是否能懂他的痛苦,兩個人交換了多少能量,交換了多少靈魂。

或許就是因為兩人承受同樣痛苦的疾病,生命中都有某種遺憾,有共同的擔憂和恐懼,所以真正的感同身受就把他們深深地連接在了一起,才有了後來那麼美,那麼酷的故事。

影片《遺願清單》:死神將至,瘋狂一次又何妨?

摒棄角色化預期,為自己瘋狂一次

年少時我們擁有大把大把的時間,親情、友情與愛情任我們揮霍,一切都顯得那麼美好,但是美好的東西常常轉瞬即逝,因為我們不懂珍惜。

人至中年不得不被各種責任束縛,為了安定失了自由。

影片《遺願清單》:死神將至,瘋狂一次又何妨?

生活就像一個大舞臺,我們一直扮演著不同的角色,總有聲音告訴我們說,工作中我們應該要做一個敬業的員工,家庭裡要做一個負責任的丈夫,賢惠的妻子,要做一個孝順的兒女,要做一對模範夫妻,模範父母等等,角色化是我們每個人的生存環境。

漸漸地我們變得麻木,功利,刻板,失去了自己的個性,隱藏了自己的需求,我們習慣口是心非,偽裝成那個曾經最討厭的人的模樣,我們找不到最初的自己了,我們不知道究竟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過什麼樣的生活,我們常常迷失在人生的十字路口......

一晃眼,到了老年,才想起年少時的夢想與愛,你問我,一切還還來得及嗎?

——來得及。

我們都活在自己的時區裡,生命就是等待正確的行動時機。

想做的事情就做吧,任何時候都不晚。懷著感恩的心,歡慶已經擁有的生命,是我們每個人力所能及的。

如果你因為錯過太陽而哭泣,那麼你也要錯過群星了。——泰戈爾

摒棄角色化預期,全心全意為自己活一次。人活著就是為了某天死去,人生的意義無非是去愛,去認真對待人生中的每分每秒,保留一份回憶,不留遺憾。

那麼死神將至,瘋狂一次何妨?

影片《遺願清單》:死神將至,瘋狂一次又何妨?

人生有些事,錯過一時,就錯過一世。勇敢去做那些不做會後悔的事情,別等閉眼的那一刻再遺憾自己從未真正活過。

影片《遺願清單》:死神將至,瘋狂一次又何妨?

影片《遺願清單》:死神將至,瘋狂一次又何妨?

為什麼我們總是說的和做的不一樣,如何打破這個怪圈?

你真的瞭解自己嗎?

面對別人的發問時,我們常常會選擇說一些自己覺得正確的話,可是當我們真正去行動的時候卻會做出截然相反的行為。

就像影片中談到的那個深刻的問題:如果能預知自己的生命還剩多少,想不想知道自己確切的死亡時間?

96%的人選擇了不想,老卡特一直覺得自己是屬於另外的4%,可是證明他並不是。當他知道了自己最多隻剩一年的時間之時,他並沒有解脫之感,反而陷入慌亂和恐懼。

影片《遺願清單》:死神將至,瘋狂一次又何妨?

心理學上把這種行為稱為“認知不協調”,認知失調常常會讓我們陷在自欺欺人的泥潭中無法自拔。

那麼如何打破這種認知不協調呢?

其實電影開篇就給出了答案——從那些以你為鏡的人,身上看到了自己人生的意義。

打破認知不協調,就是要對自己誠實,把自己當成一個旁觀者而不是當局者。

卡特從愛德華身上看到了自己缺失的豁達與勇氣;終於在率性與冒險的行動中,體驗到了前所未有的快樂。深切感受到原來快樂還有這樣讓人振奮澎湃的方式。

影片《遺願清單》:死神將至,瘋狂一次又何妨?

影片《遺願清單》:死神將至,瘋狂一次又何妨?

他從愛德華對待女人的放蕩不羈的態度中,感受到了自己對妻子的感情其實一直沒有改變過。

儘管他說已經找不到當初遇見妻子時的感覺了,但當愛德華邀請他去“爽”一把時,他堅定地拒絕了,在酒吧有年輕妹子搭訕時,依然不為所動,反而從中發現了自己是那麼的想念的妻子。

他重新找回了初戀的感覺,向我們證明了,愛情真是一次次愛上同一個人的過程。

影片《遺願清單》:死神將至,瘋狂一次又何妨?

同樣的,愛德華從卡特身上看到了親情的重要性,認識到了家庭永遠是溫暖的港灣和歸宿。

終於,他勇敢地敲開女兒的家門,低下高貴的頭顱,與女兒和解,去尋找生命中真正讓自己幸福的事情。

影片《遺願清單》:死神將至,瘋狂一次又何妨?

同時愛德華也在與卡特的相處和交談中去反思,自己曾經的行為是否太霸道?自己快樂的同時,是否也給別人帶去了快樂?在一點一滴中找到了自己人生的意義。

影片《遺願清單》:死神將至,瘋狂一次又何妨?

影片《遺願清單》:死神將至,瘋狂一次又何妨?

影片《遺願清單》:死神將至,瘋狂一次又何妨?

遺願清單既是儀式感,也是對生命的反思。

活著就是一場盛宴,但漫無目的地活著,就會浪費寶貴的光陰。

兩個將死的老人用遺願清單,捕捉了生命中最後的寶貴時光,有了清單,就有了明確的目的,就不會失去方向,每實現一條,就用筆劃去。

看似平凡的儀式感的東西,卻能給人無限的力量與恐懼抗爭。每劃去清單上的一條,就好像又跑贏了時間一次。

他們用行動彌補遺憾從而達到人生的圓滿。整部影片絲毫沒有表現面對死亡的哀怨與恐懼,反而充盈著一股歡快的韻律。

他們愉快地談論死後骨灰放哪裡,選擇何種方式處理;喝著酒,唱著歌,只做讓自己開心的事,用快樂沖淡病痛的壓抑以及對死亡的恐懼。

他們面對死亡的坦然與從容,著實令人欽佩。

影片《遺願清單》:死神將至,瘋狂一次又何妨?

奧勒良說:人不應該恐懼死亡,他應該恐懼的是從來未曾真正地活過。

王瀟的趁早學院給出了一份葬禮策劃手冊,這是一份特別扎心的表格,但卻會讓我們從很多細節中審視自己的人生。

這份葬禮手冊會問你很多不曾想過,不敢想的問題,比如:你的生平該如何書寫?你會邀請誰來參加你的葬禮?到那時,你生命中最重要的那些人他們還在嗎?你想讓你的生平由誰幫你朗讀?你刻在墓碑上的墓誌銘是什麼?

“人生就是不斷地放下,但最遺憾的是我們來不及好好告別。”——《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或許我們都應該在有生之年填一份這樣的葬禮策劃表格,重新審視自己的人生,為告別做好準備,同時也讓我們意識到和身邊最親近的人所擁有的時間是多麼有限,我們該學會好好珍惜,歡慶已經擁有的生命。

影片《遺願清單》:死神將至,瘋狂一次又何妨?

生命本來就是一場修行,死亡不是終點,遺忘才是。願你活得有滋有味,每一步都不留遺憾。

影片《遺願清單》:死神將至,瘋狂一次又何妨?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