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来信:武汉封城前后

从1月23号封城至今,我一个人在武汉滞留了60多天,有生以来第一次独自过年,心理历程也是跌宕起伏,从刚开始的恐惧烦躁,到后来慢慢习惯、平静,到现在看到黎明前曙光的激动,感觉自己成长了许多。离群索居,一切回归到了生命的本质,每天要操心的就是吃什么。时间仿佛是静止的,感受不到今天跟昨天有什么不同,对明天也没有任何期待。只是最近发觉往日的寒风吹在脸上已有暖意,远处树上的叶子也添新芽,才惊觉春天已悄然而至。

1月23号那天我正准备回老家,车票已买好,东西已收齐,老公已先将宝宝和婆婆送回去,准备这两天回武汉,他过年要值班。谁知,一觉睡醒,武汉竟然封城了。赶紧打客运站客服电话,外地车不能进来了,只能退票。我自是不甘心,又去各个平台约车,不在乎价格,只要能回去。顺路的车主不少,但没有任何人接单。只好作罢,就在这时我还没意识到疫情的严重性,只为自己没能起早点约车回去而懊恼烦躁,却没有想到封城背后是生命的危在旦夕。

读者来信:武汉封城前后

2019年12月左右网上就出现过新型冠状病毒的消息,我当时只是匆匆扫了一眼,篇幅不多,跟普通的报道没什么区别,很快就湮没在不断涌出的各种新闻头条之中。我没觉得这对我的生活有什么影响,更确切地说,我们都这么认为。当时,一个在深圳工作的同学还特地就此事询问我武汉的情况,纠结过年要不要回来,我回答一切正常,心里还隐隐觉得她有点过于小心了。12月24日晚上,我们办公室还一起出去聚餐,25日是圣诞节,地铁上人都挤爆了,重要的公交车站和地铁口甚至出现警察在维护秩序,没有一个人戴口罩。12月底到1月中的这段时间,我身心疲惫,来回奔波于儿童医院,家和公司之间。首先是我口腔溃疡外加扁桃体发炎,疼得吃不了饭睡不着觉,后来我宝宝突然急性腹泻,检查出来是轮状病毒感染,拉了一个星期的肚子刚好转,又感冒咳嗽,咳出了肺炎,还好吃了几天药没事,又去医院复查了一遍才放心。期间,我和我婆婆俩人轮流感冒,此消彼伏,不停地交叉感染。直到1月中旬,才算消停,老公送他俩回老家。那天我们一起去的傅家坡客运站,因接近年关,到处是人,候车厅里挤得水泄不通,没有一个人戴口罩。

宝宝回老家后,我才有空喘口气,感冒也总算好彻底好了。这时我发现,公交地铁上开始有人戴口罩,办公室里的同事也开始戴了,但并不以为意,戴了眼镜又要戴口罩确实不方便。我在协和医院附近上班,为了抄近路,经常从医院里面穿过去。17号周五,我突然注意到协和医院背面的发热门诊人满为患,甚至排到了外面的人行道上,之前里面是空的。我有点害怕,不敢再靠近医院,从外面绕了一个大圈到地铁站。网上关于病毒的话题多起来,大家开始疯抢口罩消毒液等防疫物品。我也赶紧去药店买口罩,才知道N95的早就断货了,跑了两家终于买到一百只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还是调货过来的。21号周一上班时,协和医院发热门诊的人似乎更多了。我捂着脸,远远地快步走过。办公室里的同事人人自危,大家都无心做事,讨论能不能跟老板申请提前放假,因为按照国家规定,我们要上到24号。22号,气氛明显不一样了,地铁空了一半,几乎所有人都戴上了口罩。快到公司时,收到消息,我们提前放假。于是原路返回,大松一口气,开始收拾东西准备回老家。

读者来信:武汉封城前后

谁想到会在太平盛世的年代碰上封城呢?我对非典没有太多的印象,那时在上初中,只隐约记得妈妈用八四消毒液拖地的背影和拖到院子里晒太阳杀菌的大小家什。这次似乎不一样了,封城的消息像扔出了一颗重磅炸弹,全世界都炸开了窝,大家在各社交平台上四处逃窜 ,奔走相告,各路信息铺天盖地,造谣的,辟谣的,不辨真假,时而让人心惊胆战,时而让人愤怒不已。2019年在这一片吵闹之中匆匆走完,历史的车轮继续驶向2020,并不为人间正在上演的一幕幕生离死别而停留一秒。

大年三十,我将从物业领来的福字贴在了大门上,然后一个人看完了春晚。以前都是在老家过年,整晚的烟花爆竹声吵得让人难以入眠,今年异常安静,上千万人的武汉市沉默了。大年初一,我挨个儿给亲朋好友视频拜年,大家出奇的一致,都说响应政府的号召,今年不拜年,不串门。包括我那八十多岁,大字不识一个,从未出远门的外婆,一脸严肃地叮嘱我好好在家呆着,不要与外人接触。

所幸,我们小区有超市,过年这几天还在营业,我屯了不少生活物资,正式开始了宅家生活。春节假期那几天过得有点颓废和无聊,平常被带娃和工作安排得满满当当的日子,一下子空闲下来,有点不知所措。于是充了个电视VIP,跟风追了几部剧,好久没有这样为了打发时间而看电视了,刚开始还看得津津有味,连着看几天就觉得没什么意思。于是翻出之前买的学习书籍,从头开始学习,又重新捡起晨读的习惯,心里踏实多了。二月初我们正式开始在家办公,生活又忙碌起来,工作上出现了很多之前没有碰到的新知识,充满了挑战,我只能边干边学。这段时间是武汉疫情最严重的时候,也是形势最复杂的时候,各种问题接踵而来,疑似病例和确诊人数不断被刷新,医院如同“人间地狱”,医生护士不眠不休,日以继夜地和死神赛跑,医疗和防疫用品短缺,居民生活得不到保障,相关部门丑闻频出。武汉一下子成为了全世界的焦点,大小事情,稍有不慎就会被无限放大,群起而攻之。屋外狂风肆虐,雨雪连绵,室内心惊胆战,度日如年。全国各地不断增派医疗队来支援湖北,同时捐赠各种爱心物资,我们社区免费发放了多次,为我终日只有萝卜白菜的餐桌添上了些许颜色。当然,还有海外华侨华人和国际友人及邦国,在此次抗疫中都给了我们莫大的支持和慰藉,当写着“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的日本救援物资漂洋过海来到国人面前时,无人内心深处那腔忽视已久的人文情怀不被触动,感受这份沉甸甸的精神力量。随着火神山和雷神山及方舱医院的相继建立和投入使用,病人都能得到有效收治,抗疫走上正轨,形势开始好转。

读者来信:武汉封城前后

同样好转的还有我的生存技能和精神状态。刚开始还是老老实实地煮饭炒菜,后来看到网上的各种厨房秀,实在按捺不住,尝试起了蒸馒头,已经蒸出了牛奶馒头、南瓜馒头、红薯馒头、紫薯馒头、山药馒头,效果都不错。对大白菜梗、圆包菜、紫甘蓝这种物美价廉营养丰富但难以驯服的食材摸索出了一套适合自己口味的烹饪方法,和馒头搭配,简直完美。另外,还学会了泡萝卜,炒核桃仁,番茄酱拌面,卤猪肉皮,泡奶茶,紫薯汤圆,就等全家团聚时大显身手。当然,跟朋友圈里的烘焙,炸油条,做凉皮相比,我这是小巫见大巫,但是极大地增强了我自己动手的自信心。吃饭解决了,但心理问题来了。官方解封日期一次次往后推迟,隔离的日子看不到尽头,各种各样的负面消息,加上对亲人的思念和工作上的忧虑,我开始失眠、沮丧、焦虑,不良情绪像潮水般涌来,侵蚀着本来就不多的生活热情。慢慢地甚至出现消化不良,头疼,四肢乏力等症状,于是我天天疑神疑鬼,时不时摸摸自己是否发烧,感受一下呼吸是否顺畅。

焦虑的日子里,我开始阅读王阳明和他的心学,看他如何顿悟出“知行合一”和“致良知”,以及他如何运用心学的力量去处理现实中的问题。又去看《传习录》,希望能略懂一二。值得肯定的是,王阳明提出的“事上磨”,让我调整了对待工作的心态,不再惧怕矛盾,而是坦然面对冷静处之。这时,一线也频频传来捷报,疫情已得到控制,武汉的确诊病例不断下降,除湖北省以外地其它地区开始陆续恢复正常生活。屋外阳光明媚,鸟语虫鸣,春天已经来到人间。

读者来信:武汉封城前后

当我写完这些文字时,武汉正在慢慢恢复生机,关乎国计民生的企事业单位开始有序复工,公共交通陆续恢复运营,持有相关材料可以进出武汉,江城终于有了人间烟火气。通过这场浩劫,或许我们该懂得平日里不在意的其实最可贵,阳光下的漫步,自由自在地呼吸,阖家团圆的一顿饭,费心追逐的反而可有可无。这些日子,我不止一次地想起孔子与弟子的那场对话,“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可见,圣人也难却常人之情。

“失而复得” 简简单单四个字,其中的艰辛却难为人所知,当我们重新过上平静的生活,确实需要扪心自问,谁是最可爱的人?


《三联生活周刊》头条号【粉丝信箱】开通啦!

如果你对社会热点有敏锐的感知力;如果你关注民生话题,对生活中的大小事有想要“表达”的欲望;如果你拥有丰富的写作经验,欢迎将你的声音与态度凝结成文字,随时给《三联生活周刊》头条号投稿!粉丝信箱:[email protected],期待你的文字!(注:头条号投稿栏目还处于试运营阶段,故不设稿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