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红欣教授:规范角膜塑形镜验配流程及护理,保证配镜者的安全

宋红欣

由于课业负担重、电子产品泛滥等因素,青少年人群近视发病早、进展快已经是我国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对于近视进展比较快的青少年,如果不及时进行控制进展速度,很容易发展为高度近视。高度近视一旦发生,会增加很多眼底并发症的发生,如视网膜萎缩、视网膜裂孔、视网膜脱离、黄斑劈裂等严重的眼底并发症,有很多并发症会造成视力永久性损伤。近视一旦发生就不可逆转,因此目前来说医生在临床上可做的就是延缓近视的快速进展,延缓轻中度近视发展成高度近视,减少严重并发症发生的比例。

宋红欣教授:规范角膜塑形镜验配流程及护理,保证配镜者的安全

配戴角膜塑形镜是目前最为有效的一种控制近视快速进展的方案,学术上控制近视的机理主要是通过暂时性改变角膜的形状产生周边视网膜近视离焦的作用:

1.使中央角膜变平,得以在中央视网膜上获得清晰的视力,达到第二天不用配戴眼镜的效果。

2.使得周边角膜变凸,这样通过周边视网膜的光线可以在视网膜前成像,形成一种近视性离焦的作用,这样可以缓解眼轴的增长、减缓近视的发展。

但是验配角膜塑形镜控制近视,无论对于验配医生还是对于配戴角膜塑形镜的孩子及其家长都有严格的要求,不正确的验配和护理有可能造成角膜感染,发生严重的并发症。因此验配角膜塑形镜一定要到正规的医疗机构验配,在配戴过程中需要正确护理、定期复查,保证配戴角膜塑形镜的安全。

进行角膜塑形镜验配需要一个专业的验配团队,这个团队要包括眼科医生及验光师。首诊眼科医生需要在验配角膜塑形镜之前进行对有此需求的青少年进行全面的眼部健康状况评估,评估合格后方可进行角膜塑形镜的验配。验光师负责协助眼科医生进行角膜塑形镜验配并进行塑形镜试戴等工作,眼科医生需要进行开出并审核最终的角膜塑形镜配戴处方。


角膜塑形镜验配的注意事项

首先,在进行角膜塑形镜验配之前,需要与患者进行良好的沟通,讲解具体流程及治疗方法的特点,确保患者的依从性。因为进行角膜塑形镜验配的大部分为儿童及青少年,因此患者的依从性非常重要。一个不愿意配合的儿童很难有良好的依从性,因此对于不能很好配合的儿童或青少年,不要强迫他们进行验配。

其次,在验配塑形镜之前需要进行全面的眼科检查并进行是否适合配戴角膜塑形镜的评估。


系统检查包括:

1.裂隙灯眼前节检查、眼底照相,排除不适合验配角膜塑形镜的患者。

2.眼压测量。

3.测量眼轴:以配戴前眼轴作为基线,以便在日后的随访中评估近视发展情况。

4.角膜内皮:角膜内皮细胞数是评判角膜是否存在缺氧的比较好的方法。因角膜塑形镜为夜间配戴,虽然其镜片材料本身透氧性很高,但仍然需要关注角膜内皮数。复查时如发现角膜内数明显减少,应该及时停止配戴并观察。

5.泪膜稳定性:泪膜的质和量对于角膜塑形镜的验配非常重要,如果泪膜质量不好,会影响角膜塑形镜配戴的效果。

6.水平可见虹膜直径(HVID)或者角膜直径测量(常用白到白,WTW表示):用于确定镜片直径,一般小于角膜直径1mm,合适的镜片直径对于角膜塑形镜配戴后的定位及安全性至关重要。过小的镜片直径会容易造成后期镜片偏位,而过大的镜片直径会造成泪液循环障碍,造成角膜损伤。

7.角膜地形图的测量:首次角膜地形图的测量准确性至关重要,在测量时要保证眼睑睁开,尽量全面的进行角膜地形图的测量,最好多次测量,保证测量的一致性。另外,如果因为患者泪液状况不好而导致角膜地形图测量不准确,需要为患者点人工泪液再测量,保证角膜表面泪膜状况良好时再进行测量。


再者,在眼部健康状况评估完成之后需要进行角膜塑形镜的试戴。


选择试戴片

1.主要依据是角膜地形图,通过其高度图选择合适的镜片设计。由于角膜塑形镜是逆几何设计,其有定位作用的区域是中心4mm以外的定位弧。通常当两条主子午线在4mm处的平均高度差大于30um以上时要考虑散光矫正(Toric)设计的镜片,并根据高度差的大小选择不同的散光量。如患者角膜直径较大,e值较小或眼睑的力对镜片干扰较大时亦应选择Toric设计的镜片。

2.根据 e 值来确定AC弧。e值是指弧面中心顶点到边缘曲率变化的速率,也叫弧面偏心率。因为角膜是椭圆形的,所以0<e值<1。如果e值为0,则说明角膜中央到周边的曲率无差异,即角膜形态类似球形;e值越大,说明角膜中央4mm以外的曲率越平。

3.预期降度:在塑形镜配戴后第二天,由于角膜自身的弹性作用,可能会导致裸眼视力的下降,所以一般验配时要在患者自身屈光不正度数基础上过矫+1D至+1.5D为验配处方,以维持摘镜后裸眼视力。

4.配适状态评估:

1)静态、动态评估相结合。裂隙灯下注意观察角膜染色后的镜片活动度,正常应看到中央BC区为规则的圆形暗区,其外是宽度较均匀的绿色环形区为RC区,再向外是均匀的环形暗区AC区,最外面是绿色环形区PC区。

2)片上光:在戴角膜塑形镜时进行验光,其目的是检验试戴片情况,追加球镜度数达到最佳视力。

3)角膜地形图:摘掉角膜塑形镜后检查此时的切向图来判读此镜片的定位情况。

4)模拟睡眠:建议进行20~30分钟闭眼模拟睡眠评估,再次评估配戴镜片之后的角膜情况。

最后,根据所选参数、品牌来书写角膜塑形镜的订单。


角膜塑形镜的规范护理及培训

在为患者进行完角膜塑形镜的验配之后,规范护理及培训也是保证角膜塑形镜配戴安全重要的环节。

1.在角膜塑形镜的摘、戴及护理方面要选择专业护理液,分清各种护理液的用途,戴镜前用皂液洗手。建议使用一次性包装的生理盐水冲洗镜片,嘱咐患者不可以用生活用水接触镜片。浸泡镜片用的护理液需要每日更换。镜盒、吸棒等护理用品则建议每个月更换1次。

2.验配及使用指导

1)戴镜时间:夜间配戴时间大于6 h但小于12 h。

2)使用寿命:镜片最佳使用寿命为1年至1年半。需根据复查情况,在医师指导下及时更换镜片。

3)患者指导:验配人员要对患者或其家长进行宣教,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尽量确保患者遵医嘱按时规律复查,叮嘱如有异常反应时及时就诊并积极应对。

4)护理指导:角膜塑形镜是特殊镜片,比其他接触镜需要更多个性化的设计和适配,为避免并发症需要更严格的随访时间表来调整及监控。由于镜片需要通宵配戴,要定期随访,小心护理,对确保角膜健康来说至关重要。镜片的保养和清洁并不困难,但必须遵守规定的镜片护理程序,保持角膜透明并最大程度地减少并发症。


规范角膜塑形镜护理流程包括:

1.摘戴前先洗手,保持指甲短且光滑,防止划伤镜片及细菌隐藏指甲内。

2.观察眼睛,如发现眼睛红、分泌物增多,有异物感、刺痛、畏光、流泪、眨眼频率增多等情况均应暂时停戴,并及时就诊。

3.观察镜片有无破损及沉淀物。若镜片已破损,则一定不要勉强配戴。若镜片有沉淀物,勿戴镜,到医院处理清洁后再戴。

4.镜片护理

1)滴上护理液后充分的揉搓和冲洗,注意动作轻柔,避免损坏镜片。

2)分清左右,将其放入相应镜盒中,用新鲜的护理液浸泡。

3)每周用蛋白酶液护理镜片。

5.镜盒护理:每周用清洁的软布洁净盒的内外面清洁剂清洗完后请用温开水反复冲洗洁镜盒,清洗完毕后自然晾干。

6.吸棒护理: 每周用清洁剂清洗吸棒的表面,特别清洗吸盘的凹面。清洁剂清洗完后请用温开水反复冲洗吸棒。放在干净的镜盒中自然晾干。建议患者尽量学会用手来进行镜片的摘戴,尽量减少应用胶棒摘戴。


规范角膜塑形镜配戴及护理注意事项:

1.镜片戴在眼内时建议滴用玻璃酸钠滴眼液。

2.使用有效期内配套的硬镜护理产品。

3.硬性角膜接触镜片会在受到碰撞和用力挤压下发生碎裂,夜间戴镜时尽可能平卧,避免外物接触眼睛。如发生镜片损坏或丢失后,应及时与验配医师联系。

4.禁用自来水、矿泉水及软性护理液保养镜片。禁用酒精等代用品消毒镜片。

5.镜片、镜盒、吸棒,须保存于干燥环境内,不可放在卫生间等潮湿的环境中。

6.在摘戴镜前后,养成自己检查双眼的习惯,有任何不适都须及时停戴到院就诊。初次戴镜者,应在配镜后 1天、1 周、1 个月、3个月和以后每3个月年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期间如有任何不适应及时来院复查。

7.在配戴早期,如果发生轻度角膜轻度着染,需判定发生角膜点染的原因,对于镜片配适状态良好,轻度点染的患者并不一定要求停戴,如果连续随诊存在持续性中央角膜染色,则建议进行角膜塑形镜适配状态评估,判断点染原因,如果是镜片配适问题早成角膜损伤需及时调整镜片。


专家简介

宋红欣教授:规范角膜塑形镜验配流程及护理,保证配镜者的安全

宋红欣教授

北京同仁医院眼科医学视光中心常务副主任,研究员、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市海聚高层次人才。于1998年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2010年获得美国印第安纳大学视光学院博士学位,在美国工作多年,并考取美国执业医师资格。专业方向为眼科视光学,近视防控,OK镜验配及近视眼手术治疗等,发表多篇高分值眼科学,视光学及光学领域的文章,是多家国际上著名SCI杂志的审稿人。现任北京医师协会视光学分会会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智能医学智能眼科学组常委,美国眼科学会会员,北京眼视光学会秘书长。


  版权属《国际眼科时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之内容,须经本网同意并在文章顶部注明“转自《国际眼科时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