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紅欣教授:規範角膜塑形鏡驗配流程及護理,保證配鏡者的安全

宋紅欣

由於課業負擔重、電子產品氾濫等因素,青少年人群近視發病早、進展快已經是我國一個重要的社會問題。對於近視進展比較快的青少年,如果不及時進行控制進展速度,很容易發展為高度近視。高度近視一旦發生,會增加很多眼底併發症的發生,如視網膜萎縮、視網膜裂孔、視網膜脫離、黃斑劈裂等嚴重的眼底併發症,有很多併發症會造成視力永久性損傷。近視一旦發生就不可逆轉,因此目前來說醫生在臨床上可做的就是延緩近視的快速進展,延緩輕中度近視發展成高度近視,減少嚴重併發症發生的比例。

宋紅欣教授:規範角膜塑形鏡驗配流程及護理,保證配鏡者的安全

配戴角膜塑形鏡是目前最為有效的一種控制近視快速進展的方案,學術上控制近視的機理主要是通過暫時性改變角膜的形狀產生周邊視網膜近視離焦的作用:

1.使中央角膜變平,得以在中央視網膜上獲得清晰的視力,達到第二天不用配戴眼鏡的效果。

2.使得周邊角膜變凸,這樣通過周邊視網膜的光線可以在視網膜前成像,形成一種近視性離焦的作用,這樣可以緩解眼軸的增長、減緩近視的發展。

但是驗配角膜塑形鏡控制近視,無論對於驗配醫生還是對於配戴角膜塑形鏡的孩子及其家長都有嚴格的要求,不正確的驗配和護理有可能造成角膜感染,發生嚴重的併發症。因此驗配角膜塑形鏡一定要到正規的醫療機構驗配,在配戴過程中需要正確護理、定期複查,保證配戴角膜塑形鏡的安全。

進行角膜塑形鏡驗配需要一個專業的驗配團隊,這個團隊要包括眼科醫生及驗光師。首診眼科醫生需要在驗配角膜塑形鏡之前進行對有此需求的青少年進行全面的眼部健康狀況評估,評估合格後方可進行角膜塑形鏡的驗配。驗光師負責協助眼科醫生進行角膜塑形鏡驗配並進行塑形鏡試戴等工作,眼科醫生需要進行開出並審核最終的角膜塑形鏡配戴處方。


角膜塑形鏡驗配的注意事項

首先,在進行角膜塑形鏡驗配之前,需要與患者進行良好的溝通,講解具體流程及治療方法的特點,確保患者的依從性。因為進行角膜塑形鏡驗配的大部分為兒童及青少年,因此患者的依從性非常重要。一個不願意配合的兒童很難有良好的依從性,因此對於不能很好配合的兒童或青少年,不要強迫他們進行驗配。

其次,在驗配塑形鏡之前需要進行全面的眼科檢查並進行是否適合配戴角膜塑形鏡的評估。


系統檢查包括:

1.裂隙燈眼前節檢查、眼底照相,排除不適合驗配角膜塑形鏡的患者。

2.眼壓測量。

3.測量眼軸:以配戴前眼軸作為基線,以便在日後的隨訪中評估近視發展情況。

4.角膜內皮:角膜內皮細胞數是評判角膜是否存在缺氧的比較好的方法。因角膜塑形鏡為夜間配戴,雖然其鏡片材料本身透氧性很高,但仍然需要關注角膜內皮數。複查時如發現角膜內數明顯減少,應該及時停止配戴並觀察。

5.淚膜穩定性:淚膜的質和量對於角膜塑形鏡的驗配非常重要,如果淚膜質量不好,會影響角膜塑形鏡配戴的效果。

6.水平可見虹膜直徑(HVID)或者角膜直徑測量(常用白到白,WTW表示):用於確定鏡片直徑,一般小於角膜直徑1mm,合適的鏡片直徑對於角膜塑形鏡配戴後的定位及安全性至關重要。過小的鏡片直徑會容易造成後期鏡片偏位,而過大的鏡片直徑會造成淚液循環障礙,造成角膜損傷。

7.角膜地形圖的測量:首次角膜地形圖的測量準確性至關重要,在測量時要保證眼瞼睜開,儘量全面的進行角膜地形圖的測量,最好多次測量,保證測量的一致性。另外,如果因為患者淚液狀況不好而導致角膜地形圖測量不準確,需要為患者點人工淚液再測量,保證角膜表面淚膜狀況良好時再進行測量。


再者,在眼部健康狀況評估完成之後需要進行角膜塑形鏡的試戴。


選擇試戴片

1.主要依據是角膜地形圖,通過其高度圖選擇合適的鏡片設計。由於角膜塑形鏡是逆幾何設計,其有定位作用的區域是中心4mm以外的定位弧。通常當兩條主子午線在4mm處的平均高度差大於30um以上時要考慮散光矯正(Toric)設計的鏡片,並根據高度差的大小選擇不同的散光量。如患者角膜直徑較大,e值較小或眼瞼的力對鏡片干擾較大時亦應選擇Toric設計的鏡片。

2.根據 e 值來確定AC弧。e值是指弧面中心頂點到邊緣曲率變化的速率,也叫弧面偏心率。因為角膜是橢圓形的,所以0<e值<1。如果e值為0,則說明角膜中央到周邊的曲率無差異,即角膜形態類似球形;e值越大,說明角膜中央4mm以外的曲率越平。

3.預期降度:在塑形鏡配戴後第二天,由於角膜自身的彈性作用,可能會導致裸眼視力的下降,所以一般驗配時要在患者自身屈光不正度數基礎上過矯+1D至+1.5D為驗配處方,以維持摘鏡後裸眼視力。

4.配適狀態評估:

1)靜態、動態評估相結合。裂隙燈下注意觀察角膜染色後的鏡片活動度,正常應看到中央BC區為規則的圓形暗區,其外是寬度較均勻的綠色環形區為RC區,再向外是均勻的環形暗區AC區,最外面是綠色環形區PC區。

2)片上光:在戴角膜塑形鏡時進行驗光,其目的是檢驗試戴片情況,追加球鏡度數達到最佳視力。

3)角膜地形圖:摘掉角膜塑形鏡後檢查此時的切向圖來判讀此鏡片的定位情況。

4)模擬睡眠:建議進行20~30分鐘閉眼模擬睡眠評估,再次評估配戴鏡片之後的角膜情況。

最後,根據所選參數、品牌來書寫角膜塑形鏡的訂單。


角膜塑形鏡的規範護理及培訓

在為患者進行完角膜塑形鏡的驗配之後,規範護理及培訓也是保證角膜塑形鏡配戴安全重要的環節。

1.在角膜塑形鏡的摘、戴及護理方面要選擇專業護理液,分清各種護理液的用途,戴鏡前用皂液洗手。建議使用一次性包裝的生理鹽水沖洗鏡片,囑咐患者不可以用生活用水接觸鏡片。浸泡鏡片用的護理液需要每日更換。鏡盒、吸棒等護理用品則建議每個月更換1次。

2.驗配及使用指導

1)戴鏡時間:夜間配戴時間大於6 h但小於12 h。

2)使用壽命:鏡片最佳使用壽命為1年至1年半。需根據複查情況,在醫師指導下及時更換鏡片。

3)患者指導:驗配人員要對患者或其家長進行宣教,提高患者的依從性,儘量確保患者遵醫囑按時規律複查,叮囑如有異常反應時及時就診並積極應對。

4)護理指導:角膜塑形鏡是特殊鏡片,比其他接觸鏡需要更多個性化的設計和適配,為避免併發症需要更嚴格的隨訪時間表來調整及監控。由於鏡片需要通宵配戴,要定期隨訪,小心護理,對確保角膜健康來說至關重要。鏡片的保養和清潔並不困難,但必須遵守規定的鏡片護理程序,保持角膜透明並最大程度地減少併發症。


規範角膜塑形鏡護理流程包括:

1.摘戴前先洗手,保持指甲短且光滑,防止劃傷鏡片及細菌隱藏指甲內。

2.觀察眼睛,如發現眼睛紅、分泌物增多,有異物感、刺痛、畏光、流淚、眨眼頻率增多等情況均應暫時停戴,並及時就診。

3.觀察鏡片有無破損及沉澱物。若鏡片已破損,則一定不要勉強配戴。若鏡片有沉澱物,勿戴鏡,到醫院處理清潔後再戴。

4.鏡片護理

1)滴上護理液後充分的揉搓和沖洗,注意動作輕柔,避免損壞鏡片。

2)分清左右,將其放入相應鏡盒中,用新鮮的護理液浸泡。

3)每週用蛋白酶液護理鏡片。

5.鏡盒護理:每週用清潔的軟布潔淨盒的內外面清潔劑清洗完後請用溫開水反覆沖洗潔鏡盒,清洗完畢後自然晾乾。

6.吸棒護理: 每週用清潔劑清洗吸棒的表面,特別清洗吸盤的凹面。清潔劑清洗完後請用溫開水反覆沖洗吸棒。放在乾淨的鏡盒中自然晾乾。建議患者儘量學會用手來進行鏡片的摘戴,儘量減少應用膠棒摘戴。


規範角膜塑形鏡配戴及護理注意事項:

1.鏡片戴在眼內時建議滴用玻璃酸鈉滴眼液。

2.使用有效期內配套的硬鏡護理產品。

3.硬性角膜接觸鏡片會在受到碰撞和用力擠壓下發生碎裂,夜間戴鏡時儘可能平臥,避免外物接觸眼睛。如發生鏡片損壞或丟失後,應及時與驗配醫師聯繫。

4.禁用自來水、礦泉水及軟性護理液保養鏡片。禁用酒精等代用品消毒鏡片。

5.鏡片、鏡盒、吸棒,須保存於乾燥環境內,不可放在衛生間等潮溼的環境中。

6.在摘戴鏡前後,養成自己檢查雙眼的習慣,有任何不適都須及時停戴到院就診。初次戴鏡者,應在配鏡後 1天、1 周、1 個月、3個月和以後每3個月年定期到醫院進行復查,期間如有任何不適應及時來院複查。

7.在配戴早期,如果發生輕度角膜輕度著染,需判定發生角膜點染的原因,對於鏡片配適狀態良好,輕度點染的患者並不一定要求停戴,如果連續隨診存在持續性中央角膜染色,則建議進行角膜塑形鏡適配狀態評估,判斷點染原因,如果是鏡片配適問題早成角膜損傷需及時調整鏡片。


專家簡介

宋紅欣教授:規範角膜塑形鏡驗配流程及護理,保證配鏡者的安全

宋紅欣教授

北京同仁醫院眼科醫學視光中心常務副主任,研究員、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市海聚高層次人才。於1998年畢業於首都醫科大學臨床醫學專業,2010年獲得美國印第安納大學視光學院博士學位,在美國工作多年,並考取美國執業醫師資格。專業方向為眼科視光學,近視防控,OK鏡驗配及近視眼手術治療等,發表多篇高分值眼科學,視光學及光學領域的文章,是多家國際上著名SCI雜誌的審稿人。現任北京醫師協會視光學分會會員,中國醫藥教育協會智能醫學智能眼科學組常委,美國眼科學會會員,北京眼視光學會秘書長。


  版權屬《國際眼科時訊》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其他任何媒體、網站如需轉載或引用本網版權所有之內容,須經本網同意並在文章頂部註明“轉自《國際眼科時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