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神宗趙頊大事年表

趙頊(1048-1085)原名趙仲針,宋英宗趙曙長子,生母為宣仁聖烈高皇后,宋朝第六位皇帝,在位時間:1067年-1085年,年號熙寧、元豐,廟號神宗。

宋神宗趙頊大事年表

治平四年(1067年)

西夏遷徒橫山民於興州;趙曙駕崩於福寧殿,時年36歲,諡號憲文肅武宣孝皇帝,廟號英宗,太子趙頊繼位;西夏誘殺宋使楊定;李諒祚去世,時年21歲,諡號昭英皇帝,廟號為毅宗,其子李秉常繼位。書法家蔡襄去世,歐陽修被誣陷,自請貶官,出知亳州;御史中丞司馬光彈劾宦官高居簡,使其被罷免;知青澗城種諤招降了蕃部酋長朱令陵,加築綏州城;王安石薦舉呂惠卿。

熙寧元年(1068年)

西夏李秉常繼位時,年僅八歲。其母恭肅章憲皇太后梁氏聽政,以弟弟梁乙埋擔任國相後,於是梁氏一家逐漸勢焰熏天,控制了西夏政權。阻卜部首領之一塔裡幹起兵反抗遼朝經過九個月的浴血苦戰,遼軍取得了平叛的勝利。

神宗破例召見王安石,詔對變法策略;熙豐省幷州縣,總計被廢除的州、軍、監達二十餘處,縣一百餘處。登州阿雲之獄,王安石為阿雲之獄專門修改了法律條文,遭司馬光等人反對,王安石與司馬光在理財問題上產生重大分歧。

熙寧二年(1069年)

知同州、知齊州王廣淵、知唐州高賦等地方官向宋神宗建議恢復義倉制度;王安石開始變法;設制置三司條例司,頒佈均輸法、青苗法、《農田利害條約》;變法遭到韓琦、司馬光、蘇軾、蘇轍等人的反對。

宋神宗趙頊大事年表

熙寧三年(1070年)

宋夏鬧訛堡之戰,結果宋軍大敗;宋夏環慶之戰,雙方各有得失;宋朝增加低級官吏俸祿;曾公亮造王安石排擠,被迫罷相;司農寺頒佈《畿縣保甲條制》;參知政事韓絳令大將種諤率兵到羅兀城(米脂)修築城堡;章丘農民起義,被鎮壓;遼國建成雲夢山花塔。

熙寧四年(1071年)

神宗任命蕭注為桂州(桂林)知州,負責征討交趾的具體事務;慶州發生兵變;宋夏羅兀城之戰,大軍戰敗,神宗放棄羅兀城,宋夏重新議和;宋頒佈募役法、設立太學三舍法、省並廂兵,實行科舉改革,實施新科明法制度;明教大師契嵩圓寂,時年64歲,撰有《佛法正宗記》《傳法正宗定祖圖》《傳法正宗論》等;宋朝平定四川李光吉等叛亂;周直孺變革京師榷酒;王韶上《平戎策》,神宗委其負責收復河湟地區。

熙寧五年(1072年)

西夏與吐蕃董氈聯姻;宋朝頒佈市易法、方田均稅法;置通遠軍,準備對西夏進行戰爭;神宗下令在武成王廟設置武舉學校;宋遼界河糾紛;宋軍攻克武勝城,西夏吐蕃聯軍大敗而逃;宋朝增築廣州城;著名科學家沈括被任命為提舉司天監,將所著《渾儀》《浮漏》《景表》三篇科學文獻上呈朝廷,並附有三種儀器圖案。

同年,歐陽修去世,時年66歲,累贈太師、楚國公,諡號文忠,著有《新五代史》《集古錄》;盧秉改革兩浙路鹽法;蔡挺涇原路設勤武堂;章惇討平梅山蠻;唐坰彈劾王安石被貶;張茂則等治理黃河水患;郟亶興修兩浙水利;張商英被貶監荊南稅。

宋神宗趙頊大事年表

熙寧六年(1073年)

宰相王安石隨從宋神宗去觀燈,騎馬直接進入宣德門,被宮廷衛士,並打傷坐騎,史稱宣德門事件;神宗再次下令規定在職地方官職田的具體數量;頒佈免行法、保馬法、合併兵營、疏浚黃河河道;時隔43年,高麗通過海路再次朝貢宋朝。

同年,神宗下令將原來的朝集殿改成律學學校,採用王安石之子王霧的建議設立軍器監;道學家周敦頤去世,時年57歲,著有《太極圖說》、《通書》等;西藏譯經師俄·來比喜饒於拉薩建造桑浦奈託寺,簡稱桑浦寺;宋朝王韶收復河州、岷州,熊本平定四川淯井。

  

熙寧七年(1074年)

踏白城之戰,宋軍大敗而歸,損失慘重;宋遼劃分邊界,宋朝長城以北的領土全部讓給遼國;吐蕃圍氓州,被宋軍擊潰;由於皇室及群臣的極力反對,王安石被迫罷相,推薦韓絳為宰相,由呂惠卿輔佐韓絳,堅持實施新法,因而當時士大夫稱韓絳為“傳法沙門”,呂惠卿為“護法善神”。

同年,神宗下令改革陝西鹽鈔,嚴格通商與官賣鹽貨的制度,降低部分官鹽的價格,使官鹽銷路日益暢通;呂惠卿之弟呂和卿建議歸農司實施手實法;神宗採取蔡挺建議頒佈將兵法;鹽鐵部失火,火勢蔓延,焚燬了整座三司衙門。沈括造成渾儀、浮漏兩種儀器,被提升為右正盲。

宋神宗趙頊大事年表

熙寧八年(1075年)

因治理黃河,釀成訾家口之獄;宋朝編排蕃兵,設置南平軍;沈括上《奉元歷》,廢除《明天曆》;頒佈《三經新義》 ;遼國宣懿皇后造權臣耶律乙辛誣陷,被遼道宗賜死;發生鄭俠之獄,李逢謀反案;沈括出任河北查訪使,並出使遼朝,著成《熙寧使遼圖抄》,韓琦去世,享年68歲。神宗停朝三天,親手為韓琦書寫碑文,“兩朝顧命定策元勳之碑”,諡忠獻,追贈尚書令;因御史中丞鄧綰上疏彈劾,呂惠卿罷政以本官出任陳州知州,其弟呂升卿也被貶為江南西路轉運副使,三司使章惇被貶為湖州知州。

熙寧九年(1076年)

交趾攻陷邕州,神宗令郭逵率兵平定交趾;

遼國宣懿皇后自殺後,在權臣耶律乙辛建議下,遼道宗冊立蕭坦思為皇后。神宗下令提高太醫局的地位,設置醫學,令宰相吳充監修《兩朝國史》;範百常築茂州城,不能安撫蕃部而被貶官,王中正平定茂州蠻;權判都水監程師孟上書建議在京東、京西實施河東路的淤田法,張方平論募役法不能富國強兵,對國家不利,對老百姓危害更大;周尹改革川鹽未果。


熙寧十年(1077年)

神宗針對宗室後裔頒佈《宗子試法》;宋朝爆發堋口茶場事件;耶律乙辛誣陷太子謀反,遼道宗廢黜太子耶律順宗,囚禁於上京,不久太子被耶律乙辛設計殺死;黃河決口曹村,神宗開倉賑糧,使二十五萬餘災民得以生存下來。理學家邵雍去世,時年67歲,著有《皇極經世》等;理學家張載去世,時年58歲,著有《西銘》等。南劍州廖恩起義,不久被平定;安燾等人奉神宗之命出使高麗,受到高麗國王高規格待遇。

宋神宗趙頊大事年表

元豐元年(1078年)

相州之獄,多位官員受到處罰;宋頒佈《大小使臣試分馬藝業出官法》;虞翻訟學官,改任蔡卞、袁默等人為太學官員;神宗令宋子臣、範子淵等人導洛通汴;張先逝世,時年89歲,著有《安陸集》《張子野詞》。以“雲破月來花弄影”等出名,號“張三影”;史學家劉恕去世,時年47歲,參與編撰《資治通鑑》著有《通鑑外紀》。

同年,陳安石議增邊儲,以滿足軍需;魯國公曾公亮去世,享年80歲,神宗親自前往弔唁,諡宣靖,親書"兩朝顧命定策亞勳之碑",參與編撰《武經總要》。蘇軾徐州防洪,採煤鍊鐵,建議上級在徐州冶鐵戶中實行保甲法,使冶戶有很強的自衛能力,同時增加徐州士兵數量,加強鎮壓盜賊的力量。

元豐二年(1079年)

耶律乙辛被降為光中府知府;因烏臺詩案,蘇軾等多人被貶,受牽連著達二十餘人;畫家文同去世,時年62歲,宋敏求去世,時年61歲,曾參與編撰《唐大詔令集》,著有《長安志》《春明退朝錄》;陳執中之子陳世儒因不孝順母親,被判死刑,呂公著受到御史誣陷。


元豐三年(1080年)

宋神宗成立改革官制的機構:詳定官制所,以原來的散官開府儀同三司代替原來的中書令、侍中、同平章事,宰相改稱尚書左右什射,副相稱為尚書左右丞;建造普陀山寶陀觀音寺;沈括命名“石油”;曾鞏論國用,建議神宗節省開支,使國家財政收支達到平衡;宋朝平定四川乞弟叛變。

宋神宗趙頊大事年表

元豐四年(1081年)

耶律乙辛陰謀叛逃宋朝,被殺;西夏皇帝李秉常被梁太后囚禁,神宗令李憲調度五路大軍征討西夏,磨臍隘之戰,宋軍大獲全勝;李憲攻克蘭州,種諤攻克米脂城、銀州,高遵裕攻克韋州,王中正攻佔宥州;大理寺之獄,蔡京等人被革職;蹇周輔鹽法改革,林廣討平瀘州蠻;文彥博諫止伐夏。


元豐五年(1082年)

鄜延路計議邊事徐禧、沈括等人上書宋神宗,建議修築永樂城,賜永樂城名為銀川寨。北宋與西夏爆發永樂城之戰,宋軍大敗。沈括智取葭蘆城;廣西蒙全聖等叛亂

,神宗急忙命令龍圖閣待制熊本出任桂州知州,負責征討蒙全聖;令呂惠卿知單州。


元豐六年(1083年)

蒙全聖叛亂平定;封屈原為忠潔侯、孟子為鄒國公;因西夏進犯蘭州,貶熙河經略使李憲為經略安撫都總管;禮部郎中林希上《兩朝寶訓》;韓國公富弼去世,時年80歲,累贈太師,諡文忠,配享神宗廟庭,宋哲宗親篆其碑首為“顯忠尚德”;文彥博以太師致仕。

宋神宗趙頊大事年表

元豐七年(1084年)

澶州等地保甲起義;河西韃靼攻西夏;宋夏之間再次爆發戰爭,進攻宋朝安遠砦,被宋軍擊敗;李憲上《擾耕策》派兵破壞西夏的農業耕作、收穫,以達到削弱西夏的目的;

汀州藍載起義、陝西王衝起義,皆被鎮壓;

王宗望建議改革蜀鹽生產;御史張汝賢彈劾尚書左丞、王安石之弟王安禮,王安禮被貶為江寧知府。司馬光撰成《資治通鑑》,神宗下令晉升司馬光為資政殿大學士。

元豐八年(1085年)

正月,宋神宗病重,立第六子趙傭為太子,改名趙煦,國家大事由高太后暫為處理,三月,神宗駕崩於福寧殿,時年38歲;九歲的趙煦即帝位;上大行皇帝廟號

神宗,諡號英文烈武聖孝皇帝,葬於永裕陵。

同年,西夏梁乙埋去世,其弟梁乙逋被梁太后擁立為國相;高太后垂簾聽政,任用司馬光為宰相,文彥博、呂公著等人也相繼上臺,全部廢除了王安石的新法,同時堅決打擊變法派人物和奉行新法的各級官僚。


宋神宗是一個非常有的政治理想的皇帝,他親政後,重用王安石,共謀國家之富庶強大,但是隨著保守派的不斷阻撓,神宗的缺點開始暴露出來,向保守派妥協,廢除王安石多項改革內容,使變法憑臨破產。宋神宗不顧大臣反對,兩次對西夏用兵,宋軍損失慘重,未能達成軍事擴張的目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