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設計+科技前沿——魅聆石墨烯運動耳機

運動設計+科技前沿——魅聆石墨烯運動耳機

外觀開箱

運動設計+科技前沿——魅聆石墨烯運動耳機

魅聆耳機的外包裝很簡單,透明塑料包裝。正面就可以看到魅聆的外觀,金色的耳塞,搭配著半透明的硅膠套及耳鰭。

運動設計+科技前沿——魅聆石墨烯運動耳機

背面書寫了關於魅聆的多種特性,比如石墨烯振膜,AptX的高清音質傳輸。

說到石墨烯,也是近期比較熱門的材料,相比傳統的膜材料,石墨烯幾乎可以做到單分子層的結構。

運動設計+科技前沿——魅聆石墨烯運動耳機

整體外觀採用了紅黑配色,低調與高調共存。

運動設計+科技前沿——魅聆石墨烯運動耳機

打開包裝,曬曬全家福。包括耳機包、貼紙和用戶文檔。

運動設計+科技前沿——魅聆石墨烯運動耳機

耳機包可以防止耳機在攜帶過程中受損。除此之外還配送了3副硅膠耳套以及兩副耳鰭。USB-MicroUSB數據線,用來給魅聆充電。

運動設計+科技前沿——魅聆石墨烯運動耳機

魅聆的耳機主體是圓柱狀金屬材質,兩端有魅聆的Logo,同時也是磁吸設計,貼在一起一方面便於收納、不會纏結。耳塞頭部則是已裝好的硅膠套和耳鰭,拆掉之後能看到裡面的音孔。

運動設計+科技前沿——魅聆石墨烯運動耳機

順耳塞部分向下,與線材接口部分標記了明顯的L和R,用於區分左右。之前我一直覺得這類有線控的耳機不需要區分正反,但實際上在生產時,生產人員也需要通過L和R來區分安裝哪個組件,這樣看來魅聆生產線的放錯設計還是不錯的。

運動設計+科技前沿——魅聆石墨烯運動耳機

魅聆的耳機線選用了十分扁平的麵條線,搭配磁吸耳塞,再也不用擔心耳機線纏繞這個世界性難題了!!

運動設計+科技前沿——魅聆石墨烯運動耳機

線控部分簡單明瞭,三按鍵設計分別是歌曲控制(一般耳機會是音量控制)和多功能鍵(開關機與播放/暫停)。而側面則是MicroUSB的充電接口。

到這裡才發現,整個魅聆耳機幾乎沒有太多空間來設計電池,那續航情況會如何呢?放心,後面會討論。

佩戴舒適

從開始討好自己的耳朵開始,我個人對入耳式耳機還是比較挑剔的。魅聆看上去的第一眼就覺得……尺寸好大,這個堵耳朵裡會不會很不舒服呢?

運動設計+科技前沿——魅聆石墨烯運動耳機

但實際上其實入耳的部分尺寸還是很合適的,硅膠材質一方面柔軟且舒適,另一方面更為貼合耳道輪廓也能達到更好的隔音效果。

運動設計+科技前沿——魅聆石墨烯運動耳機

搭配十分柔軟適中的耳鰭,魅聆可以保持很好的貼合狀態,即使是如長跑、瑜伽、搏擊一類的運動也不會造成鬆脫,讓音樂和運動緊隨。

試聽音質

入耳式的耳機通常有著較好的低音表現,同時疊加魅聆運動耳機的定位,中低頻部分應該是值得期待的內容。不過這都是我的猜測,實際如何還需要耳朵來感受。

運動設計+科技前沿——魅聆石墨烯運動耳機

搭配的聲源是國產的HIFI播放器——凱音N3,支持DSD解碼和AptX技術。

聲音部分,我根據自己的愛好,選擇了金屬、搖滾和流行幾種風格來體驗魅聆帶來的音質體驗。

總的來說,魅聆很不錯的展現了運動耳機的定位——動次打次。因為低音的振動特性,相比高音,在運動中更能能帶來節奏感,魅聆的三頻感覺是偏中下的,即使運動中也能挺清晰節拍。

聲音細節方面,魅聆在通常音域的表現還算不錯,聲音有質感,同時很細膩,鼓、貝斯以及各種器樂都可以分得很清晰。但在低音方面的下潛不夠,更低的聲音略有些渾濁,辨識度下降很多,瞬態也一併變差了。

運動設計+科技前沿——魅聆石墨烯運動耳機

前面留下的續航問題,這裡也一併回答了,充滿電的魅聆一次大概可以達到9小時。著實讓我驚豔了一下。

總結

總的來說魅聆體驗期間,最大的觸動就是耳機的超長續航能力。我用過的略有名氣藍牙耳機也有快10條了,但像魅聆這樣尺寸和重量卻有9小時續航的,還是第一個。

設計上,魅聆的磁吸設計搭配麵條耳機線,完美的解決了纏繞這個問題,而且材質上也很舒適。

此外,音質上雖然並不完美,但十分match魅聆運動耳機的定位,對於大多數人搭配手機的設定,基本還是能夠滿足的。

期望這篇報告能讓大家對魅聆石墨烯藍牙運動耳機有個直觀的感受。

目前魅聆運動耳機還在京東進行眾籌,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