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效力十帝,歷仕四朝,看相先生卻說不可重用!誰說人不可貌相?

《後漢書·章帝紀》:“行太尉事節鄉侯熹三世在位,為國元老。”

元老,古時稱天子的老臣。現指政界輩份資望高的人或組織機構的創始人及最早的一批開拓者。

一般來說,古代能夠稱得上三朝元老的人已經極少了。而今天要說的這個人,先後效力後唐莊宗、後唐明宗、後唐閔帝、後唐末帝、後晉高祖、後晉出帝、後漢高祖、後漢隱帝、後周太祖、後周世宗十位皇帝,歷仕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四朝,可以說是元老中的“戰鬥機”,這個人就是馮道。

馮道(公元882年至公元954年),字可道,瀛州景城人。先祖曾務農或為儒,用今天的話說,就是沒有固定的職業。馮道年少時,性情純樸,勤奮好學,不以衣食粗陋為恥。除奉養父母外,絕大部分時間都用來讀書吟詩。即使大雪封門、塵垢滿席,也毫不在意,依舊興致盈然,真是“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

他效力十帝,歷仕四朝,看相先生卻說不可重用!誰說人不可貌相?

人可貌相

天祐年間,范陽節度使劉守光任他為幽州掾[yuàn]。劉守光領兵討伐中山時,與僚屬們商量計策。雖然聽說劉守光有通姦庶母、囚父殺兄的過往,但馮道仍常以利害規勸劉守光。劉守光聽後惱羞成怒,將他關入牢獄,幸好被人搭救。不久後,劉守光的軍隊敗亡,馮道藉機逃回太原,投奔至晉王李存勖(後來的後唐莊宗)。監軍使張承業(接受遺命輔佐李存勖)看重馮道的文章道德,待他十分優厚,讓他做了本院巡官。

當時的太原,有個叫周玄豹的人,擅長欣賞鑑定(看相算命的先生),但此人與馮道關係向來不好。一次,周玄豹對張承業說,“馮生(馮道)沒有前途,公不可以太重用他。”河東記室盧質得知後,立即稟告張承業,“我曾見到過杜黃裳司空(唐朝元和名相)的畫像,而馮道的相貌酷似他,想必將來一定是做大事的,周玄豹的話不足為憑。”張承業聽後,立馬舉薦馮道做了霸府從事,稍後又任太原掌書記。

相由心生,人可貌相。盧質和張承業若是不相信這個道理,那麼馮道的命運可能會大相徑庭。今天的人們也一樣,初次看到一個人之後總會留下一些印象,現在被大家稱為第六感。如:這個人一看就不是什麼善茬,這個人心地應該很善良,這個人看上去有些陰險等等。當然,也有人感嘆,“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但其主要原因不是人不可貌相,而是這些人不太會或不相信相術罷了。

他效力十帝,歷仕四朝,看相先生卻說不可重用!誰說人不可貌相?

寬以待人

天成二年(公元927年),馮道被拜為宰相,擔任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凡貧困微賤、無所依恃卻有才幹、有抱負的士人,他一律提拔重用。世族中心浮氣躁的人,必定貶抑不用。有位工部侍郎名叫任贊,退朝時,和同僚在後面嘲笑馮道說,“他若快走,一定會掉下《兔園冊》(唐五代時私塾教授學童的課本,因其內容膚淺,故常受一般士大夫的輕視)。”馮道聽說此事,召來任贊對他說,“《兔園冊》的文章都是名儒編集的,我能夠背誦。舊朝廷一些士子,不過讀了些考場上的華麗辭藻,就去應試,是竊取公卿的名位,真是何等淺薄、狹隘。”任贊聽後非常慚愧。

古代的官場,充滿了各種爾虞我詐,有時甚至因為一句話、一件事,就鬧到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地步。馮道被任贊和同僚們嘲諷,並沒有進行“回擊”,而是在事後單獨召見並說明,這樣寬容的處世之道實在令人佩服。

應順元年(公元934年),明宗去世,唐末帝繼位,任命馮道為山陵使。喪禮結束又遵循舊例,命他出鎮同州。馮道執政清靜淡泊,不干預獄訟,不擾亂市易。有個叫胡饒的州府屬官,軍吏出身,性格粗獷,一天因事在官署門口漫罵馮道。手下人數次向馮道通報,他都不予理睬,說,“此人一定醉了。”後把他召入官署,擺酒設宴,待了一個晚上才起身離去,沒有一點兒怒色。

和瘋子吵架的人,他自己也是瘋子,和酒醉的人一般見識,他自己也好不到哪去。醉酒的人在官署門口漫罵馮道,馮道不但沒有驅趕此人,反而將他召入官署,設宴相待,其情商不是一般的高。

他效力十帝,歷仕四朝,看相先生卻說不可重用!誰說人不可貌相?

一心為民

同光元年(公元923年),因父親亡故,馮道在景城守喪。時逢年景不好,他把節餘的俸祿,全部用來振濟鄉里百姓。馮道自己種田、砍柴、採集,與農夫們雜處,並不介意自己往日的高貴身份,他的住所也不過是茅屋陋室。凡地方官的贈物,即便是一斗谷、一匹帛也不受納。那時,正當契丹國勢強盛,他們久聞馮道聲名,謀劃要把他劫走,因邊地民眾早有防備,馮道得以免禍。

贈人玫瑰,手留餘香,救人即救己。這次,馮道能夠在民眾的幫助下,免遭契丹國的禍害,與他平時主動救濟鄉里百姓是分不開的。

還有一次,馮道上朝退下後,明宗望著他對侍臣說,“馮道本性純厚儉樸,最近在德勝寨住一處草房,與隨從同器吃飯,睡則是芻藁[gǎo]一捆,可他卻心安理得。”

如果心中沒有民眾,馮道是不可能做到與大家同鍋吃飯、同室睡覺的。

他效力十帝,歷仕四朝,看相先生卻說不可重用!誰說人不可貌相?

敢言直諫

晉王據有河北的時候,文犢事務繁忙,統由馮道掌管。晉王的軍隊與梁軍隔黃河相抗衡,雙方在靜觀其變。一天,樞密使郭宗韜,以將士用餐人數過多,供應不起為由,請求稍減閒散人員。晉王聽後大怒,“我想給那些為我效力的人管幾頓飯,自己都做不得主,那麼河北三鎮就請三軍另選一人任主帥,我回太原,以避賢讓路。”隨即命馮道當面草擬文書,向三軍宣告。馮道持筆猶豫良久,晉王嚴厲催促他,他才緩緩起身答道,“我的職責是掌管筆墨文書,豈敢不奉命從事。現如今大王您屢建大功,剛剛平定南方寇亂,崇韜所諫,未必失當,不聽他的可以,卻不可用剛才那番話挑起眾議。敵人若是得知,便會說這裡君臣不和,於我軍不利啊。”晉王聽後醒悟,收回命令。不久,郭崇韜向晉王致歉,經馮道在中間調和,兩人順利和解。

天成、長興年間,天下連年豐收,朝廷無事。明宗坐朝延英殿,留馮道向他詢問朝廷外面的事。馮道說,“陛下以至上的道德承受天命,上天以豐年昭示祥瑞,陛下更要天天謹慎,以酬答上天之心。臣常憶起在先帝霸府任職時,曾奉命出使中山,過井陘險地時,唯恐馬匹失蹄,哪敢放鬆韁繩,等到平地,便不再控制,結果馬摔下,幾乎致殘。臣所說的這件事雖小,卻可喻大事。陛下不要由於天下清明安定,連年豐收,便無節制地享樂。兢兢業業,是臣對陛下的希望。”明宗十分贊同。改日明宗又問馮道,“天下雖然豐收,但百姓是否就能獲益?”馮道回答,“糧食太貴農民捱餓,糧食太賤農民受損害,這是普通的道理。臣記得近世有位詩人叫聶夷中,做了一首《傷田家詩》,詩中寫道:

二月賣新絲,五月糶秋谷,

醫得眼下瘡,剜卻心頭肉。

我願君王心,化做光明燭,

不照綺羅筵,偏照逃亡屋。

明宗說,“這首詩極好。”即刻令侍臣抄下,時常自己背誦。


他效力十帝,歷仕四朝,看相先生卻說不可重用!誰說人不可貌相?

俗話說,伴君如伴虎。陪伴皇帝身邊的人都要謹言慎行,因為稍不注意就可能招來殺身之禍。馮道卻反其道而行之,即使是患病期間亦是如此,現在看來,確實需要莫大的勇氣。

廣順初年,馮道再次被拜為太師、中書令。太祖對他非常器重,每次他人朝應對,都不稱呼他的名字。太祖去世時,世宗任馮道為山陵使。恰逢河東劉崇進犯,世宗要率軍親征,召集大臣討論,馮道加以勸阻。世宗因此說,“唐朝初年,天下草寇蜂擁而起,都是唐太宗親自掃平的。”

馮道上奏說,“陛下能比得上唐太宗嗎?”

世宗惱怒地說,“馮道你為何小看我!”

待到世宗親征時,沒有讓馮道扈行,留他奉祭太祖陵,這時他已患病。祭山陵禮儀完畢後,馮道護送太祖神像回舊時宮殿,還未等到送進太廟附祭,這個官場的“不倒翁”當晚便在家中倒下了,時間是顯德元年(公元954年)四月十七日,享年七十三歲。世宗得知,三日不上朝,冊書贈馮道為尚書令,追封瀛王,加諡號文懿。

馮道的一生,三次做中書令,在宰相位前後二十餘年,以行為持重、鎮撫風俗為自己的責任,從未以一紙一字擾亂諸侯。平生非常廉潔儉樸,一直到他晚年,家中才稍見殷實。用現代人的眼光來看,馮道雖然沒有遵守君臣之道,卻是忠國忠朝忠人民的良臣。

其實,中國歷史上還有很多讓人醍醐灌頂、熱血沸騰的故事。權謀韜略、馭人之術,經濟文化、民族信仰等應有盡有。正所謂,讀史使人明智,知古可以鑑今!

所以,有人問我讀什麼史書好,我一般除了推薦蔡東藩寫的《中國曆朝通俗演義》。


他效力十帝,歷仕四朝,看相先生卻說不可重用!誰說人不可貌相?

這套書,從秦朝到民國2000餘年歷史,蔡東藩以正史為經、軼聞為緯,用《三國演義》式的語言,文不甚深,言不甚俗,寫成了這套中國最完整的歷史小說。
大家要想通盤瞭解中國的歷史,這套書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因為史書太沉悶,不容易讀,別的演義又虛構太多,蔡先生的這套書是史實重於演義,大事都是遵循正史的。
讀了這套書,什麼亂編的歷史劇,或者朋友亂侃歷史,你一聽就能判斷出來。
今天給大家推薦的是理工大學的精裝禮盒版,一共六本,為什麼推薦精裝本呢?因為書實在太厚了,總共六本,加起來七千頁,一本就有一千多頁,不是精裝本的根本不好翻閱。而這個版本的裝幀最好,內容是全新修訂無刪減版本的,還包括了蔡先生創作時的點評。
它名為演義,實為正史。除了一些敘述上採用虛構人物對話,其餘全都有據可依。即使是虛構或者來自野史的內容,作者自己的批註裡也明確標明瞭出處。

除了蔡東藩寫的《中國曆朝通俗演義》,我還會建議他去讀《資治通鑑》。尤其是你感覺迷茫不知所措,或者想了解權術,瞭解社會關係的時候,都可以讀它。

正如文中說的馮道,縱觀歷史,在古人的評價中,幾乎一邊倒地指責,他是不忠、無恥之人。

“君則興亡接踵,道則富貴自如,茲乃奸臣之尤,安得與他人為比哉!或謂道能全身遠害於亂世,斯亦賢已”

這就是司馬光在《資治通鑑·後周紀二》中,譏諷馮道為奸臣的話,對於普通大眾來說,閱讀起來還是比較吃力的。但是,歷史長河,無奇不有。追本溯源,因果循環!

如果想用前人的眼界,迅速、便捷地瞭解那些曾經的過往,我一般建議大家讀《白話資治通鑑》。

他效力十帝,歷仕四朝,看相先生卻說不可重用!誰說人不可貌相?

這本書是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由臺灣大學國文教授、博士生導師黃錦鋐領銜主持,集中臺灣多家院校27位教授、學者,歷時3年,合譯而成。

這套書尊重原文,以求還原《資治通鑑》全套本意。不以“現代眼光”作解,更不平添枝葉。

全書分冊基本以朝代及重大事件為分界,保持單冊內容的相對完整,便於讀者搜尋。裡面還有重要人物畫像,有簡明皇帝譜系表、官制簡表。


他效力十帝,歷仕四朝,看相先生卻說不可重用!誰說人不可貌相?

這是一套豪傑縱橫天下的“帝王之書”、名臣良將從政經略的“權謀之書”、芸芸眾生安身立命的“生存之書”。

作為歷史愛好者,入手這一套非常划算,因為這一套在頭條做活動,一套十大本,原價498,現在頭條讀者只要208,一套十大本208元,才20元左右一本,非常超值。


他效力十帝,歷仕四朝,看相先生卻說不可重用!誰說人不可貌相?

愛好歷史,家裡一定要備這樣一套書,沒事的事情翻一翻,就會發現看問題的角度會完全不一樣。對於這本書,只要能夠讀一遍,就能有巨大的收穫。因此我建議大家,買來多讀幾遍,長長見識,學學權謀。相信讀完這本書,你將比別人多走1300多年的人生路。

大家可以點下面的鏈接參團,之前的7000本賣完了,現在又新進一批,數量不多,就快沒庫存了:



他效力十帝,歷仕四朝,看相先生卻說不可重用!誰說人不可貌相?

伏羲

炎黃筆墨,每日必有筆墨,喜歡我就關注我:詩詞歌賦快意生活,與君共探中國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