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土房,那一年我們都曾經呆過……

倒退三十年,農村人住的都是土坯房,這種房的優點是成本低,冬暖夏涼,住起來比磚瓦房舒服,缺點是土坯不耐雨淋,需經常維護,泥房就是需每年進行一次的養護活動。

農村土房,那一年我們都曾經呆過……

土坯房在壘牆的過程中不用粘合劑,土坯和土坯之間的銜接就靠中間墊土來完成,房子起來以後,土壞與土坯之間還透著亮,房頂上的葦箔、楯子空隙間還可以看到明亮的天,這樣到處跑風漏氣的房子是沒法居住的,還必須進行一道重要的工序一泥房。等把圍牆上露著的窟窿堵好,牆壁和房頂都泥上兩遍泥,房子才算真正蓋好,才可以放心地入住,那兩層泥就是起遮風擋雨作用的。

農村土房,那一年我們都曾經呆過……


房子泥好以後並不是一勞永逸,土性鬆散,土坯牆每年遭受著風的剝蝕雨的浸洇,如果不經常泥,隨時都會有垮塌的可能。房頂更是不耐衝,一年不泥就會漏雨,所以,每年都需要精心地上一遍泥。

泥房要在每年春天雨季來臨之前完成,這時候雨水還不多,天氣也乾燥,泥好以後兩天就幹了。如果錯過了這個季節,到了麥收,場裡地裡的活忙不完,累死累活和時間賽跑,生怕辛苦一年的成果被不期而至的大雨奪走,哪還顧得上泥房?等麥收一過,陰雨連天,剛泥好的房沒等幹,來一場大雨,所有的勞動就化為烏有,所以人們都要趕在芒種節前把房子泥完。

農村土房,那一年我們都曾經呆過……


一進入四月,家家就開始備土。雖然是在農村,土也並不好取,因為泥房的土要求高,鹼土、沙土都不行,紅土勁大,泥出的房容易裂縫,不遮雨,要黃土才好。將選好的土用小推車推回家,扒成一個大圓圈,裡面撒上鍘好的麥秸草,挑水洇化一段時間,俗稱“洇泥窩”。洇泥窩是個累活,要挑幾十擔水,沒有壯勞力,很難應付得了。待泥窩洇化到一定程度後,用三齒一遍一遍地摟,連摟幾遍,將泥摟通了,泥與麥秸和勻了,就可以泥房了,不經化的泥泥出的房易裂縫。

農村土房,那一年我們都曾經呆過……


不管有多少間房,都要從房頂泥起。人手少的人家,自已不能獨立完成,就得請人幫忙。泥房時分工明確,有掌泥板的,有負責扔泥的,也有負責運泥的。掌泥板的一般由年紀較大的人擔任,可算作技術活,扔泥則非小夥子不可。這活不但需要力氣,而且需要技術。手持一把特製的鐵鍁,鍁把長長的,鍁頭小小的,身邊放置一個水筲,扔上幾鍁就要將鍁頭在裡面蘸一蘸,為的是保持潤滑,泥巴不粘鍁。


農村土房,那一年我們都曾經呆過……


看技術熟練的人扔泥,也是一種享受。一鍁鍁的泥鏟起來,“唰唰唰”,不斷地扔到兩米多高的房頂上,不但扔上去的泥落下的位置準,而且不會四處噴濺,在上面掌板的和運泥的人身上基本濺不上泥水。一把鐵鍁在扔泥人手裡上下翻飛,如皰丁之刀,全憑神遇,不以目視,簡直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這種功夫不經過長時間的實踐是練不出來的。

掌泥板的右手拿泥抹子,左手拿託泥板,以備將多餘的泥運到別處。房上供泥的人隨時聽從掌板人的調遣,只要泥板朝一個方向一指,供泥人立即心靈神會,一鍁泥馬上運到了指定位置。掌板人迅速用抹子將泥攤平,然後再仔細地左右塗抹,一會的工夫,一攤泥就均勻地覆蓋在房頂上了,平整、潔淨,如坪,清新、養眼。

泥完房頂才開始泥四周的牆壁。這時要搭個簡易的架子,弄兩隻廢舊大油桶,上面碼幾撂磚,再搭一塊板掌板人踩在上面就可以操作了,也有用梯子的,但工作起來

不如架子得勁。


農村土房,那一年我們都曾經呆過……



農村土房,那一年我們都曾經呆過……

高處牆上的泥也需要扔,這是最見扔泥工夫的地方。幹這活要掌握“穩準狠”三字訣,一鍁泥端起來,高高揚在空中,看準位置,一甩手,“啪”地一聲,一攤泥就穩穩地貼在了牆上,泥水絲毫不外濺。掌板人與這樣的扔泥手配合,往往一鍁泥一扔,因泥個好“字”就出了口。扔完幾鍁泥後,掌板手將一攤攤的泥抹平,然後再換定就個位置,直到將一面牆泥完。

精心泥過的房不但象剛打扮好的小姑娘一樣漂亮,而且一個夏天都不用擔心會漏雨了。如果泥得不仔細,到了雨季麻煩就大了,一下雨就漏,下完雨就泥要上房修,沒完沒了,你說糟心不糟心?一趟土坯房能在幾十年的風雨中保留下來,要付出多少艱辛,流多少汗水,真是無法計算。

後來,人們住的房子慢慢都換成了磚瓦房,即使沒換的也進行了改造,在房頂蓋上一層瓦,再用不著一年一年的泥房了,泥房這一在人類長河中沿續了幾千年的傳統活計,淡出了我們的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