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奇怪,春節城市不塞車了,農村卻塞成渣…


春節前夕,記者在鄂東農村調研發現,節前鄉村公路上車流明顯增多,一些集鎮乃至村組出現不同程度的堵車現象。群眾反映,最近兩三年,一到過年,農村堵車現象普遍,部分路段堵車時間可達數小時。據報道,類似現象近年來在全國很多地方都開始顯現。

好奇怪,春節城市不塞車了,農村卻塞成渣…


以往,小汽車在農村是稀罕物件。近些年農村群眾的生活水平顯著提升,買車對一些農民家庭而言,不再高不可攀;加之春節期間很多在外地工作的人選擇開車返鄉,本就不寬的鄉村公路難免超負荷運轉。農村出現堵車現象,確實是消費不斷升級的一種反映,是時代進步的印證。但也要看到,堵車現象往鄉村轉移,需要當成問題去看待、去解決。

好奇怪,春節城市不塞車了,農村卻塞成渣…


堵車不僅僅是一種“城市病”。如果重視不夠,應對不夠科學、治理不夠有效,它也很可能“傳染”到農村,不僅影響社會運行效率,還會埋下很大安全隱患。過年期間,相當一部分城市車流在一兩週內陡然湧入農村,湧入窄窄的集鎮道路,湧入僅兩三米寬的鄉村公路,一旦再出現交通事故,就會堵成一鍋粥。越是看到農村道路、橋樑、停車場地等基礎設施投入的先天不足,越是看到農村面臨的堵車風險,越要及早謀劃、科學應對,拿出切實可行的應對辦法,制定科學有效的謀遠之策,以免久拖成病。

好奇怪,春節城市不塞車了,農村卻塞成渣…


治理農村堵車需要多方配合。基層政府理應適應新情況、新變化,擔負守土之責,提前謀劃和安排。交通管理部門則應適應春節期間“城市車流減少、農村車流增多”的變化,警力配置跟著治理對象下沉,在集鎮、農村的一些重點路段、關鍵部位進行指揮疏導,避免大面積的交通癱瘓。

好奇怪,春節城市不塞車了,農村卻塞成渣…



除此之外,農村群眾尤其是駕駛人自身的文明素養也非常關鍵。在城市,交通法規對駕駛人有非常具體的要求,也有很靈敏的懲罰措施。集鎮和農村紅綠燈裝置、斑馬線、減速標誌、違章拍照等設備不全,有的甚至就沒有。這樣的情況下,如果做不到文明停車、互相避讓、路口減速、雪天慢行、禮讓行人等等,就可能增加堵車風險,增加交通事故發生率。因此,在農村也需要涵養汽車文明,每個駕駛人都自覺遵守規則、文明行車,才能最大程度緩解農村堵車問題,避免重特大交通事故的發生,守住安全這條底線。

好奇怪,春節城市不塞車了,農村卻塞成渣…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北宋詩人王安石的詩句道出了過年的喜悅,也道出了時代不斷變化的必然。隨著國家的發展,隨著鄉村振興等戰略、政策的推進,辛勤奮鬥的農村群眾生活會越來越好,城鄉間的消費水平區隔會越來越小。今後,農村交通管理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可能還會加劇,未必只出現在過年期間。有關部門應該早做謀劃,尤其在基礎設施建設上,不妨多些“與城市對標”的規劃與遠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