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产业搞研发,核心竞争靠科技

江油市方水镇青青农场,位于四川省江油市方水镇西林村一组,于2013年5月3日经原江油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注册登记成立,农场主刘晓松是西林村四组村民,在西林村一组流转土地130亩,2017年,又在江油市石元乡流转土地100亩,主要从事草莓栽培及草莓种苗繁育、销售;先后被评选认定了江油市市级“示范家庭农场”、绵阳市市级“示范家庭农场”。2018年,农场实现产值91万余元。

农场主刘晓松个人先后获得方水镇党委政府、江油市市委市府的表彰奖励,2018年6月,刘晓松同志被被西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聘请为学院外教老师,任期3年。

江油市方水镇青青农场,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立足产业搞研发,在草莓优良品种繁育、设施草莓栽培、生态草莓观光采摘、草莓产业文化等发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调整,为丘陵山区农业产业发展,为农旅融合的有效开展,做出了有益的尝试。

一、一腔热血干农业,满腹心酸求变革

1998年,在外务工闯荡了十几年的刘晓松,父亲去世为了照顾家人,刘晓松结束了打工生涯,回到了久别的故乡。看到的是农村大片土地撂荒,见到在田间耕作的基本都是比他父亲年龄都还大的羸弱老人,儿时的伙伴,都离开了故土,在外谋生、漂泊。

性格倔强、热爱家乡、热爱农业的刘晓松同志,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坚定了他回乡创业的决心,生病的母亲听说他不走了,要留在家乡干农业,大发雷霆,母亲以“不吃药”相威胁,要他继续回到他的工作岗位;亲朋好友知道后,也来劝他,农村这一亩三分地,一年的收入还抵不上你一个礼拜的收益。当时,刘晓松同志是成都一家企业的技术骨干,一个月工资收入5000多;面对母亲的怒吼、亲朋的劝告,刘晓松也曾犹豫过,但他在想,我是农民,农民都不种田,那些本身不是农民的未必还愿意种田啊,我们十几亿人口的大国,未必要让世界其他国家的人民来养活?

在当地党委政府及西林村“两委”的支持下,2000年十月刘晓松流转了本村5组土地70亩,开始了农业产业建设。推土机、拖拉机进入了,在隆隆的机声中,旧貌换新颜,曾经沉寂的土地,被鼎沸的人声所取代。三个月下来,刘晓松体重下降了十来斤,打工积累的30来万也已消耗殆尽。订购的梨树苗即将起运,可购苗款还差近10万。闻知消息,方水镇的党政领导来了,带来了农村信用社的负责人,贷给了10万贷款,苗子终于运回来了。运回来还得栽进地里,还需要购买肥料的钱,栽植梨苗的人工费。亲戚来了、朋友来了,你1000、他500,大家共同筹钱,帮他克服困难。肥料终于运回来啦,树苗也栽进地里啦,看着崭新的土地,看着成排的树苗,刘晓松在心里充满了对美好生活的幻想。

立足产业搞研发,核心竞争靠科技

可天不遂人愿,三年后,本该结果的树却坐不稳果,开春后,满山遍野的花却不会结果,第四年少数结果,这可急坏了有十几年没做过农活得刘晓松,虽然满怀焦急,但仍然心存幻想,以为时间还没到,再等下又过了一年,还是没有动静,这个时候的刘晓松,是真的急了。到处寻找解决办法,由于当时大面积种的少,品种也不一样,很多人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别人的要结果而我的

立足产业搞研发,核心竞争靠科技

却不会,最后请来了市里边的专家学者来查看,结论是授粉树不对,花芽分化不一致,导致梨花授不了粉,经专家指点,给梨树授粉并联系省农科所专家解决了此事,由于不懂果树栽培和管理6年的辛苦付出全部打水漂。

自己辛苦挣来的30万打了水漂不说,还背上了近20万的债务,打击来的太突然,令人猝不及防,刘晓松病倒了。

二、依靠科技重塑梦想,产业发展终现曙光

在病榻上,刘晓松一趟就是3个月,初战失利,内心彷徨。在这困难面前,原本并不支持他回乡创业的家人,给他加油、打气,让其鼓起勇气,战胜困境;镇村干部来了,市镇农业部门的来了;为其把脉,为其鼓劲。在大家的帮助下,刘晓松挺过来啦,坚定了继续从事农业产业的决心。问题己找到,一定坚持下去。

为了使其尽快找回收益,两夫妻没日没夜的干,在2006年7月第一批梨子上市了,并受到市场水果经销商的一致认可,当年0.8元一斤的梨子买了20多万,2017年就还清了所有债务,让刘晓松又看到了农业的希望,2011年收入稳定的刘晓松看到西林村一组灾后重建的大棚没人管理,全长的草,通过集体流转了30多亩大棚。请来了西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的专家,检测土壤,分析环境,最终确定了“草莓种植”项目,在各方力量的支持下,将30多亩全种上了草莓,西科大派了两名教师负责技术指导,从品种选择,到草莓苗栽植,从田间管理,到市场营销,都能见到市镇农业部门和西科大委派教师的身影。20亩草莓,当年大获得丰收,总产草莓25600公斤,实现产值58万余元。

第二年,青青农场再度扩展,再将剩余的20亩面积全部改种成了草莓园,实现规模生产。

看到青青农场的发展,吸引了大批儿时的伙伴,原本在外务工的当地农民,看到了希望,看到了前景,纷纷回乡,自建草莓园。方水镇的草莓园,一时成了当地一道靓丽的风景。

立足产业搞研发,核心竞争靠科技

立足产业搞研发,核心竞争靠科技

立足产业搞研发,核心竞争靠科技

立足产业搞研发,核心竞争靠科技

三、攻克制约瓶颈,提升市场核心竞争力

2016年,在青青农场草莓园的示范展示下,西林草莓,成了当地一景,前来学习的、参观的人群,络绎不绝,面积达到了360亩。草莓发展,最大的瓶颈就是“草莓苗”,从开始种草莓,到规模发展,草莓苗一直靠外地调运,而草莓栽植时效性很强,都要栽植,栽植人工显得很紧缺。同时,外调苗的品质难以保证,栽植成活率低,对于死亡植株,想补栽的话,连补栽苗都没得。

为消除制约瓶颈,促进产业良性发展,刘晓松提出了自己繁育草莓苗的设想。在西科大师资力量的支持下,2017年,青青农场选择了适宜草莓苗繁育环境的阿坝州松潘县的白羊乡,流转土地50亩,开始了高山繁育草莓苗的探索。阿坝州松潘县白羊乡距方水镇西林村达300余公里,同时,育苗基地没有硬化道路,是青青农场进驻繁苗时修建的简易泥巴路,而草莓苗大田移栽的时间是9月份,正是雨季,从繁育基地起苗、运苗,都很困难。虽然繁育取得了成功,但与外调苗没有大的区别,大的突破。

2017年,经过多方实地考察,青青农场将草莓苗繁育基地选择在江油市石元乡,流转土地100亩,新建草莓苗繁育场,该繁育场离西林草莓种植基地,就一个小时左右车程,同时,繁育基地有一条硬化了水泥道路可以通行。刘晓松同志天天吃住在繁育场,观察、记录,遇到问题,向互联网学习,向西科大、郑州果树所的草莓专家学习,向国内草莓育苗同行学习。辛勤汗水没有白流,高山草莓繁育取得了巨大成功,除满足西林本地、江油境内草莓种植户需求外,还远销到了省内外。极大地推动了江油、绵阳的草莓种植。

立足产业搞研发,核心竞争靠科技

立足产业搞研发,核心竞争靠科技

立足产业搞研发,核心竞争靠科技

四、心系脱贫,情系攻坚

当脱贫攻坚号角吹响的时候,作为共产党员、青青农场农场主的刘晓松,主动担当,主动作为,除积极参与帮扶方水镇、西林村的贫困户外,还主动为大凉山布拖县的彝族兄弟姐妹们脱贫做贡献,主动参与了阿坝州松潘县,脱贫攻坚产业发展。

在帮扶工作中,主动参与当地产业发展规划制定、产业基地建设,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教育引导当地干部群众,不盲目决策,要依靠科技、相信科技、科学决策,邀请专家学者到贫困村开展农民实用技能培训,用科技知识提升劳动者从业素质。对于适宜发展草莓、并且有意愿从事草莓种植的农户,免费发放草莓苗,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程服务。据统计,青青农场共直接帮扶建档立卡贫困农户38户,带动发展草莓产业基地3处268亩,实现新增产值近600万元。

立足产业搞研发,核心竞争靠科技

立足产业搞研发,核心竞争靠科技

立足产业搞研发,核心竞争靠科技

立足产业搞研发,核心竞争靠科技

五、农旅融合,生态发展

草莓产业基地的建设,朵朵白色小花繁花似锦,红果、绿果、白果交相辉映,每年的10月到次年4月,西林草莓美景,吸引了无数的游人和来田间采摘草莓的人群。青青农场因势利导,联合其他草莓种植农户,组建了西林草莓协会,刘晓松被推选为会长。在担任会长期间,制定规章,出台了《西林草莓绿色生产技术规程》,抱团取暖,实施农旅融合。

在农旅融合方面,首先立足“农”,“农”字当先。严格按照绿色食品生产规范,牢记宗旨,确保草莓品质安全。在种好草莓的前提下,开展旅游接待。无农残、无激素,成了西林草莓一张靓丽的名片。其次,教育草莓生产者,要认真学习草莓知识,既是生产者,又是草莓文化的传播者。三是实施协会成员“五统一”,统一育苗、统一管理、统一品牌、统一标准、统一销售;四是制作、竖立、悬挂草莓卡通造型,整体运作旅游环境;五是统一结算,严防相互扯皮打价格战,严防欺诈、欺客;六是与学校合作,开展学生认知自然、参与劳动等活动,让学生学习了解草莓知识、草莓文化及草莓栽植过程。

立足产业搞研发,核心竞争靠科技

立足产业搞研发,核心竞争靠科技

立足产业搞研发,核心竞争靠科技

六、适应科技变革,不断强化学习

科技变革日新月异,为顺应时代发展需求,紧跟时代步伐,青青农场农场主刘晓松及其家人,都在不断学习,不断提升自己。

草莓种植,从最初的露地栽培,到后来的大棚栽培,再到现正在探索实验的无土栽培,产值、效益都在成倍的增加,过去的露地栽培,一亩产量一般在1500公斤,果型、品质都较差;一亩产值一般在20000元左右,毛利润仅8000一元左右。后来的大棚栽培,加上滴管系统、棚内防养蜜蜂、生物技术的应用等,一亩草莓产量提高到2500公斤,果型、品质大为提升,一亩产值在40000元左右,是露地栽培的5倍。正在探索实验的无土栽培,预计一亩可实现产量4000公斤,可实现产值80000元,在现有基础上再翻一番。

不断的生产实践和理论学习,青青农场农场主于2018年6月,被西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聘任为客座教师,聘任期限三年。

江油市青青农场,不断学习、不断进步,坚持科技优先,坚持抱团发展;以农优先,开展农旅融合;有责任、有担当,扶贫助困有作为;使农场一步一个脚印,稳步发展,在收获效益的同时,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实现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双丰收。

立足产业搞研发,核心竞争靠科技

立足产业搞研发,核心竞争靠科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