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產業搞研發,核心競爭靠科技

江油市方水鎮青青農場,位於四川省江油市方水鎮西林村一組,於2013年5月3日經原江油市工商行政管理局註冊登記成立,農場主劉曉松是西林村四組村民,在西林村一組流轉土地130畝,2017年,又在江油市石元鄉流轉土地100畝,主要從事草莓栽培及草莓種苗繁育、銷售;先後被評選認定了江油市市級“示範家庭農場”、綿陽市市級“示範家庭農場”。2018年,農場實現產值91萬餘元。

農場主劉曉松個人先後獲得方水鎮黨委政府、江油市市委市府的表彰獎勵,2018年6月,劉曉松同志被被西南科技大學生命科學學院聘請為學院外教老師,任期3年。

江油市方水鎮青青農場,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立足產業搞研發,在草莓優良品種繁育、設施草莓栽培、生態草莓觀光采摘、草莓產業文化等發麵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為農業供給側結構性調整,為丘陵山區農業產業發展,為農旅融合的有效開展,做出了有益的嘗試。

一、一腔熱血幹農業,滿腹心酸求變革

1998年,在外務工闖蕩了十幾年的劉曉松,父親去世為了照顧家人,劉曉松結束了打工生涯,回到了久別的故鄉。看到的是農村大片土地撂荒,見到在田間耕作的基本都是比他父親年齡都還大的羸弱老人,兒時的夥伴,都離開了故土,在外謀生、漂泊。

性格倔強、熱愛家鄉、熱愛農業的劉曉松同志,看在眼裡、急在心裡,堅定了他回鄉創業的決心,生病的母親聽說他不走了,要留在家鄉幹農業,大發雷霆,母親以“不吃藥”相威脅,要他繼續回到他的工作崗位;親朋好友知道後,也來勸他,農村這一畝三分地,一年的收入還抵不上你一個禮拜的收益。當時,劉曉松同志是成都一家企業的技術骨幹,一個月工資收入5000多;面對母親的怒吼、親朋的勸告,劉曉松也曾猶豫過,但他在想,我是農民,農民都不種田,那些本身不是農民的未必還願意種田啊,我們十幾億人口的大國,未必要讓世界其他國家的人民來養活?

在當地黨委政府及西林村“兩委”的支持下,2000年十月劉曉松流轉了本村5組土地70畝,開始了農業產業建設。推土機、拖拉機進入了,在隆隆的機聲中,舊貌換新顏,曾經沉寂的土地,被鼎沸的人聲所取代。三個月下來,劉曉松體重下降了十來斤,打工積累的30來萬也已消耗殆盡。訂購的梨樹苗即將起運,可購苗款還差近10萬。聞知消息,方水鎮的黨政領導來了,帶來了農村信用社的負責人,貸給了10萬貸款,苗子終於運回來了。運回來還得栽進地裡,還需要購買肥料的錢,栽植梨苗的人工費。親戚來了、朋友來了,你1000、他500,大家共同籌錢,幫他克服困難。肥料終於運回來啦,樹苗也栽進地裡啦,看著嶄新的土地,看著成排的樹苗,劉曉松在心裡充滿了對美好生活的幻想。

立足產業搞研發,核心競爭靠科技

可天不遂人願,三年後,本該結果的樹卻坐不穩果,開春後,滿山遍野的花卻不會結果,第四年少數結果,這可急壞了有十幾年沒做過農活得劉曉松,雖然滿懷焦急,但仍然心存幻想,以為時間還沒到,再等下又過了一年,還是沒有動靜,這個時候的劉曉松,是真的急了。到處尋找解決辦法,由於當時大面積種的少,品種也不一樣,很多人都不知道是怎麼回事,別人的要結果而我的

立足產業搞研發,核心競爭靠科技

卻不會,最後請來了市裡邊的專家學者來查看,結論是授粉樹不對,花芽分化不一致,導致梨花授不了粉,經專家指點,給梨樹授粉並聯系省農科所專家解決了此事,由於不懂果樹栽培和管理6年的辛苦付出全部打水漂。

自己辛苦掙來的30萬打了水漂不說,還背上了近20萬的債務,打擊來的太突然,令人猝不及防,劉曉松病倒了。

二、依靠科技重塑夢想,產業發展終現曙光

在病榻上,劉曉松一趟就是3個月,初戰失利,內心彷徨。在這困難面前,原本並不支持他回鄉創業的家人,給他加油、打氣,讓其鼓起勇氣,戰勝困境;鎮村幹部來了,市鎮農業部門的來了;為其把脈,為其鼓勁。在大家的幫助下,劉曉松挺過來啦,堅定了繼續從事農業產業的決心。問題己找到,一定堅持下去。

為了使其儘快找回收益,兩夫妻沒日沒夜的幹,在2006年7月第一批梨子上市了,並受到市場水果經銷商的一致認可,當年0.8元一斤的梨子買了20多萬,2017年就還清了所有債務,讓劉曉松又看到了農業的希望,2011年收入穩定的劉曉松看到西林村一組災後重建的大棚沒人管理,全長的草,通過集體流轉了30多畝大棚。請來了西南科技大學生命科學與工程學院的專家,檢測土壤,分析環境,最終確定了“草莓種植”項目,在各方力量的支持下,將30多畝全種上了草莓,西科大派了兩名教師負責技術指導,從品種選擇,到草莓苗栽植,從田間管理,到市場營銷,都能見到市鎮農業部門和西科大委派教師的身影。20畝草莓,當年大獲得豐收,總產草莓25600公斤,實現產值58萬餘元。

第二年,青青農場再度擴展,再將剩餘的20畝面積全部改種成了草莓園,實現規模生產。

看到青青農場的發展,吸引了大批兒時的夥伴,原本在外務工的當地農民,看到了希望,看到了前景,紛紛回鄉,自建草莓園。方水鎮的草莓園,一時成了當地一道靚麗的風景。

立足產業搞研發,核心競爭靠科技

立足產業搞研發,核心競爭靠科技

立足產業搞研發,核心競爭靠科技

立足產業搞研發,核心競爭靠科技

三、攻克制約瓶頸,提升市場核心競爭力

2016年,在青青農場草莓園的示範展示下,西林草莓,成了當地一景,前來學習的、參觀的人群,絡繹不絕,面積達到了360畝。草莓發展,最大的瓶頸就是“草莓苗”,從開始種草莓,到規模發展,草莓苗一直靠外地調運,而草莓栽植時效性很強,都要栽植,栽植人工顯得很緊缺。同時,外調苗的品質難以保證,栽植成活率低,對於死亡植株,想補栽的話,連補栽苗都沒得。

為消除制約瓶頸,促進產業良性發展,劉曉松提出了自己繁育草莓苗的設想。在西科大師資力量的支持下,2017年,青青農場選擇了適宜草莓苗繁育環境的阿壩州松潘縣的白羊鄉,流轉土地50畝,開始了高山繁育草莓苗的探索。阿壩州松潘縣白羊鄉距方水鎮西林村達300餘公里,同時,育苗基地沒有硬化道路,是青青農場進駐繁苗時修建的簡易泥巴路,而草莓苗大田移栽的時間是9月份,正是雨季,從繁育基地起苗、運苗,都很困難。雖然繁育取得了成功,但與外調苗沒有大的區別,大的突破。

2017年,經過多方實地考察,青青農場將草莓苗繁育基地選擇在江油市石元鄉,流轉土地100畝,新建草莓苗繁育場,該繁育場離西林草莓種植基地,就一個小時左右車程,同時,繁育基地有一條硬化了水泥道路可以通行。劉曉松同志天天吃住在繁育場,觀察、記錄,遇到問題,向互聯網學習,向西科大、鄭州果樹所的草莓專家學習,向國內草莓育苗同行學習。辛勤汗水沒有白流,高山草莓繁育取得了巨大成功,除滿足西林本地、江油境內草莓種植戶需求外,還遠銷到了省內外。極大地推動了江油、綿陽的草莓種植。

立足產業搞研發,核心競爭靠科技

立足產業搞研發,核心競爭靠科技

立足產業搞研發,核心競爭靠科技

四、心繫脫貧,情繫攻堅

當脫貧攻堅號角吹響的時候,作為共產黨員、青青農場農場主的劉曉松,主動擔當,主動作為,除積極參與幫扶方水鎮、西林村的貧困戶外,還主動為大涼山布拖縣的彝族兄弟姐妹們脫貧做貢獻,主動參與了阿壩州松潘縣,脫貧攻堅產業發展。

在幫扶工作中,主動參與當地產業發展規劃制定、產業基地建設,用自己的親身經歷,教育引導當地幹部群眾,不盲目決策,要依靠科技、相信科技、科學決策,邀請專家學者到貧困村開展農民實用技能培訓,用科技知識提升勞動者從業素質。對於適宜發展草莓、並且有意願從事草莓種植的農戶,免費發放草莓苗,提供產前、產中、產後全程服務。據統計,青青農場共直接幫扶建檔立卡貧困農戶38戶,帶動發展草莓產業基地3處268畝,實現新增產值近600萬元。

立足產業搞研發,核心競爭靠科技

立足產業搞研發,核心競爭靠科技

立足產業搞研發,核心競爭靠科技

立足產業搞研發,核心競爭靠科技

五、農旅融合,生態發展

草莓產業基地的建設,朵朵白色小花繁花似錦,紅果、綠果、白果交相輝映,每年的10月到次年4月,西林草莓美景,吸引了無數的遊人和來田間採摘草莓的人群。青青農場因勢利導,聯合其他草莓種植農戶,組建了西林草莓協會,劉曉松被推選為會長。在擔任會長期間,制定規章,出臺了《西林草莓綠色生產技術規程》,抱團取暖,實施農旅融合。

在農旅融合方面,首先立足“農”,“農”字當先。嚴格按照綠色食品生產規範,牢記宗旨,確保草莓品質安全。在種好草莓的前提下,開展旅遊接待。無農殘、無激素,成了西林草莓一張靚麗的名片。其次,教育草莓生產者,要認真學習草莓知識,既是生產者,又是草莓文化的傳播者。三是實施協會成員“五統一”,統一育苗、統一管理、統一品牌、統一標準、統一銷售;四是製作、豎立、懸掛草莓卡通造型,整體運作旅遊環境;五是統一結算,嚴防相互扯皮打價格戰,嚴防欺詐、欺客;六是與學校合作,開展學生認知自然、參與勞動等活動,讓學生學習瞭解草莓知識、草莓文化及草莓栽植過程。

立足產業搞研發,核心競爭靠科技

立足產業搞研發,核心競爭靠科技

立足產業搞研發,核心競爭靠科技

六、適應科技變革,不斷強化學習

科技變革日新月異,為順應時代發展需求,緊跟時代步伐,青青農場農場主劉曉松及其家人,都在不斷學習,不斷提升自己。

草莓種植,從最初的露地栽培,到後來的大棚栽培,再到現正在探索實驗的無土栽培,產值、效益都在成倍的增加,過去的露地栽培,一畝產量一般在1500公斤,果型、品質都較差;一畝產值一般在20000元左右,毛利潤僅8000一元左右。後來的大棚栽培,加上滴管系統、棚內防養蜜蜂、生物技術的應用等,一畝草莓產量提高到2500公斤,果型、品質大為提升,一畝產值在40000元左右,是露地栽培的5倍。正在探索實驗的無土栽培,預計一畝可實現產量4000公斤,可實現產值80000元,在現有基礎上再翻一番。

不斷的生產實踐和理論學習,青青農場農場主於2018年6月,被西南科技大學生命科學與工程學院聘任為客座教師,聘任期限三年。

江油市青青農場,不斷學習、不斷進步,堅持科技優先,堅持抱團發展;以農優先,開展農旅融合;有責任、有擔當,扶貧助困有作為;使農場一步一個腳印,穩步發展,在收穫效益的同時,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讚譽,實現了社會效益、經濟效益雙豐收。

立足產業搞研發,核心競爭靠科技

立足產業搞研發,核心競爭靠科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