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老照片中看民國時期梅蘭芳的朋友圈,你瞧他的江湖地位有多了得

三張民國時期的老照片:二張是梅蘭芳先生與朋友合影(圖1、3),另一張是梅先生與朋友聚會後他拍的朋友合影照(圖2)。物以類聚,人以群分。解讀這幾張老照片里人物,便知梅先生當年在文化藝術界的地位及其影響力。

從老照片中看民國時期梅蘭芳的朋友圈,你瞧他的江湖地位有多了得

圖1:1942年12月24日,梅蘭芳先生與費穆等合影於卡爾登大戲院

這張合影是朋友張國棟家壓箱底的老照片(圖1)。張國棟的外祖父陳繼君先生早年是河北(直隸)臨城礦務局(華比合資)買辦,1924年費穆先生(前排左二)就在該礦務局上做會計主任。費、陳兩家是世交。片中後排左一是張國棟二舅陳兆良先生(陳繼君次子,又名陳良),當年他是卡爾登大戲院(後改長江劇場)經理。

1942年12月24日,聖誕節前夜,上海藝術劇團的話劇《秋海棠》在卡爾登大戲院首演。本劇由費穆、顧仲彝、黃佐臨聯合導演,石輝、沈敏主演。 那時上海淪陷,日軍進入租界,梅蘭芳先生堅持不為日本人唱戲,客居香港蓄鬚明志,且極少在公眾場合露面。但聞好友費穆等導演的《秋海棠》上演,他是一定要來捧場的。戲後,梅先生還上舞臺與該劇主創人員及劇場經理等人合影留念(圖1,梅先生蓄鬚的照片極少見)。合影人物名單:前排左起金信民(民華影業公司老闆,費穆導演的電影《孔夫子》監製人)、費穆(《秋海棠》導演之一)、梅蘭芳、顧仲彝(《秋海棠》導演之一);後排左起陳兆良(卡爾登大戲院經理)、黃佐臨(《秋海棠》導演之一)、林聖時(卡爾登劇務)。1948年7月30日,費穆導演與梅蘭芳合作,將梅派舞臺名劇《生死恨》搬上銀幕,在文華影片公司二號棚開拍首部國產五彩巨片。

從老照片中看民國時期梅蘭芳的朋友圈,你瞧他的江湖地位有多了得

圖2:1923年12月13日,袁寒雲、周南陔、俞子英等合影,梅蘭芳攝

周南陔先生私人照相簿中,存留著一張京劇大師梅蘭芳先生拍攝的照片(圖2)。周先生在照片的黑色底版上寫道:“此影為梅浣華手攝於海上霞飛路沙發花園(周筆誤,實為新康花園),時梅郎正於攝影初感興趣。猶憶其影器以重值購自某處(似為商務印書館),自告奮勇,特為予等攝此也。”照片旁周標註得清爽,拍攝人為梅浣華(梅蘭芳,字浣華或畹華)。此時的梅蘭芳正對攝影“初感興趣”,用“重值”從商務印書館購得相機,並“自告奮勇”地為大家照像。這張老照片,是初為攝影發燒友的梅大師作品,尤為珍貴。對老照片中的人物,周南陔先生也有交代(左起):"姜妙香、姚玉芙、袁寒雲、施某、天台山農、文公達、張聊止、予留小髯、餘子英(周筆誤,實為俞子英)、步林屋、美名記者某、沙發之弟、美某女伶某、許建屏、美名記者某、沙發。"片中有十六人,其中十一位中國人都是當年中國文壇或戲劇舞臺上的聞人或名角,且都與梅先生交誼深厚。聚會不久,周南陔在《申報》(1923年12月18日、19日)“自由談”上撰文“寒浣離筵瑣錄”,對這次聚會之“瑣事”有詳盡描述。關於這次聚會,劉文玠(天台山農)之子劉小農也曾撰文記述(《新康花園宴請梅蘭芳小記》)。比對周、劉二文,確定此照拍攝時間為1923年12月13日,地點霞飛路(今淮海中路)1273號新康花園。

從老照片中看民國時期梅蘭芳的朋友圈,你瞧他的江湖地位有多了得

圖3:大陸報主人沙法君在新康花園筵梅蘭芳合影

此次袁寒雲、梅蘭芳等聚會,梅先生是主角,他興趣所致為朋友們拍張合影(圖2),純屬玩票,可大陸報主人沙發君肯定會讓手下記者為宴會眾君留下合影的(圖3,登載於《時報圖畫週刊》1924年第181期)。合影(自左至右):一姜妙香、二姚玉芙、四步林屋、五梅蘭芳、七袁寒雲、八天台山農、十文公達、十二沙法君。在梅蘭芳的這個朋友圈裡,筆者特介紹其中的幾位如下:

袁寒雲(1889—1931),名克文,號寒雲,河南項城人。袁世凱的次子,由其三姨太金氏(朝鮮人)所生。坊間稱袁為“民國四公子”(張學良、溥侗、袁寒雲、張伯駒)之一。袁克文與步林屋在上海拜了興武六幫老大張善亭為師,列“大”字輩。這個“大”字輩在當時是青幫極長的輩分了。當時在上海長於“大”字輩的人已經沒有了,“大”字輩的人也屈指可數,黃金榮、張嘯林,是“通”字輩,最後一位海上聞人杜月笙是“悟”字輩。民國二十年(1931)三月,袁克文英年早逝。其子袁家騮則是當代著名的核物理學家。

劉文玠( 1878~1932),號天台山農,浙江黃岩人,近代大書法家。清末,劉任軍中書記官,後任江北護軍使劉元潔的秘書長兼軍法處長,戎馬數載。民國初年定居上海,先後為《新聞報》和《大世界報》副刊撰稿。

文公達,江西人,近代詞人文廷式之子,京劇票友,“蘭芳後援會”成員。

步林屋(1874-1933),名鳳藻,字章五(別作彰五、章武),號翰青,自號杞人、林屋山人。自幼功讀詩文,學業出眾,參加童子試名冠諸生,後到信陵明道書院學習,受到師長的器重。光緒二十三年(1897)先拔貢,入國學,與祥符靳志(仲雲)、孟津許鼎臣(石衡)並稱為“中州三傑”。光緒二十九年他考中順天府鄉試弟十二名舉人。著有《林屋山人集》十三卷。曾任袁世凱的秘書,人稱洪憲皇帝的“家臣”。袁世凱倒臺後,步林屋寓居海上,曾主編上海的文藝娛樂型的《大報》等報刊。

周南陔(1893-1967),祖籍貴州,生於江蘇如皋,祖父陳霖在清同光年間曾多年連任如皋知縣,父親周蓮則官至福建布政使。周南陔早年加入同盟會,為上海的報社記者。辛亥革命時曾勸降大清吳淞炮臺官員,並參與偵破剌殺宋教仁案。先後任吳淞炮臺少將級外交官、指揮長、交通部交際部代部長等職。解放後為上海文史館館員。周南陔長期生活在上海,住愛文義路(今北京西路),與上海的文化界人士有著廣泛的交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