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雲龍與黎庶昌、陳矩

除了之前曾經提過的繆荃孫、姚文棟【1】之外,傅雲龍的主要學術夥伴與友人,還有黎庶昌、陳矩等人。

【注1:可參見 。】

黎庶昌(1837年-1898年)

黎庶昌,字蓴齋,貴州遵義人,晚清時著名的外交家與散文家。

他追求經世之學,早年曾入曾國藩的幕府,與張裕釗、吳汝綸、薛福成並稱“曾門四弟子”。

清德宗光緒二年(1876年),清廷開始向外國派駐公使,黎庶昌隨同郭嵩燾、曾紀澤等人出使西歐各國,先後擔任了駐英、法、德、西班牙四國使館的參贊。在西歐時,他注意考察各國政治、地理、民俗風情等,由此寫成《西洋雜誌》一書。

光緒七年(1881年),黎庶昌被派往日本擔任公使,三年後因丁母憂歸國。光緒十三年(1887年)再度出使日本,光緒十六年(1890年)任滿歸國。在擔任駐日公使期間,他廣搜古籍珍本,輯成了《古逸叢書》。

歸國後,他任川東道員兼重慶海關監督。中日甲午戰爭爆發時,他未能如願去往日本進行外交努力,從此一病不起,終於1898年病逝家中。

其編、著有《拙尊園叢稿》《丁亥入都紀程》《西洋雜誌》《曾文正公年譜》《奉使英倫記》《使東奏議》《使東文牘》《拙尊園畫存錄》《續古文辭類纂》《古逸叢書》《日東文宴集》等。

傅雲龍與黎庶昌、陳矩

傅雲龍前往日本考察時,黎庶昌不僅以公使身份給予他(的考察活動)相當大的幫助,還鼓勵傅雲龍完成《遊歷圖經》,併為《遊歷日本圖經》作序。這一切,傅雲龍都在《遊歷日本圖經·敘例》中做了說明:

……即疑即問,即譯即筆,於是錄者、圖者、排字者……萃厥技藝,期於成書。而非黎大臣【2】導之,勖之,洞甘苦而慰勞之,幾何不疑懼交迸也。

【注2:晚清駐日公使的正式外交職務叫做“出使日本國欽差大臣”,故而此處稱黎庶昌為“黎大臣”。】

而在《遊歷日本圖經·日本文徵》裡,傅雲龍一共收錄了七篇黎庶昌的文章,亦足見兩人的交誼深厚。

陳矩(1851年-1939年)

陳矩,字衡山,貴州貴築人,清末民初時著名的詩人、學者。

他出身於書香門第,早年兩次參加科舉考試均未考上。光緒十四年(1888年),他以監生考取“實錄館謄錄”,後又以軍功入仕。

光緒十五年(1889年),陳矩作為黎庶昌的主要隨員之一出使日本。光緒十七年(1891年)歸國後,又在四川為官二十多年。辛亥革命後的1913年,他回到貴陽,歷任國學講習所長、貴州圖書館長、貴州通志局編纂等。

陳矩長於金石學。在日本期間,他將搜獲的金石遺文四千餘種編成了《日本金石志》;又將在日搜尋到的各種遺書、宋元槧本、名人著述未刊本,影印為《靈峰草堂叢書》和《中國逸書百餘種》。另外,還著有《石鼓文全箋》《鳧氏為鍾圖說補義》《商周鼎鍾兩種》《貴州通志·金石志稿》等。

傅雲龍與黎庶昌、陳矩

《靈峰草堂集》

傅雲龍同陳矩開始交往,大約是在他從美國考察回來後,經日本準備歸國時。兩人志同道合,對金石及古籍都有莫大的興趣,這也是兩人交往的基礎。

如陳矩就曾有如此記錄:

(兩人)暇則聯軫入書肆,凡屬有用之編,博諏旁覽,不惜金幣購求……而駕部猶探索未已。非夫性情堅定,劬學耐勞,幾何不畏難而自止也。

黎庶昌在《遊歷日本圖經·跋》裡也說:

(傅雲龍)又得隨員陳君衡山,頗與同志,佐之搜討,未及四月,《圖經》三十卷告成。

而傅雲龍所纂《遊歷日本圖經·日本金石》亦得到了陳矩的大力支持——

訪古之助,賴貴陽陳氏矩力居多。生平友益,極不能忘,矧其受多聞益於海外歟。

可見,在金石學方面,陳矩對傅雲龍的影響是相當大的。

傅雲龍與黎庶昌、陳矩

同這些學者的交往、交流,開闊了傅雲龍的視野,使其學術水平得到了長足發展,同時也為其著述活動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可以說,傅雲龍這一生中所取得的學術成就,一方面得益於其家庭的薰陶及自身的勤奮、努力;另一方面,則是建立在同這些學者間的交往、交流之上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