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先王遺業文王意躊躇,納忠臣勸諫興兵拓楚土

導語:話說西周厲王不道,被城人放逐,大臣執政,共和十數年,而後迎接周宣王回都。周宣王雖然平庸,卻也無大過失,君臣相安。到了周幽王手上,他日夜笙歌,縱情聲色,沒有一點君王的本色,更是寵妾滅妻,濫殺親子,昏庸至極。有一次為博得美人一笑,更是拿諸侯勤王當兒戲,各位諸侯不遠千里而來,竟只是為了配合君王演戲,惹得眾怒。後戎狄果然入侵,再次點燃烽火,再無一家諸侯前去,周幽王終究是自取滅亡。

而後諸侯擁立平王東遷,立都於洛陽,東周開始。到了東周以後,周王室不再具有像西周那麼大的權威了,諸侯國雖然明面上還是按期朝貢,但是私底下強軍建壘,吞併弱國,隨心所欲。像南方的楚國,在楚武王的帶領下,揮軍北上,曾一度打到了周都城的門戶鄭國,威震四野,意欲問鼎中原,而周王室卻也是無可奈何。後來武王去世,其子文王繼位,又將掀起怎樣的風雨呢?

新君繼位三把火

文王繼位後,剛開始也是雄心勃勃,想著自己要跟父王一樣,也搞出一番驚天動地的大事業來。首先,為了便於北伐,順帶控制已經打下來的北部地區,他便下令遷都。歷朝歷代,遷都都是一件大事,文王這一新君上任,便大搞遷都,一是他的父王武王在其晚年已經為遷都做了一些鋪墊,所以文王遷都也不算是想一出是一出。其次文王這人也確實是有勇有謀,能說服百官,並能將遷都事務全部安排好,井井有條把遷都辦好,其中他的才能也不能忽視。

遷都已經完成,接下來要麼就是打理國家,要麼就是興兵拓土。文王對守成實在不感興趣,對打打殺殺搶人地盤倒是極為熱衷。於是,他繼位的第二年,找了個理由,便親自率領大軍,特搞北上伐申。楚國伐申,就必須要經過他舅舅鄧侯的鄧國。來到鄧國後,文王擺出一副乖巧外甥的樣子,討得他大舅的歡心,順利的借道去伐申。在滅了申國後,他在回師路過鄧國時,便順手將鄧國也滅了。其中鄧君心中有多少個草泥馬就不得而知了,但是文王作為楚國的國君,截止到現在,還是極為成功的。

承先王遺業文王意躊躇,納忠臣勸諫興兵拓楚土

新君楚文王

中年君王愛美人

武王在位五十一年,到了武王去世該文王繼位的時候,他已經差不多是個中年大叔了。文王在儲君這個位子熬了這麼多年,每天都活在父王的嚴厲管教下,莫得自在,不能隨心行事。而今老頭子已經走了,再也無人能管得動自己,而且自己兢兢業業的,也算是立了一番功業,總能瀟灑一回吧。文王心中這麼想著,整個人那是一個興高采烈啊,準備好好享受一番。於是,他摩拳擦掌,四處尋找樂子。

正好,下面的官員適時的進貢上良弓猛犬,給文王以打獵之用。話說文王這幾十年混的慘啊,從未好好打獵過,每次都只是十天半個月不到就結束了,從未盡興過。而現在老頭子已經不在了,自己又有了良弓名犬,何不獵他個三四月?

於是文王就真的帶著侍衛在雲夢澤待了三個多月,盡興了才回朝。而後,手下人又向他進獻上一位絕世美女,文王打獵回來滿腔熱血還未平息,再看到這麼一位絕世美人站在跟前,嘿嘿,那不得再辛苦辛苦,讓美人也一起快活快活?於是又是日夜笙歌,輟朝不上,一副亡國之君的氣象。

承先王遺業文王意躊躇,納忠臣勸諫興兵拓楚土

開始貪圖享樂的楚文王

苦諫文王終回頭

文王整天在王宮裡縱情聲樂女色,不理政事,看得一幫顧命大臣是焦灼不已。外面的世界那是一個風雲變幻,先王勵精圖治五十餘年,方才謀得這大好形勢,兵強馬壯,國泰民安。而今這個新王卻如此糟蹋先王的基業,讓他們怎麼能看的下去?於是一幫老臣們輪流進宮規勸文王,求他別再瞎搞下去了,好好謀國事,繼承先王逐鹿中原的遺志,興盛社稷吧。

可文王好不容易才得以自在一回,哪有那麼容易就放下的。雖然這幫老頭是跟著父王打江山拓國土的,這幾十年裡也是看著自己長大的,自己不得不聽他們的話,但是左耳朵進右耳朵出,這總可以吧。文王就充分展現了身為一個流氓的本質,油鹽不進,繼續他的享樂主義。這下可鬧大了,眾大臣都沒辦法,只得請文王的師傅來規勸他。

果然是一山更比一山高,文王耍計謀耍性子,可他的師傅比他更會耍,一出馬就一哭二鬧三上吊,一副要死不活生無可戀的樣子,逼得文王不得不斷弓殺狗逐美女,老老實實的開始走到了正道上來。

承先王遺業文王意躊躇,納忠臣勸諫興兵拓楚土

再次開始興兵強國的楚文王

得人江山得人妻

文王剛浪子回頭,忙著再造一番宏圖偉業,費盡心思想著打哪一國合適,不期然竟有人(息侯)求著自己去出兵,不由得喜出望外。當時還是東周初年,諸侯們雖然私底下吞併些弱國渣渣臉上不動聲色,可是還是需要找點理由的,哪怕瞎扯淡你也得找個充分點的理由啊,要不萬一周王室腦袋一熱偏要跟你硬懟,扯個虎皮拉大旗,以天子之尊命諸侯群起而攻之。

不說所有人都響應吧,但是天下之大,總有忠心之臣,隨便十幾家諸侯聯合起來,再加上王室自己的軍隊,圍住你一頓群毆,這誰也不敢攔,誰也頂不住啊,這饒是他堂堂大楚也得認慫啊。

這不,有人請自己出兵,這還不得召集眾人記錄下來?來來來,大家都過來做個見證,不是我熊某人想搞事啊,是人家請我出兵的,是吧,那我出兵可不是為了我自己啊,我可是為了我們大周王朝的江山社稷永固才出兵的,真的,不騙你們的,都記下來,到時候也好迴天子話啊。

於是,文王就出兵了,一來二回就不講了,反正最後是滅了蔡息兩國,劃歸楚國治下,還把年輕貌美的息夫人搖身一變,變成了自己的文夫人,後來還給自己生了兩個寶貝兒子,真可謂是人財兩得,只是苦了那可憐的息侯與蔡侯。

承先王遺業文王意躊躇,納忠臣勸諫興兵拓楚土

絕世美女息夫人

人間正道是滄桑

文王此人,雖然不是塊明君的料子,但是在楚國這樣一個法律完備,體制堅固的地方,他想成庸君也很難。不說父王留下來的條條框框束縛住了半邊天地,就是朝堂上只要有那一幫老頭在,他也不敢太過造次,只得收起自己的流氓氣性,乖乖的當成了一個興國之君。其中或許就是收了息夫人難得的那幫老頭沒跟自己對著幹,讓自己開心了一陣,其他的,說起來都是淚啊。

文王在位期間,兼併了數十個國家,將楚國的邊境向北拓寬了至少數百里,沒人再把楚國當成是鄉下諸侯了,楚國的真正強大與崛起,文王功不可沒。而且著名的和氏璧,也是在文王的時候得到了肯定,乃至於以後成為歷朝歷代的傳國之寶。

雖然文王做了許多大事,可是還是有可憐的時候,他有一次率領軍隊作戰失敗,回到都城,老頭們卻拒絕給他開門。文王無法,只得離去,攻打其他國家贏上一場以洗刷戰敗的恥辱,後來在得勝回師的路上暴病身亡。就此,一生謝幕。

承先王遺業文王意躊躇,納忠臣勸諫興兵拓楚土

後世立的文王像

結語

楚國初封之時,尚處於蠻荒未被開發之地,且國土狹小。但是在經過數百年曆代楚侯的勤勤懇懇治理後,原本孱弱的楚國竟成為了周朝南部的幾大強國之一。在武王和文王時期,楚國再次得到了巨大的發展,為以後楚國爭霸天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文王在位期間前承先輩基業而未曾敗壞,自己又悉心聽取大臣意見,勵精圖治,使得楚國在禮樂漸漸崩壞的春秋時期依然無人敢惹。他的功績,無人能夠從歷史中抹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