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晓斐:别人说我走火入魔,其实我只想做自己


晏晓斐:别人说我走火入魔,其实我只想做自己 | 大米艺术


| 晏晓斐 | 书法专场

我像剥离了山体的石子

被雨水带入河流

在生命的河床中不断打磨自己

——晏晓婓



…… 我望着先贤走路的样子……,走着自己的路


70后的书家,很多都是一样的,就是在艺术的风气中成长,对传统帖学经典有着更自觉的传统意识。不一样的是在传达当代人精神的时候,开始分道扬镳。


晏晓婓老师的帖学沉积,造就了技法的臻熟,表现的深刻;他的碑学又入自由驾控,跌宕化境的状态。


于是我们看到流妍纯美和雄强开张在他笔端的交汇。一种含而不露的新意在传统的统摄之下,一种书卷的温文尔雅里透着一丝丝质朴和放纵。


出新不是对传统的叛逆和背道而驰,是以精神为传承打开的一扇新门。



晏晓斐:别人说我走火入魔,其实我只想做自己 | 大米艺术


| 晏晓斐其人 |

晏晓斐 ,本名晏小飞,字玄达,号一峰山房。1979年3月生于湖南岳阳。2013年硕士毕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师从胡抗美先生、曾翔先生、王镛先生。现为中国国家博物馆书画院综合办公室主任,文化部青联委员、书法篆刻艺委会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国家画院沈鹏课题班成员,全国代表性中青年书法名家个案研究会成员,北京交通大学中国书画院研究员,北京林业大学MBA国学中心创作委员会委员,永和书社社员、国书会成员、村耕社社员等。


曾全程参与“中国书法”向联合国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担任申遗片书写者。书法作品多次应邀参加国内外书法展览。曾在荣宝斋(长沙、淄博)、苏州、衡阳、广州等地成功举办个展。出版多种作品集,学术文章及个人专题散见于各类刊物,书法作品被多家学术机构收藏。


庚子春耕

当了父亲之后,才知道孩子就是传承。她源自父母,既像父亲,又像母亲;如果再往上追溯,还能找到她祖父、外祖父身上的某些特质,但是她更像她自己。她的未来是什么样子?我会陪她一起走入一个日新月异的未来,但是最终她将走到最后,直到她再有新的传承……


我想,书法的意义正是如此,在有限的生命中,如何传承中国这个大家族中的优良基因,强其骨,正其心,端其形,做好这个大家族中的一员。


文字之始,即书法之始。三千年甲骨,两千年书论,浩如烟海的碑帖文献呈现于世,哪一瓢能激活你骨血中的自己?对于一个已经四十一岁的我来说,觉得三千弱水都得试试,不尝出味道的深浅来,不入肝胆骨血,如何才知道你对那一瓢爱得如此深沉?凡是从外面借来的都要付利息,只有从自己心底生长出来的才能从容把握。原来这个世界上有太多的东西并非属于自己,只是时空相遇而已,只有你的心在寻觅中国文化艺术中真正的精神力量,同时担负安顿肉身的种种。


“夏禹铸九鼎,唯见于《左传》王孙满对楚子,及灵王欲求鼎之言,其后《史记》乃有鼎震及沦入于泗水之说。……国朝崇宁三年,用方士魏汉津言铸鼎,四年三月成,于中太一宫之南为殿,名曰九成宫。中央曰帝鼐,北方曰宝鼎,东北曰牡鼎,东方曰苍鼎,东南曰罔鼎,南方曰彤鼎,西南曰阜鼎,西方曰晶鼎,西北曰魁鼎。奉安之日,以蔡京为定鼎礼仪使。”这是宋代洪迈在《容斋随笔》中写下的一段。可见古人对鼎文化的尊重,据说八国联军打到中国,就要抢我们的鼎。鼎中凝聚有我中华之王气,有我中华传统之精神。精神掩藏其中,仅凭近世考证之学恐难能全其义,更何况此举艰涩,大学问家郭沫若当年花了三个月仅辨认出《禹碑》中的三个字,许多学人望而却步。殷人从盤庚迁安阳,“用三百羌于丁”,以玄鸟、夒为图腾,自称下帝,(“帝”取花蒂果实之意以绵延殷人子姓血族);以王、侯、邦伯、师长定序,人惟求旧;以卜、史、巫、祝为文官,器非求旧,惟新。宗夷有别,治众分臣,重德(德作徝)礼(礼作豐),讲孝(孝通老)仁。以干支纪日,以癸为一旬首日,纪年称祀(又称司、祠);以土为养,分田、畴、甽、畯、疆、井,又有圃囿,种禾、粟、黍、麦、来、艺、农、啬,又有蚕、丝、帛、酒、鬯……以定我中华文化之基也。


对于一个一心只想当艺术家的我,除了佩服在知识层面做出成绩的学者,我更倾心于在某种思想体系构建下的感悟式的发现。比如说在北京后海住着一位民间学者,他要给国博的《司母戊鼎》(又称后母戊鼎)重新命名,还在故宫学院给故宫的专家们讲座;比如说我的大师兄在疫情期间写了18万字的手稿,说起当前的书法史就是编年史,并非艺术学范畴,按照西方的惯例,应该归于文物考古学,他反对从普世价值出发的知识罗列,主张从艺术家个案出发,研究其内在的艺术思想规律;比如说某个研究易学的师傅谈到了只要精通五行,且不论《五运六气》,十天干、十二地支,就可以进入自发书写状态……


当然,我更重视的是我的老师们无一例外强调的“篆籀气”。试观历代诸家,大多有上好的篆隶功夫;尤其是近代以来,如何绍基、康有为、吴昌硕、黄宾虹、齐白石等诸家,都能写到深沉天真处。如何是古法执笔?五指对应五行,水火木金土是也;八面出锋,在八方的何方起笔,何方杀锋,如何涩行,怎样收笔?尽管启功先生对何绍基的“回腕法”嗤之以鼻,但是凤眼龙睛之法是存在的,这正是启先生的线不古的原因所在。是谁给予康有为天马行空的笔法?纷披纵横之境,纯以气行之谈,浑厚华滋之说又从何来?如何用篆籀气打通诸家?有一夜我在读《八大山人书画》,似看出点端倪来,有自作诗为证:


谈论生平何足详?肉身安顿已陈仓!

吾思雪个真情处,墨泣笔歌有古方。

胎法大欧得劲骨,复求玄宰散幽肠。

盘丝欲展学山谷,荡滌尘襟始见章。

曹洞逃禅追远古,彝倫攸叙始殷商。

沉潜篆籀得浑厚,一寓中锋气自藏。

自起自承绵铁意,转沿章草下隋唐。

平生慕晋禊堂帖,思接兰亭曲水觞。

暗得鲁公结字诀,亦庄亦险自堂堂。

笔秃写尽池中水,泪湿河山独自伤。

半百光阴觅古法,山人八大始称狂!


在我看来,颜真卿、杨凝式、八大山人、何绍基、康有为、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等都接上了篆籀之脉。黄宾虹在《国画之民学》中倡言可谓点得到位:“君学重在外表,在于迎合人。民学重在精神,在于发挥自己。所以君学的美术,只讲外表整齐好看,民学则在骨子里求精神的美,涵而不露,才有深长的意味。就字来说,大篆外表不齐,而骨子里有精神,齐在骨子里。自秦始皇以后,一变而为小篆,外表齐,却失掉了骨子里的精神。西汉的无波隶,外表也不齐,却有一种内在的美。”他的这段话直指先秦,也就是殷商甲骨,三代金文。


这个春天,我们宅在家中抗疫。在此期间,我花了点心思大量临写了国博馆藏甲骨金文,小字、大字,工稳的、写意的,各种笔墨纸、多种节奏结合诸多表现形式都进行了探索,渐渐感受到金文背后的文化和力量深不可测,以致我多次兴奋地写到天明,之后请教老师,查阅相关书籍后又沮丧不已,缓一缓又继续兴奋起来。读到唐文治《洪范大义》时,才略知九畴之义,其中“三德篇”中提到“沉潜刚克,高明柔克”,才知道水墨毛笔皆是极为柔软之物,如何运用这些柔软之物写出心中铁骨来?有自作诗为证:


笔自天中入纸来,

拈云作墨写心斋。

心栽一朵春天树,

开在丛林自在哉。


所谓彝伦攸叙,莫不是三代思想之经纬也?不可不读,不可不悟也。家人朋友说我已经走火入魔了。其实这才是真实的我,人笨点但是勤奋。


2020年3月25日凌晨五点

晏晓斐于北京璟园玄达居南窗灯下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品鉴 晏晓婓老师的书法作品


晏晓斐:别人说我走火入魔,其实我只想做自己 | 大米艺术

名称:巧言令色鲜矣仁 尺寸:34x24cm

晏晓斐:别人说我走火入魔,其实我只想做自己 | 大米艺术

名称:论语 尺寸:34x24cm

晏晓斐:别人说我走火入魔,其实我只想做自己 | 大米艺术

名称:八俏第三金文小品 尺寸:34x24cm


晏晓斐:别人说我走火入魔,其实我只想做自己 | 大米艺术

名称:春秋楚王鼎 尺寸:38x28cm

晏晓斐:别人说我走火入魔,其实我只想做自己 | 大米艺术

名称:王宾中丁涂朱卜骨刻辞临本小品 尺寸:37x28cm


晏晓斐:别人说我走火入魔,其实我只想做自己 | 大米艺术

名称:宰丰骨匕记事刻辞临本小品 尺寸:37x28cm

晏晓斐:别人说我走火入魔,其实我只想做自己 | 大米艺术

名称:醴泉朱砂篆书小品 尺寸:38x26cm

晏晓斐:别人说我走火入魔,其实我只想做自己 | 大米艺术

名称:小臣邑斝临本扇面 尺寸:56x26cm

晏晓斐:别人说我走火入魔,其实我只想做自己 | 大米艺术

名称:神通妙用底 尺寸:56x26cm

晏晓斐:别人说我走火入魔,其实我只想做自己 | 大米艺术

名称:专气致柔 能婴儿乎 尺寸:61x28cm

晏晓斐:别人说我走火入魔,其实我只想做自己 | 大米艺术

名称:曾侯乙编钟临本扇面 尺寸:56x26cm


晏晓斐:别人说我走火入魔,其实我只想做自己 | 大米艺术

名称:饮且食 寿而康 尺寸:71x17cmx2

晏晓斐:别人说我走火入魔,其实我只想做自己 | 大米艺术

名称:戊甬鼎题识册页 尺寸:49x36cm

晏晓斐:别人说我走火入魔,其实我只想做自己 | 大米艺术

名称:尧公簋题识册页 尺寸:49x36cm

晏晓斐:别人说我走火入魔,其实我只想做自己 | 大米艺术

名称:作册般甗题识册页 尺寸:49x36cm

晏晓斐:别人说我走火入魔,其实我只想做自己 | 大米艺术

名称:西周旅鼎 尺寸:54x54cm

晏晓斐:别人说我走火入魔,其实我只想做自己 | 大米艺术

名称:秦公簋 尺寸:54x54cm

晏晓斐:别人说我走火入魔,其实我只想做自己 | 大米艺术

名称:楚王鼎 尺寸:54x54cm

晏晓斐:别人说我走火入魔,其实我只想做自己 | 大米艺术

名称:鄂监簋 秦始皇二世诏量临本斗方 尺寸:54x54cm

晏晓斐:别人说我走火入魔,其实我只想做自己 | 大米艺术

名称:殷商族徽 尺寸:139x73cm


| 大咖评价 |


王镛(中央美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晏晓斐在书法艺术的学习和创作中展现了突出的才华,他的基本功扎实,涉猎广泛,创作水平超强,成为当代青年书法家中的佼佼者。晏晓斐还热心于书法事业的公益活动,在书法申遗过程中承担了文字起草和编辑工作;多次参加文化部组织的送文化下乡活动,参与赈灾拍卖;先后撰写有关书法活动的报道文字逾二十万,分别发表于全国各大报刊及网络,表现出极大地工作热情和奉献精神。


胡抗美(中国法家协会顾问,博士生导师):晏晓斐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特别强调的一点就是传统。他注重对传统的阐释,就是用笔墨,用点画来表现我们中国书法的传统,表现中国的审美精神和内涵,他用书法创作的形态表现出来了。他是从碑到帖,从不同的时代,到不同的风格都去执着的追求、去探寻。第二点就是他在创造自己的个性方面也是很有特色的。中国书法主要是靠点画,在点画的取向上,晓斐是突出了一个厚字,这与他取法多方面是有关系的。第三点就是晓斐用一种全面的、总体的、宏观的思维来思考创作,就是把一件作品的整体和局部处理得也很好,这最能体现中国精神的一个审美。他可能在大小、正侧、粗细、长短、浓淡枯湿等等这些变化当中,去求得整体的和谐,把一件作品当作生命去对待。同时他也作诗、作画,也做一些篆刻。第四点晓斐在为人上比较耿直、比较厚朴、比较直爽,这与他的书法是完全一致的,他的书法追求实与他为人的厚是一致的。所以看他的作品,一边是公正,那种庙堂气,那种大气,一边在这个大气,庙堂气之下也不失他对细节的追求。


曾翔(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硕士生导师):湖南的人都有那么一股子劲,怎么形容?就是有股狠劲,有很执着的那种精神。晏晓斐在学习、工作当中,就有这样一种精神,比如说他从中国书法院的学习到留院工作,再去国家画院沈鹏课题班进修,之后又考上研究生,这个期间也有很多不如意的地方,但是他都能够坚持下来,把学习和工作都完成得很好,所以在他身上,我又验证了我对湖南人的这样一种认知。第二个说说他的书法,如果拿登珠穆朗玛峰来做比方的话,我觉得他已经登到了一个半山腰,再经过一定的时间去沉潜的话,他一定能够登到山顶。他对书法有理性的掌控,又有感性的宣泄,这点很难得。第三个晓斐对朋友、对师长、对同事始终都怀着一个很坦诚、很真诚、很纯的心态。过去讲一人一体,一人一味,有什么样的人生,有什么样的认知,有什么样的态度,就有什么样的书法,从他的书法里,能够找到他对艺术的那种真味。


张景岳(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资深研究员)

:晏晓斐,当今书坛青年之翘楚。天资高秀,敏于书艺,醉心传统,临池无虚日。其行草书承继帖学而能自出已意,潇洒生动、纯乎韵胜。小幅作品精美动人。大幅作品(特别是大字)融汇碑帖、変化字形、极尽张扬,以求达到沈雄而超逸。这一切无不来源于对传统学养广度与深度的追求,并能将此追求置根于对当代审美思潮的审度之中。因此他的审美情思丰富而深刻。他注重人品、尊敬师长、虚心求道。在人生最迷茫时也毫不丧失自信与希望,乐观处之。现他就职国博这块肥沃的土圵,热切期望他利用好这片土地,结出更丰硕的成果。


重点来了!本平台上述参与售卖作品均为晏老师近期精品力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