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北洋海軍經遠艦:沉沒地往事,盜撈,守護,證據


一塊寫著中德英三國文字的方形銘牌、一枚刻有“江南製造總局”字樣的構件、一枚炮彈、幾顆炮彈引信,還有一塊已經佈滿海跡的煤炭……

這是最初來自北洋海軍經遠艦的線索。

在遼寧莊河的黑島的老人石海域,一直流傳著經遠艦的各種傳說,在這裡,幾乎人人都能講出一兩個有關經遠艦的故事。

這艘沉沒在水下10餘米的神秘之船,它的鋼甲刮開過漁民的漁網,也招來鋼鐵的盜撈者。

1894年9月17日,黃海大東溝海戰時,經遠艦在激戰中沉沒。

自經遠艦沉沒之日,關於它確切的沉沒地點,便一直存有爭議。

直到2014年,甲午戰爭爆發120週年。


尋找北洋海軍經遠艦:沉沒地往事,盜撈,守護,證據

2015年10月在黑島村中尋訪到一塊來自經遠艦的鐵甲殘骸,為漁民在海中打撈所得。

村民講述

莊河黑島,是我的老家。名叫黑島,其實是一座半島,南大山山勢最高的一處深入到黃海之中。這裡到海中大約5海里的位置,有一塊礁石,當地人稱之為老人石,經遠艦就沉沒在附近。

在黑島,有關經遠艦沉沒的說法,已經成為當地百年來幾代人口耳相傳的共同記憶。

經遠艦排水量達到2900噸,如此大的一艘鐵甲軍艦沉沒在這裡,時間讓它成為一處海洋生物的棲息地。

黑島漁民姜世衛與這艘沉艦打了20多年的交道。

“那裡螃蟹、海螺等海產品很豐富。”姜世衛說,從20多年前開始,幾乎每年都要在這裡下水,捕撈海生物。

與黑島大多用拖網捕撈不同,當地人稱姜世衛為“潛水員”,因為他是帶著氧氣管、穿著特定的潛水衣潛入海底,用手工抓捕。

由於巨大的沉船在此,拖網漁船都要繞道而行,這反而成了姜世衛的捕撈“領地”。

姜世衛說,在海底捕撈的時候,他曾多次潛水近距離接觸過這艘軍艦的殘骸,“20多年前,這艘船的艦體還保存較為完好。”

直到遭遇一次非法打撈,艦體遭遇了嚴重的破壞。

2009年,黑島海域來了一位不速之客,一艘從南方開來的大船停到了老人石附近。

當地多年來悉心收集經遠艦歷史、遺物的趙克豪說,從當年7月起,這些操著南方口音的人就在船上架起了一座鋼架平臺,“用一個一噸重的鐵錘向海裡砸,然後再用大鏟子打撈,一次就能打撈上幾噸重的紫銅和鋼鐵,當時紫銅在市場上的價格非常高”。

趙克豪說,當時這些人不敢把打撈上來的銅鐵放到黑島,而是放到了附近青堆鎮的港口。在堆積如山的碎片中,有20多釐米厚疑似船體甲板的鋼板。

也許是因為經遠艦沉沒之地存有爭議,因此這次非法打撈也未引起當地官方的重視。但趙克豪曾有意留心過他們打撈上來的這些殘骸。

“其中就有一個寫著繁體‘炮臺’二字的銅牌,在漢字下面還有兩行洋文,引起我的注意,”趙克豪說,當時花了2000塊錢從他們手中買了回來。

此後,趙克豪又陸續蒐集到一個刻著“江南製造總局”的銅件以及一個銅質水菸袋,底下刻著“由太”二字,還有一大塊已經長著海螺的煤炭,還有一枚炮彈、幾顆炮彈引信等零散部分。


尋找北洋海軍經遠艦:沉沒地往事,盜撈,守護,證據

黑島當地文史愛好者趙克豪蒐集到遺物。

由於這次盜撈,沉船在殘骸也散碎在附近海域,黑島不少漁民家中都有這艘沉船上的部件,這些都是漁民在拖網捕魚中所得。

比如一塊重大十幾噸的鐵甲,鉚釘粗大,材質特殊,在黑島一戶村民家門前風吹雨打好多年,後來在2015年被趙克豪尋訪到。

這些成為破解沉船身份最初的線索,竟然源於一次非法打撈,或許是世事難料吧。

這次盜撈的停止,是由於鐵錘掉落海中而無法繼續作業。姜世衛說,當時這群盜撈分子曾找到他,給他三千元錢,讓他海中去尋覓這個錘子,“根據他們指示的地點,我潛入水中,但沒有找到。”

姜世衛還說,盜撈者使用的錘子不只幾噸重,應該有20噸。

專家考證

2014年,甲午戰爭爆發120週年紀念,國內眾多媒體啟動了紀念報道,聲勢浩大。

這一年六七月份,我回到老家。在莊河見到了時年83歲的張天貴老人。在1975年到1986年,張天貴曾擔任黑島公社的副主任。他說,自己就是黑島人,聽著林大人的傳說長大的。

在黑島見到了趙克豪。

對於經遠艦沉沒在黑島海域,趙克豪有個非常直觀的對比。

在日方的記載史料中,經遠艦並沒有沉沒於莊河黑島海域。尤其是1981年出版的《甲午中日海戰史》一書中,作者參照日本公開發行的書籍中關於甲午海戰的記載,指出了經遠艦的具體沉沒位置,並提供了精確的經緯度,與黑島位置並不吻合。


尋找北洋海軍經遠艦:沉沒地往事,盜撈,守護,證據

日本檔案中經遠艦的沉沒位置(帶有ホ標記處)。所以後來很長時間人們認為經遠艦沉沒在海洋島附件。

作為甲午歷史愛好者,趙克豪則通過一張照片對經遠艦沉沒之地進行了解讀,在經遠艦最終沉沒之前,日方成拍攝了一張照片。照片上,經遠艦濃煙滾滾,而遠處是海岸線。趙克豪說,他發現黑島海岸線的輪廓形狀與照片背景中的海岸線幾乎一致。

同時,我又將趙克豪保存的炮臺銘牌、煤炭等物一一拍成照片,請近代海軍史學者陳悅辨認。

經過仔細觀察,一直對經遠艦沉沒在黑島存疑的陳悅興奮地表示,可以確定經遠艦就在黑島,“這些東西太珍貴了,很多是實物首次出現。”

其中最重要的是那塊“炮臺”銘牌。銘牌為正方形、銅質,最上一行是中文“炮臺”,中間是德文,意思為“武器平臺”,下面那行為英文,意思就是“炮臺”。


尋找北洋海軍經遠艦:沉沒地往事,盜撈,守護,證據

推測來自經遠主炮的炮臺銘牌:上面為漢字“炮臺”中間德語,意思為“武器平臺”,下面那行為英文,意思就是

“經遠艦是從德國訂購的,這塊銘牌上有中德英三國文字,符合當時軍艦的標識規則,”陳悅說,可以確定這塊銅牌就是經遠主炮的銘牌,“全國現在就這麼一塊。”

對於刻著江南製造總局文字的銅構件,陳悅表示那是炮彈使用的“底火”,裝在炮彈藥筒底部,是發射炮彈的一個重要部件,它也體現了江南製造總局的工藝。


尋找北洋海軍經遠艦:沉沒地往事,盜撈,守護,證據

“江南製造總局”的底火。

對於那顆直徑約7釐米的炮彈,陳悅認為是當時經遠艦上75毫米機關炮,並指出該炮裝在經遠艦的尾部,“雖然東西不多,但是價值高,所蘊含的信息量非常大。”


尋找北洋海軍經遠艦:沉沒地往事,盜撈,守護,證據

在趙克豪蒐集的這批遺物中,有一大塊已經長著海螺的煤炭。“當時這塊煤炭和其他遺物一起都被堆積在港口岸邊,有一小堆,我從其中拿了這麼一塊。”趙克豪說,其餘的被附近的居民拿回家燒了。

對於這塊煤,陳悅認為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物證,也是破解北洋水師諸多公案中“煤案”的一把鑰匙。

據史料記載,1894年9月17日上午10點50分,日本聯合艦隊率先在海上發現了北洋艦隊的滾滾濃煙,並根據煙柱情況判斷為北洋水師主力,從而積極備戰。

是煤“出賣”了北洋艦隊?當時,給北洋艦隊供煤的是在洋務運動中大名鼎鼎的開平礦務局。在北洋艦隊成軍之初,開平礦務局為北洋艦隊供應的是最好的五槽(第五工作面)煤。


尋找北洋海軍經遠艦:沉沒地往事,盜撈,守護,證據

1892年,由於開平礦務局的創始人唐廷樞病故,原為醇親王奕譞侍從的張翼接手。

自張翼上任後,供應北洋水師的煤由優質五槽煤改為八槽煤了。這八槽煤,煤質惡劣,“渣滓甚大”,燒起來煤灰極多,濃煙衝頂,更主要這種煤燃燒後產生的動力不足,對軍艦動力設備損害極大。

在甲午戰爭前後,丁汝昌曾多次向張翼抗議,同時向李鴻章投訴。但抗議沒有起到任何效果,直到甲午海戰結束,北洋艦隊煤倉裡裝載的依然是八槽煤。

“這塊煤,只有一塊,無法判斷出當時經遠艦整體的用煤情況,但是這塊煤為我們指出一個方向,可以把經遠艦的煤都打撈出來,有足夠多的樣本,就可以測驗出這批煤的品質和成分,就可以對當時的有關說法進行印證了,”陳悅說,“這就是歷史研究中實物的重要作用。”

水下拍攝

2014年8月份,我再次來到遼寧黑島,聯合國內知名水下攝影師慨文,潛入海底,用鏡頭記錄下了這艘沉艦的水下影響。這是繼120年前“經遠艦沉沒”最後一張遺影后,關於經遠艦最新的一組照片。

黑島當地漁民姜世衛是本次尋訪的嚮導。

當時,姜世衛最近一次下水看到沉艦是在2014年三四月份的時候。姜世衛說,這次下水的時候,依然能夠清晰地看到艦體,大約在水下13米的樣子。艦體大部分陷於淤泥之中,露出來的部分大約有二三十米長,艦體較高的部分上面已經掛滿漁網。

“(對海底狀況)不熟悉的漁船都被它掛過網。”姜世衛說,每年入秋後,海水能見度較高,是觀察這艘沉艦最好的時候。

尋找北洋海軍經遠艦:沉沒地往事,盜撈,守護,證據

老漁民姜世衛。

2014年8月26日下午六點左右,我們一行人抵達黑島。按照當地習俗,出海前一定要祭拜,祈求風平海靜、人船平安。因此我們一行人來到在黑島山頭的林永升塑像前,恭敬祭拜。

8月27日上午7點,黑島海域大霧瀰漫。這讓我們擔心當天能否完成拍攝計劃。

7點半左右,姜世衛趕來和我們會合。在碼頭稍作休整後,漁船啟動,朝著老人石海域出發。老人石,是黑島海域露出水面的一塊礁石,姜世衛說,經遠艦沉沒地點,就在老人石附近。

行船過程中,姜世衛和慨文不停觀察海水情況,行進到一半的時候,陽光刺穿大霧,視野極佳。雖然可以看到海水漲潮,但是沒有明顯的大浪,海面已經算是非常平靜了。“這次運氣好,昨天天氣預報還說今天有雨。”姜世衛。

9點,船過老人石後,速度開始減慢,船長開始按照姜世衛指揮調整方向,船停下後,姜世衛將船錨扔進水下,“我們到了”。

船停穩後,姜世衛對慨文說:“我先下水看看情況,然後你再下水拍攝。”

不到5分鐘,姜世衛游出水面,向我們招手,“就在水下,視野還可以,沉船就在船錨旁邊,我們這次找得非常準。”

隨後,慨文開始換上潛水設備,背上氧氣瓶,躍入水中。在姜世衛的指引下,兩人向沉艦游去。

又過了六七分鐘,姜世衛再次上船,他說,在瞭解了海底的情況後,慨文就讓他上船,一方面是從安全角度考慮,另一方面“我在下面把淤泥弄起來了,影響他拍攝。”姜世衛說,水底能見度不到一米,在慨文把攝影燈打開後,好了很多,看得比較清楚。


尋找北洋海軍經遠艦:沉沒地往事,盜撈,守護,證據

10點半左右,順著錨鏈我們看到慨文開始上潛的燈光,拍攝完成了。

由於海水能見度等客觀條件限制,僅能拍攝到一些局部照片,然而這已經算是史上首次。

拍攝結束後,我將照片以及一些測量數據,發送給陳悅。陳悅表示,這些照片很珍貴,“關於甲午海戰,我們有太多的東西沒有弄清楚。但是從沉船殘骸照片來看,通過實地的考察、測量再結合文獻資料,是可以反推很多歷史現場的細節。”陳悅在對這些數據進行解讀後說,“比如經遠具體的沉沒經過,以及為什麼會沉在黑島,而不是大鹿島海域,都可以反推出來。”

根據當時的探測數據,沉艦大約在水下13米的深處,艦體為斜插姿態,大部分艦體埋在淤泥之中,具體有多少,這次水下拍攝無法確認。

據日方史料記載,經遠沉沒的地方水深將近24米。


尋找北洋海軍經遠艦:沉沒地往事,盜撈,守護,證據

2014年8月拍攝的海底殘骸照片。

為何差距如此之大?這是因為,該處海底為泥沙底,經過百餘年淤積水深會變淺。另外,當時日本是否真的實地到經遠沉沒之處進行了探測也存疑。從日本拍攝經遠最後的照片來看,兩艦相距較遠。日方有可能測量的是他們當時軍艦所在的水深,然後推測經遠沉沒處的水深,這期間又會存在差距。

據姜世衛介紹,20多年來他看著經遠一點點被淤泥埋沒。

“最開始露出淤泥的艦體有幾十米長,現在只剩20多米,以前還能看到舷窗,現在都看不見了。”姜世衛說。

慨文說,此次在水中觀測的情況是,只能看到艦體的一部分露在外面,整個艦體上方基本已經是平的,只有幾塊木板豎在那裡,淤泥下面究竟還剩多少,需要專業儀器來測量。

同時,我們在駐泊的船上,回望黑島山脈,果然如趙克豪所說,黑島的山形起伏與日方拍攝的經遠艦沉沒照片上的極為相似。

雖然我們掌握了諸多關於這艘沉艦的痕跡和口述資料,但因為沒有直接的證據,仍然無法定論此處沉艦就是經遠艦。


尋找北洋海軍經遠艦:沉沒地往事,盜撈,守護,證據

可以看一下對比。

兩件“偶遇”

2014年8月27日,就在水下拍攝期間,我們在老人石海域還發生兩件“偶遇”事件,看似巧合,但卻為4年後的考古確認埋下伏筆。

8月27日中午,在我們拍攝即將離開時,遇到了國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的工作船。經過詢問了解到,船上載著的是磁力儀等儀器。

當時考古工作者原本在丹東大鹿島海域作業,聽聞老人石附近有經遠沉艦,因此到這裡進行初步探摸。對於下一步要採取什麼措施,要根據國家有關部門的統一安排。

後來在2015年,考古工作者在丹東調查的沉船被確認為致遠艦。甲午海戰時,致遠艦和經遠艦被編在一個小組。

第二件事是,我們在返航途中,再次經過老人石時,發現一艘正在工作中的漁船,老人石上還有兩人在工作。據介紹,兩人正在石礁上立碑,石碑上寫著“老人石”三字,以及“遼寧省人民政府立”。


尋找北洋海軍經遠艦:沉沒地往事,盜撈,守護,證據

4年後的2018年,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的考古工作者經過作業調查,最終確認了這艘沉船就是北洋海軍的經遠艦,這是以後要講的另外一個故事。

莊河黑島水下,

我們又見“經遠”艦。

他斑駁的樣貌已經無法辨識,

但他的每一寸肌膚,

彷彿都在講述著那場海戰的血火,

讓尋訪者為之感動,

亦忍不住為之扼腕。


尋找北洋海軍經遠艦:沉沒地往事,盜撈,守護,證據

經遠艦海底殘骸,以魚為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