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講 戰國風雲,波譎雲詭,政治變法,唯秦立之

前五講,是《資治通鑑》的第一卷,重點放在“領導力”、“選人”、“用人”等一系列問題上,也是通過“三家分晉”這個歷史事件,給了我們一個強有力的管理學的案例分析,也就是當時的MBA。

我們先看看司馬先生怎麼說的,原文:臣光曰:夫信者,人君之大寶也。國保於民,民保於信。非信無以使民,非民無以守國。是故古之王者不欺四海,霸者不欺四鄰,善為國者不欺其民,善為家者不欺其親。不善者反之:欺其鄰國,欺其百姓,甚者欺其兄弟,欺其父子。上不信下,下不信上,上下離心,以至於敗。所利不能藥其所傷,所獲不能補其所亡,豈不哀哉!昔齊桓公不背曹沫之盟,晉文公不貪伐原之利,魏文侯不棄虞人之期,秦孝公不廢徙木之賞。此四君者,道非粹白,而商君尤稱刻薄,又處戰攻之世,天下趨於詐力,猶且不敢忘信以畜其民,況為四海治平之政者哉!

這段就是講了一個“信”字,誠信立業,守信立家,致信立國。

在秦統一前的歷史大約有550年左右,大致分三個階段:1,秦襄公護送周平王東遷有功,秦立國。2,秦建國後約100年左右,秦穆公稱霸。3,秦建國400年左右,秦孝公接受了商鞅變法,從此秦進入了發展的快車道。

每一時代都不缺變法者,戰國時期尤其突出,魏國的李克變法,楚國的吳起變法,韓國申不害的變法,還有最有影響力的商鞅變法。商鞅變法不但成就了秦國統一的大業,也對未來2000多年的政治、社會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為什麼每個時代都會有變法呢?可能這就是“與時俱進”吧。下一講我們對商鞅變法進行認真的講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