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9年美國大蕭條中的胡佛:“無能”的總統,“精明”的政客


1929年美國大蕭條中的胡佛:“無能”的總統,“精明”的政客

美國第31任總統赫伯特·胡佛

要是美國評選最糟糕總統的話,第31任總統赫伯特·胡佛絕對名列前茅,因為在1929年“大蕭條”時期毫無作為,致使經濟危機大範圍蔓延,千百萬人只能像畜生那樣生活才免於死亡,胡佛幾乎成了“愚蠢”、“無能”的代名詞,“胡佛村”、“胡佛袋”、“胡佛車”的存在都是當時美國民眾對胡佛赤裸裸的嘲諷。但作為一個成功的商人、一個享譽世界的政治家、一個以444票絕對優勢獲勝的美國總統,胡佛真的是個無能的人麼?對“大蕭條”是真的束手無策,還是故意為之?

1929年美國大蕭條中的胡佛:“無能”的總統,“精明”的政客

美國第31任總統赫伯特·胡佛

胡佛的人生除了當總統那四年之外,其實一直很輝煌、很勵志,是典型的美國白人精英。1883年,9歲的胡佛成為孤兒,由叔父撫養;1895年,21歲的胡佛以優等生的身份從斯坦福大學畢業,這讓他在事業上擁有了比普通人高的起點;1898年,24歲的胡佛被派往中國開平煤礦工作,並利用八國聯軍侵華的機會和德國人德璀琳聯手,於1900年利用巧取豪奪的手段竊取了開平煤礦,這是胡佛人生第一桶金;此後胡佛在中國、緬甸、澳大利亞和美國等處開礦,到1908年他34歲的時候已經是享譽全球的富豪、礦業大亨,以精準的眼力、卓越的行政管理才能受到礦業界同行們的尊敬。

1914年一戰爆發,胡佛結束商業活動,跨入政壇,主持美國救濟委員會幫助被困在歐洲、身無分文的12萬美國人回國;一戰後胡佛被協約國首腦任命為救濟與復興署署長,主管解決歐洲戰後糧食短缺問題;胡佛還私人募集了2.5億美元,對歐洲一些國家的兒童及難民進行救濟。1919年到1921年間,胡佛一直忙於慈善活動、寫時政評論文章、進行公開演講、主持大型會議等工作中,這些工作為胡佛在世界範圍內贏得了巨大的聲望,美國學者稱他為“偉大的人道主義者”,美國傳媒界稱他為“美國的一位領袖人物”。

1929年美國大蕭條中的胡佛:“無能”的總統,“精明”的政客

美國第31任總統赫伯特·胡佛

1921年3月4日,胡佛被任命為美國商務部長,一當就是7年之久,總統換了他的職務都沒變動過。胡佛擔任商務部長期間正好是美國經濟騰飛的黃金時期,一戰中歐洲遭到重創,利用這個空窗期,美國商品和資本在世界範圍內攻城略地,經濟保持了連續的高增長。這一時期美國國民生產總值和工業生產總值超過英、法、德三國總和,美國黃金儲備佔世界一半還多,汽車成為美國家庭標配,電冰箱、洗衣機、吸塵器、電話等各種電器走進人們生活,而這些進一步加重了身為商務部長的胡佛的聲望。

1927年8月,柯立芝總統宣佈不謀求連任,美國各界要胡佛出來競選總統的呼聲高漲,有種千呼萬喚始出來的意思。胡佛的總統競選之路堪稱平淡,完全沒有能產生威脅的對手,1928年6月召開的共和黨大會上,胡佛以絕對優勢成為共和黨的總統候選人;在1928年大選過程中,胡佛僅僅進行了7次演講,沒有其他宣傳活動,就輕鬆擊敗民主黨的總統候選人,以444張對87張選舉人票入主白宮。

1929年美國大蕭條中的胡佛:“無能”的總統,“精明”的政客

大蕭條中的美國

1932年美國總統大選,胡佛因為“大蕭條”敗給了羅斯福,揹著滿身罵名狼狽的離開了白宮,但這並不是胡佛政治生涯的結束。整個二戰期間胡佛一直退居幕後,直到1945年羅斯福去世才再次出山,以共和黨元老身份參與各種政策的制定,成為共和黨保守派的首領,杜魯門、艾森豪威爾任美國總統期間,胡佛都擔任要職,有巨大的影響力。

1955年,80歲的胡佛宣佈退休,此後一邊進行慈善活動,一邊著書立說發表對於國際國內問題的看法,繼續影響美國政治;到胡佛84歲的時候,打破美國開國元勳、第二任總統約翰·亞當斯創下的記錄,成為美國曆史上離職總統中最有成就的人。可以說胡佛除了面對大蕭條時毫無建樹之外,在經商、從政、學術等領域都很出眾,胡佛從來不是一個無能的人,在大蕭條時的表現不過是因為“政治”罷了。

1929年美國大蕭條中的胡佛:“無能”的總統,“精明”的政客

美國大蕭條中的“胡佛村”

要弄明白鬍佛的行為,就要先明白他所在的美國共和黨。美國前身是英國的北美十三州殖民地,是作為英國的糧食和工業原料生產基地存在的,因此當時的發展主流是農牧業和種植園,工商業不發達。1775年至1783年美國獨立戰爭的領導人以及《獨立宣言》上的簽名人基本都是種植園主和農場主,美國獨立建國之後這些人自然佔據美國政壇主流。但隨著美國工商業的不斷壯大,工商業主們和種植園主們的利益發生衝突,工商業主們要在政治上發出自己的聲音,這才有了1854年美國共和黨的組建,可以說工商業主是共和黨的基本盤,亞伯拉罕·林肯就是共和黨出身的首位總統。

從1896年共和黨人威廉·麥金萊當選美國總統開始,共和黨的政策就越發傾向大公司、壟斷財團,同樣共和黨出身的哈定、柯立芝、胡佛三任總統都在延續相同的政策,維護大財團在各自領域的壟斷地位。“危機”從來都是危險和機遇並存,經濟危機對於普通人、資金緊張的中小公司自然是危險的;對於實力雄厚的大財團卻是能廉價收攏技術、人才,搶佔市場,鞏固壟斷地位的好機會,有時候這幫壟斷財團甚至於會人為製造經濟危機,在這幫“大鱷”吃飽之前,他們可不在乎民眾的死活,1929年“大蕭條”時也一樣。出於共和黨一貫的立場,胡佛就不能去解決經濟危機。

1929年美國大蕭條中的胡佛:“無能”的總統,“精明”的政客

羅斯福

另外胡佛身為一個政客,出於自身利益考慮,面對“大蕭條”也要裝傻。胡佛一直主張“自由放任”政策,說白了就是政府少插手、甚至於不插手經濟運行,讓公司自由運轉,這種主張自然獲得了佔據壟斷地位的大財團的支持,因為政府不插手,大財團就能為所欲為了。大公司、大財團就是胡佛從政的基本盤,正是有了這些人的支持,胡佛一路官運亨通,輕鬆贏得1928年總統選舉。

提到解決“大蕭條”人們就會想到“羅斯福新政”,其實“羅斯福新政”一點都不新,羅斯福實行的措施以前的總統就有用過的,主要就是兩點:一是政府直接干預經濟,限制大公司、大財團的肆意擴張,給中小企業發展空間,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二是大幅度提高稅率,讓富人繳納更多的稅負,政府再用這些錢在全國進行大型工程建設,僱傭破產的民眾,“以工代賑”。“羅斯福新政”某種程度上損害了大公司、大財團利益,羅斯福家族從西奧多·羅斯福開始就在打擊托拉斯企業、壟斷公司,和豪富階層關係本來就不好,富蘭克林·羅斯福乾脆是民主黨人,從政的基本盤也不是大公司、大財團,自然可以實行“新政”。但胡佛要是這麼幹純屬自斷臂膀,動搖從政根基,沒特殊情況總統撐死幹8年,有大公司、大財團支持的議員能幹一輩子,胡佛自然裝傻了。

1929年美國大蕭條中的胡佛:“無能”的總統,“精明”的政客

胡佛和羅斯福

政治人物沒有傻子,做的每一件“傻事”背後一定有著利益關係存在。胡佛因為“大蕭條”聲名狼藉、輸了1932年總統大選,但因為大公司、大財團的強力支持,依然是美國權勢人物,只不過從臺前轉到幕後罷了。從1938年開始共和黨慢慢扭轉了在國會中的不利地位,甚至於和民主黨中的保守派聯手限制羅斯福施政,1942年以後“羅斯福新政”的舉措大部分都廢止了,要不是趕上二戰爆發這個特殊時期,羅斯福的總統生涯很可能也是狼狽收場。

1945年4月12日,因為勞累和疾病,羅斯福突發腦溢血死在了自己的第四次總統任期內,終年64歲;而胡佛在羅斯福死後重新出山,活躍在政壇,生活美滿,名利雙收,一直活到了1964年過完90歲生日才去世。在人生這場競賽上,羅斯福和胡佛兩人真說不上誰是聰明人?誰是勝利者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