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9-1933:美國大蕭條啟示錄

1929年至1933年由美國爆發的一場經濟危機,波及整個資本主義世界,並醞釀了法西斯主義,間接促成了二戰的爆發。這場大蕭條是怎麼發生的?又是怎麼扭轉的?

1918年一戰結束後,世界各國百廢待興,美國由於地理位置等多方面原因,成為一戰勝利最大贏家,取代英國成為世界頭號經濟強國。

強者恆強。為了鞏固自身霸權地位,以及出於對本國產業的保護需要,美國在1922年後大幅度提高了本國關稅,平均關稅率達到了38.2%。

1929-1933:美國大蕭條啟示錄

美國的這個貿易保護做法,直接扼殺了歐洲經濟復甦的可能。

當時歐洲大量資本在本土找不到出路,爭相湧入美國,讓美國在1920年~1929年期間,經濟騰飛,國家主權財富成倍增長,股市十年大牛市。

繁榮之下,泡沫迅速吹大,最終迎來了美股史上最為壯觀的泡沫破裂。1929年10月,在短短几個月之內就跌去了40%,一直跌到1932年,跌幅從1929年的高點跌去了89%。史無前例。

1929-1933:美國大蕭條啟示錄

1929年美國股市黑色星期四的報道

經濟危機板上釘釘,資本市場的泡沫破裂迅速傳導至實體經濟,失業率飆升,有1500萬以上的人失業。大量美國公民外遷。

也正是因為這場危機,美國迎來了羅斯福總統。1932年11月富蘭克林-羅斯福力壓胡佛當選美國第32任總統,並且連任3屆。

1929-1933:美國大蕭條啟示錄

美國第32任總統富蘭克林-羅斯福

面對危局,羅斯福大刀闊斧地進行一系列改革,歷史上被稱為“羅斯福新政”。其中就包括1933到1937年的去槓桿。美國經濟在羅斯福的領導下,再一次騰飛。繼續穩坐頭號強國。

但歐洲就沒這麼幸運,由於經濟危機造成了創傷加劇了各種意識形態的矛盾,法西斯納粹德國在希特勒的領導下蠢蠢欲動,最終引發了二戰。

今天,世界似乎又走到了十字路口,一場由小小的病毒引發的全球危機已初露端倪,危機會怎麼發展?各國將採取什麼措施?誰將力挽狂瀾?到目前為止,美國顯然已無能為力,它能做好本國的工作就不錯了,下一個頭號強國似乎已登上歷史的舞臺。我們忘不了曾經出土的那塊漢錦上的文字:“五星出東方,利中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