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死韓瑗:“打壓”關隴集團的外殼下,隱藏的卻是直臣的艱難處境

導語

韓瑗,字伯玉,京兆三原人,按後世對關隴集團的劃分,韓伯玉屬於關隴集團出身。官宦世家,貞觀年間任兵部侍郎,高宗初年任丞相,顯慶年間接連被貶,

皇帝以謀反罪下詔處死,韓伯玉未接到詔書便悲憤而死。

高宗並不是昏暈無道的皇帝,顯慶年間與韓伯玉結怨的武則天也沒有大權在握,那麼為什麼會處死官宦世家的韓伯玉呢?有一種解釋是關隴集團的利益鬥爭,而韓伯玉的死宣告了關隴集團的失敗。

01

我們先來看什麼是所謂的關隴集團。關隴集團是由陳寅恪先生命名的一個政治集團,有一個特徵叫“入則為相,出則為將”,而確定是否為該集團成員,只有一點參考:關隴地區胡漢名有武力有才智者。簡單理解,所謂的關隴集團就是指,源自北魏時期的關隴地區有能力的胡、漢民入朝為官維護關隴地區利益的政治集團。

處死韓瑗:“打壓”關隴集團的外殼下,隱藏的卻是直臣的艱難處境


而韓伯玉之出身,似乎附和關隴集團的人員特徵,但實際上並非如此,而且將韓伯玉朝堂上奏立太子、抗廢皇后,也並不是所謂關隴集團的利益鬥爭。

有兩點根本原因,第一,隨著大唐帝國的逐步建立,關隴集團已是名存實亡,內容詳見關隴集團解析篇。第二,韓伯玉並沒有和關隴集團有延續利益關聯,且與之一道被懲處的,如高宗舅長孫無忌、朝中元老褚遂良、王皇后的舅舅中書令柳奭等人,也並非所謂關隴集團中人,反而有另一重身份:外戚。

注:歷史學家雷依群的《論關隴集團》指出,隋文帝時關隴集團已經退出歷史舞臺。

如此一來事情就清晰了不少,高宗處死韓伯玉等人,並不是為了打壓關隴集團,因為這種舉動無效。那麼打擊關隴集團的外殼下,又隱藏著什麼貓膩呢?通過比較分析,筆者認為處死韓伯玉的背後,隱藏著的其實是直臣的艱難處境。

處死韓瑗:“打壓”關隴集團的外殼下,隱藏的卻是直臣的艱難處境


02

談及直臣,唐有直言不諱的魏徵,明有大罵皇帝的海瑞,而這些人在無論是在民間還是在學界,都享有很高的評價。而實際上的直臣,卻遠不止這兩位,在大唐王朝,出現了一波“直臣潮”,即朝中直臣滿堂的現象。

先簡要地總結一下何謂直臣,直臣有個突出的特點,直言不諱。考量標準有三個,要麼為了江山社稷,要麼為了超綱風紀,要麼為了黎民百姓,總之是一旦有什麼不妥之處,直臣都會向皇帝上書痛陳厲害,要麼委婉,要麼強烈,總之是不管是否皇帝樂意,直臣是不會將皇帝個人好惡納入考量標準的。

也正是由於直臣的這一特點,在古代封建王朝前期出現了皇帝與直臣合則兩利、分則敗亡的現狀,昏君以個人好惡凌駕與國家之上,直臣難存,是敗亡之象。唐太宗查納雅言,鼓勵直臣積極進言,於是乎貞觀之治名貫古今。

處死韓瑗:“打壓”關隴集團的外殼下,隱藏的卻是直臣的艱難處境


唐太宗對直臣的寬容與放縱,使得不少正直的官員步入朝堂,同時朝中官員也備受薰陶,而太宗死後,這些人都成為了高宗一朝的骨幹。

高宗不同於太宗,他更喜歡無拘無束,然而大臣並不會容忍與他,接連牴觸皇帝,高宗怎能忍受的住呢?韓伯玉便是直臣之一。

03

高宗朝有一場廢后風波,即皇帝日益寵幸武媚娘而書院王皇后,逐漸萌生廢后改立武媚孃的念頭,但卻得到了一大批朝臣的反對,注意多是當朝宰相,如長孫無忌、褚遂良,又如韓伯玉、柳奭。

我們先來看看這些人的朝中地位,以及相應的權力發配。長孫無忌是老牌外戚,高宗的舅舅還是大唐王朝的元老,太宗駕崩後他以元舅身份居朝輔政,地位尊崇。褚遂良同為託孤輔政大臣,後官拜尚書右僕射大權在握,地位與長孫無忌不相上下,舉足輕重。韓伯玉,官拜侍中,又為太子賓客,是名副其實的宰相,此外還有柳奭,曾任中書令,實為宰相之首,後遷吏部尚書。

處死韓瑗:“打壓”關隴集團的外殼下,隱藏的卻是直臣的艱難處境


注:《舊唐書》、《新唐書》皆有所載。

顯然,這場轟轟烈烈的廢后風波,遭到了兩位輔政大臣的反對,大權在握的褚遂良更是言辭激烈,使皇帝難堪。元舅長孫無忌,這位地位尊崇的大臣也支持褚遂良的表態,表示不同意廢后,這二人的表態無疑是給高宗潑了一盆冷水。

如果這樣就完了,倒也無傷大雅,但實際上還沒有結束,還有一個沒有發言的人,司空李績,就在幾個宰相強烈反對皇帝的時候,司空李績發言道:廢不廢是皇帝的家事,不應該問外人。

這一番話,徹底將褚遂良推入了深淵,皇帝對這些反對自己的直臣,也越發得不滿,同時將這一切都牽扯到了皇權受損的層面。高宗當政以來,朝政多由那些元老大臣們處理,皇帝多是充當一個簽字頒佈的角色,同時還要受這些直臣的監管,年輕氣盛的皇帝大都不願如此。

處死韓瑗:“打壓”關隴集團的外殼下,隱藏的卻是直臣的艱難處境


04

現如今廢立皇后,皇帝本應該自己做主,但卻要徵求宰相們的意見,以高宗拿來參考的太宗李世民為比,李世民會受到宰相們這般的轄制嗎?當然不會。此時,同為元老大臣的司空李績一番話,無疑是火上澆油,皇帝頓時明白了這些大臣如若不除去,自己永遠無法做到

大權獨攬、言出法隨。

而直臣,被太宗的寵幸衝昏了頭腦的直臣們,並沒有意識到這種群起而攻之的現狀,對現任皇帝造成的心理創傷有多嚴重,而當高宗明白這就可以直接下詔做主的時候,宰相們已經反對️無效了,而且剩下的是皇帝秋後算賬。

秋後算賬第一人,便是大權在握而且衝撞皇帝言詞激烈的褚遂良,貶官外放是管用手法,高宗當然照用不誤,立即下詔貶褚遂良為潭州都督。除了褚遂良外,衝撞皇帝的還有一人,就是韓伯玉。

處死韓瑗:“打壓”關隴集團的外殼下,隱藏的卻是直臣的艱難處境


褚遂良進言頗有死諫的色彩,用額頭上的鮮血進言,而韓伯玉則是用眼淚去進言,高宗廢王皇后,韓伯玉哭阻止皇帝,第二天哭得更厲害了。如果說褚遂良是讓皇帝著急,那麼韓伯玉一定是讓皇帝受氣。貶官褚遂良,韓伯玉又上書為褚遂良求情:

遂良可謂社稷忠臣,臣恐以諛佞之輩,蒼蠅點白,損陷忠貞。

這種情況下皇帝的想法是什麼呢?當然是覺得朕沒貶你韓伯玉,你還來勁了。

隨後,在李義府等人的誣告下,褚遂良又被貶謫,韓伯玉也慘遭貶官。緊接著,這些昔日直言不諱的輔政大臣,全被冠以“謀反之罪”,而隨著韓伯玉的死,一切也都塵埃落定。

處死韓瑗:“打壓”關隴集團的外殼下,隱藏的卻是直臣的艱難處境


從事件的整個經過不難看出,韓伯玉的死並不是皇帝在打擊關隴集團,而是高宗為了獨攬大權、令出必行而對直臣們打壓下的產物。韓伯玉之死的背後,隱藏著的的確是直臣們的艱難處境,也預示著一個展現時代的來臨。

參考資料:《舊唐書》、《資治通鑑》、《新唐書》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