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神話發源地,古建築全國一半在這裡,不是陝西西安

您一定聽過,女媧補天,精衛填海這些傳說,這些遠傳說有個共通點,就是源於同一個地方,古時稱為“上黨”的山西省長治市,長治位於山西東南部,太行山南段,是山西河北河南三省交界處,傳說歷史之外,長治更是隨處可見的地面古建物聚落,全國的地面古建築超過50%都散佈在長治,歷史久遠,可以追溯到隋代,上黨郡署的大門“上黨門”,而這也成為長治的象徵地標.

上古神話發源地,古建築全國一半在這裡,不是陝西西安

女媧補天

上古神話發源地,古建築全國一半在這裡,不是陝西西安

精衛填海

清代以前的地面古建築,這裡有3580 處 ,長治佔山西的百分之七十,山西佔全國的百分之七十 ,長治的地面古建,可以說全國的百分之五十。

山西是古建大省,而長治正是歷史人文,深厚積澱中的最佳見證,古時候的長治有另一個名字,叫“ 上黨” ,東漢著作《釋名》寫道,“黨,所也,在山上其所最高,固曰上黨也“,黨就是結盟的意思,與天結為黨,稱之為“上黨”,上黨指的是太行山最高的地方,自古以來為兵家必爭之地,有“得上黨可望得中原”之說,現在在長治城區看到的上黨門,建於隋朝的上黨門,歷經唐代李隆基,任路州別駕的鼎盛時期,之後卻遭逢北宋戰亂,毀於兵禍,直到明朝重新修建,這座門樓才得以保存至今。

上古神話發源地,古建築全國一半在這裡,不是陝西西安

上黨門

上古神話發源地,古建築全國一半在這裡,不是陝西西安

上黨門

上古神話發源地,古建築全國一半在這裡,不是陝西西安

上黨門

上古神話發源地,古建築全國一半在這裡,不是陝西西安

上黨門

上古神話發源地,古建築全國一半在這裡,不是陝西西安

上黨門

上古神話發源地,古建築全國一半在這裡,不是陝西西安

上黨門

瓦和磚保留了原來的明朝的原汁原味,一磚一瓦屋簷斗拱,留存下的是上黨歷史,在長治,還有一處狹小的觀音殿堂,卻蘊藏著大而全的宗教文化,位在長治郊區的觀音堂,創建於明萬曆年,距今已有4 百多年曆史,不可思議的是,在主殿觀音殿內的塑像,有的設在壇上,有的懸於空中,超過5百尊。

上古神話發源地,古建築全國一半在這裡,不是陝西西安

上古神話發源地,古建築全國一半在這裡,不是陝西西安

上古神話發源地,古建築全國一半在這裡,不是陝西西安

明萬曆年間的,兵部侍郎郜欽,他母親就是一個很虔誠的人,喜歡全國各地跑著燒香拜佛,但是隨著年紀的增長,郜欽為了不讓老母親來回東奔西跑,就把有知度較高的神仙幾乎都是全部請到這一個殿內,

殿堂內主尊是三位觀音,但抬頭仰望,由左至右便能看見,孔子釋迦牟尼和老子,南北兩側牆面上,也佈滿三教人物,每個塑像刻畫入微,尤其數百尊的" 懸塑“,展現出高超精湛的雕塑藝術, 原本只是明代一位孝子建造的家廟,卻反映儒釋道三教融合的宗教意蘊,但其實最初的塑像有超過千尊,因歷史久遠,懸塑保存困難,至近代僅存5 百餘尊,在文革時期,附近村民為了保睡塑像,更是煞費苦心,

當時是本土的老百姓,在上方三堵供臺上面,起了三堵牆,把這個塑像就全部放到一個封層當中了,村民的智慧,留下了巧奪天工的雕塑,也記錄了明代上黨地區人們的宗教信仰,小小殿堂內,是一部數百年的宗教史,在這些古建物中,還有座寺院,保存了宋代塑像的經典之作,走進法興寺圓覺殿,殿內環簇宋代彩塑十二圓覺像,神態莊重,造型優美,被公認為難得一見的彩塑作品 ,尤其這尊思維普薩,更是經典中的經典,

上古神話發源地,古建築全國一半在這裡,不是陝西西安

上古神話發源地,古建築全國一半在這裡,不是陝西西安

上古神話發源地,古建築全國一半在這裡,不是陝西西安

首先它這個題材,是取材於魏晉的,所以整個形態可以看到,非常深刻的魏晉時期的這種帶有思辨色彩的韻味,體態看上去特別的飽滿圓潤,有唐的豐滿唯美的這種感覺,尤其是眉梢眼角手勢,給人一種非常內斂細膩的感覺,這是宋代所獨有的。

魏晉的思辨色彩,唐代的雍容典雅,宋代的內斂情懷,三朝精華在一尊塑像上,完整體現,這讓法興寺十二圓覺像,被稱為" 宋塑轡薩之冠“,漫步法興寺,還能看見這座用玻璃罩著青石雕刻的石塔,塔身呈八角形,高約2.58 公尺,這座唐代的燃燈塔,至今已有1200多年曆史,相傳點燃佛燈,無論東西南北風,佛燈永不熄滅,因此又稱“長明燈”,法興寺的長明燈,是現存燃烴塔中,最華麗的一座,也是研究盛唐浮雕藝術,最珍貴的實物遺存,法興寺三絕,燃燈塔十三圓覺像,還有就是這一踏進山門就映入眼簾的舍利塔,在印度是以佛塔為中心,那麼在中國,以大雄寶殿為中心,那麼在以塔為中心,到以殿為中心的過渡,法圓寺就是這麼一個過渡的一個點,法興寺的舍利塔,在佛教建築上,具有里程碑意義,外型構造在我國古塔中絕我僅有,所以它具備了殿的方正之感,樓的層次之感,塔的錯洛之感,以及堡的堅寶之感,集塔殿樓堡,四種造型於一身,“四不像”的似是而非,正如同佛家所說的“無相”,一座建築,除了是時代的見證,也體現骨時人們透過文物,傳達意涵的深謀遠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