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攻堅】促貧困戶就業 於都縣一直在行動

辦技能培訓班、開春季招聘會、到扶貧車間做交流。于都縣積極開展相關培訓指導工作,幫助該縣貧困戶群體解決就業難問題。


1

2019年9月

于都縣召開貧困勞動力麵點技能培訓班

【脫貧攻堅】促貧困戶就業 于都縣一直在行動

2

2020年1月

于都縣縣召開春季勞動力招聘會

【脫貧攻堅】促貧困戶就業 于都縣一直在行動

3

2020年3月

2020年3月,疫情防控風險降為三級響應後工作要求,于都縣就業局技術人員在就業扶貧車間指導開工復工工作。


為積極應對新冠疫情對當前勞動就業產生的不利影響,促進貧困勞動力就業增收,于都縣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脫貧攻堅,聞令而動、創新舉措、狠抓落實,有效地促進了貧困勞動力就業。截止到3月31日,于都縣7.366萬名有就業願望的貧困勞動力中,已實現就業6.96萬人,佔有就業願望貧困勞動力總數的94.5%,全縣有勞動能力和就業意願的貧困家庭基本實現至少1人就業。于都縣的主要做法是:


堅持“三動”聯合

確保貧困勞動力就業工作“領導有力”


高位推動


將就業扶貧作為全縣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工作來抓,高位推動貧困勞動力就業工作。疫情防控以來,先後多次開會專題研究,打出疫情防控期間“就業扶貧組合拳”,及時解決就業扶貧工作遇到的困難和問題,保障就業扶貧各項工作順利開展,于都縣上下迅速形成了政府主導、部門協作、社會參與、齊抓共管的就業扶貧工作格局。


宣傳發動


通過網站、手機報、“于都發佈”公眾號、微信、電話、短信、上戶等方式,廣泛宣傳總書記對貧困群眾的關心關懷,廣泛宣傳中央、省、市、縣對貧困群眾就業的系列優惠政策,讓貧困群眾時刻感受到黨委政府的溫暖。將縣委書記、縣長《致外出就業人員的一封信》、于都招工宣傳片《長征出發地的召喚》、于都園區企業用工通告等就業用工宣傳鏈接、圖片、文字宣傳推送至每一戶有勞動力的貧困戶家中,積極引導貧困群眾到于都縣園區企業就業。


督考促動


將應對疫情影響推進貧困勞動力就業工作納入年度高質量發展考評體系,並與各鄉鎮、縣直各單位年終績效考核直接掛鉤,確保人員到位、責任到位、工作到位、效果到位。層層壓實掛點鄉鎮縣領導、“大村長”、幫扶單位、駐村工作隊、第一書記、村組幹部和廣大幫扶幹部責任,將履職盡責情況納入當前脫貧攻堅掛牌督戰重要內容,有針對性地進行明察暗訪,對沒有完成就業扶貧工作任務的單位和個人,按不同情形進行追責問責。


堅持“三級”就業

確保貧困勞動力就業工作“乾貨滿滿”


進園入企就業


在對標執行省市政策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大獎補力度,出臺了一系列促進貧困勞動力就業獎補政策,其中針對積極外出就業的貧困勞動力獎補措施4條、針對企業帶貧復工就業獎補9條,除全面執行省市政策所需資金外,還另外拿出近1億元的真金白銀提高獎補,推動企業復工復產。目前,于都縣160家規模以上企業、65個蔬菜基地、51家商貿企業已100%復工,為園區招工重點服務企業新招員工5930人。同時,加大縣級配套優惠政策,進一步放大就業扶貧“溢出”效益。比如,給予就業補貼、包車接送或報銷車費、伙食費;對在企業簽訂一年以上合同穩定就業3個月以上的貧困勞動力,除享受市政策規定的1000元一次性就業補貼外,還規定園區企業、扶貧車間、農林企業內的貧困勞動力,可享受2000元以上的一次性就業補貼和每月300元不超過1800元的以工代訓補貼等。這些政策“組合拳”讓貧困戶得到了實實在在的實惠,讓用工企業看到了算得出來的效益,大大激發了用工企業招用貧困勞動力的積極性。


就近就地就業


發揮扶貧車間、扶貧產業基地、駐村農林企業等當地就業渠道優勢,讓貧困群眾真正在家門口就業。目前,85個扶貧車間中已全面復工,復工率達到100%,吸收勞動力3097人,其中貧困勞動力676人。同時,大力開發公益性崗位,平均每個行政村新開發6個公益性崗位,比省市政策多開發了1100多個。整合就業補助資金、光伏扶貧村級收益資金和其他涉農資金近1800萬元,按照平均每個行政村新增6個公益性崗位的要求,新開發一批農村衛生保潔員、農機農技協管員等就業扶貧公益性崗位2140餘個,專門用於安置有勞動能力和就業願望的就業困難建檔立卡貧困戶家庭成員,對因疫情影響產生的“零就業”貧困家庭進行託底安置,確保“零就業”貧困家庭在公益性崗位就業援助下實現動態清零。


田間地頭就業


隨著農村青壯年勞動力大量外出務工,各地土地拋荒嚴重,水稻種植面積日益減少。今年以來,更因受疫情影響,部分貧困勞動力滯留在家未及時就業。針對這種情況,于都通過大戶規模領種和開發公益性崗位,對全縣耕地、勞動力等資源進行了優化分配,鼓勵種糧大戶出資租用貧困戶的閒置土地,形成集中連片規模化種植,並僱用貧困戶進行勞作,既解決了部分貧困戶因外出務工導致土地撂荒的問題,又為滯留在家的貧困勞動力提供了工作崗位。受種糧合作社聘用的貧困勞動力,除獲得工資性收入外,每月享受100元工資補貼,疫情影響期間每月疊加補助100元;被聘為種糧就業扶貧公益性崗位的貧困戶,每人每月可獲得700元的工資收入。此外,因為參加種糧生產,男女不限,老少不限,上至70歲以上的身體健康老人,下至義務教育學生,都可力所能及的參與,既實現增收目的,又鍛鍊身體,還接了地氣,一舉多得。


堅持“三重”服務

確保貧困勞動力就業工作“精準精細”


就業信息精準推送


在於都政務網、鄉鎮電子顯示屏、村就業服務平臺、微信群、微信公眾號、短信等平臺發佈招工需求,幫助其在已復工企業選擇合適崗位及時就業,或在暫未復工企業通過線上招聘預訂崗位。同時,在對全縣貧困勞動力就業情況全面摸排的基礎上,將能夠外出、願意到工業企業務工的未就業人員信息推送給有用工需求的園區企業,採取“一企包一鄉”的方式,精準對接未就業貧困勞動力,實現雙向推送、雙向選擇,確保貧困群眾穩定就業。


幫扶幹部全程服務


規定每名幫扶幹部必須選送1名有能力有意願的貧困勞動力到縣工業園區應聘,凡貧困戶家庭中出現有勞動能力又有務工意願的貧困勞動力賦閒在家的,將倒查幫扶幹部責任。幫扶幹部積極行動,通過專車接送、“一對一”送崗進村等活動,力促貧困勞動力就業復工。截止目前,已選送1.5萬餘人次參與企業招聘,招收新員工近7000人,其中貧困勞動力1257人。通過幾千名幫扶幹部的充分攪動,全縣企業招工和就業復工氛圍持續升溫,就業復工率不斷增加。


培訓管理動態跟進


一方面,抓好培訓引導。于都縣在貧困勞動力培訓中,開設了“轉移就業引導性培訓”項目,該培訓項目在對貧困勞動力進行就業意識教育同時,還專門向貧困勞動力介紹園區企業用工環境、就業政策、企業風采等,並由企業現場推介就業崗位,同時要求企業做好崗前培訓,確保選送一批、穩崗一批、增收一批。另一發面,抓好動態管理。在全縣每個行政村都有一名村級勞動保障協管員,常年為貧困勞動力提供就業信息和崗位推介服務;同時把推薦貧困勞動力向園區企業就業列入幫扶幹部入戶幫扶重要內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