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誌於都」於都縣銀坑鎮的紅色文化

一、革命舊址

于都縣銀坑鎮原列為革命舊址的有:中央後方保管處舊址、平安毛澤東舊居、紅一方面軍司令部舊址、朱德舊居——銀坑圩怡昌祥煙店 、中央兵工廠舊址、江西省黨政機關舊址、中共勝利縣委、勝利縣蘇維埃政府舊址。新發現的革命舊址有:周慶村“東華山毛澤東舊居”、琵琶村雞婆窩“雩北特區修械所舊址”、銀坑村桐子窩“方槐故居”、坪腦村井頭“陳芳彩祠(紅軍標語)”等,先後列為于都縣不可移動文物。

「方誌于都」于都縣銀坑鎮的紅色文化


中央後方保管處舊址——竹篙寨 位於年豐村,是一處平地崛起的石灰岩溶洞,因外形酷似竹篙,故名“竹篙寨石洞”。洞口座北朝南,洞內有數個自然形成的小石洞相連,中間的大洞深而廣,大洞面積700多平方米,總面積2275平方米,高1至幾米不等,可容上千人。洞內有水,沿洞壁上攀至天心岩,可直通山頂及山後。1929年,中共雩北特區革命軍事委員會在此設後方保管處,存藏各種作戰物資。1930年7月22日,毛澤東、朱德率領紅軍從福建長汀出發,路經平安村時,特地視察了此石洞。稱讚說:“平安地區的人民革命熱情很高;這個村子周圍是高山,山上產煤;石洞大又有水,能住上一個團的兵力,把糧食物資搬進石洞,可以和敵人作戰一、二個月;這裡作為革命根據地的大後方,很好!”並對石洞的擴建、加固作了具體部署。石洞的左側與後面山腰部增設了碉堡。從此,竹篙寨石洞改作中央後方保管處,成為中央蘇區時期的一個重要軍械、戰備物質的中轉站,直至1934年冬,為打破國民黨的“圍剿”和支援中央紅軍的戰略轉移提供了堅實的物質保障。1978年,江西省政府撥款按原貌修復,縣博物館派出專人管理,於1979年陳列開放。1982年9月24日,經于都縣人民政府批准,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12月18日,江西省人民政府公佈為江西省文物保護單位。2014年12月30日,江西省文化廳、省文物局將“竹篙寨中央後方保管處舊址”列為“贛南原中央蘇區革命遺址保護工程項目”。

「方誌于都」于都縣銀坑鎮的紅色文化


平安毛澤東舊居 位於年豐村老屋組,2018年10月9日被縣政府於府字706號公佈為第六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930年6月下旬,毛澤東和朱德率領紅軍從福建省長汀去興國途經平安村,住在張德印民居內。在此期間,兩人特意視察了竹篙寨石洞(當時作為雩北特區後方保管處),此後改做中央後方保管處,朱德對竹篙寨的擴建加固做了具體部署。1931 年7月,毛澤東率領紅軍從福建省建寧出發,繞道千里,會師贛南興國,再一次來到這裡,聽取了保衛竹篙寨的戰鬥情況,還檢查了雩北區三鄉政府的工作。民居坐北朝離,由門樓、後廳及兩側偏房組成。門樓坐西朝東,面闊29.8米,院深18.3米,房屋進深18.3米,總佔地面積1081.74平方米。磚砌四柱三間三樓式,面闊5.5米,厚0.8米,高6米。門框門額橫鐫“鵑印重光”,上塑八仙過海、麒麟、雙獅、福祿二仙等紋飾,字跡、紋飾剝落嚴重。前廳全毀,後廳重修。兩側偏房為土木結構,損毀嚴重。 2012年5月25日,縣文化和廣播電影電視局公佈“張德印民居”為于都縣不可移動文物名錄。

紅一方面軍司令部舊址

位於營下村牛角組,2018年10月9日縣政府於府字706號公佈為第六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931年7月22日,紅一方面軍從福建省建寧出發回師贛南到此駐紮,朱德在此指揮第三次反“圍剿”前期戰役,並於24日發佈《消滅由賴村進攻之故》的命令。舊址為肖國亭民居,坐北朝南,一進二廳,土木結構,設有院落。面闊11.3米, 進深18.2米,院深11米。佔地面積136.5平方米。2015年12月30日,省文化廳、省文物局將“紅一方面軍司令部舊址”列為“贛南原中央蘇區革命遺址保護利用工程項目”。

朱德舊居——銀坑圩怡昌祥煙店 位於銀坑圩老街,座西向東,磚木結構,十字廳,左右有廂房,面闊17.2米,進深16.4米,總面積為280平方米。1929年4月19日,朱德率領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一、二縱隊,從於都縣城出發來到銀坑。朱德住在這裡,接見了橋頭地區數十名青年,出席了中共雩北特區委在牛崗尾腦召開的群眾大會。會上,朱德作了重要講話,號召貧苦農民積極行動起來打土豪分田地。1973年由縣博物館按原貌修復。于都縣人民法院銀坑法庭曾在此辦公。

中央紅軍兵工廠舊址 位於銀坑村萬壽宮寺廟。1932年2月,中央紅軍兵工廠從興國縣蓮塘搬遷到這裡,有工人150餘名,專門生產槍和子彈,供應紅軍前方作戰需要。於1934年4月遷往瑞金崗面圩。

江西省黨政機關舊址 位於平安村。1931年12月,江西省黨政機關遷來平安寨,中共江西省委機關駐羅化旺房,江西省蘇維埃政府機關駐寶珠祠。於1932年春遷往寧都縣城。

中共勝利縣委、勝利縣蘇維埃政府舊址 位於銀坑鎮平安村社裡坪20號。舊址為羅氏民居,十字廳,坐西北朝東南,土木結構,灰瓦蓋頂,總面積427.7平方米。1932年1月,中國工農紅軍攻克上寶土圍後,在馬安上寶的排腦成立了中共勝利縣委、勝利縣蘇維埃政府。同時,選擇平安區社裡坪為縣機關駐地,並於月底遷入辦公,領導勝利縣人民開展土地革命、政權建設、創建地方武裝和參軍參戰、發展生產等工作。同年12月,勝利縣機關遷入銀坑圩,縣委機關駐鍾良佳祠(今電影院址),縣蘇維埃政府機關駐方屋王家祠(今糧管所舊址)。1934年10月紅軍北上抗日時,縣委、縣蘇維埃政府撤離銀坑圩。2004年9月公佈為于都縣文物保護單位,2012年1月12日于都縣人民政府為于都縣文物保護單位“中共勝利縣委、縣蘇維埃政府舊址”立碑。

「方誌于都」于都縣銀坑鎮的紅色文化

二、革命文物

公 文 《雩北區緊急通知(第三號),關於打馬鞍石、上堡、狗頸等地的準備》系毛邊紙刻印件,2頁4面,長11釐米,寬12釐米。文件破損,但字跡可辨。發文時間為1931年7月1日晚12時。主要內容是:為了配合紅三軍七、九師攻打馬鞍石、上堡、狗頸等土圍,要求各級黨團組織和蘇維埃政府派出工作人員、挖煤工人,組織破壞隊、擔架隊、輸送隊、慰勞隊等,配合主力紅軍,迅速消滅反動土圍。現存縣博物館。

《雩北區蘇維埃政府通知(第一號)》:1931年6月20日,雩北區蘇維埃政府主席洪昌繆簽印的《雩北區蘇維埃政府通知(第一號)》。現存縣檔案館。

《勝利縣蘇維埃政府佈告(第一號)》系毛邊紙刻印件,長37.5釐米,寬28.5釐米。為1934年勝利縣蘇維埃政府印發的六言體佈告,內容是宣傳白軍士兵掉轉槍頭,同紅軍聯合起來一致抗日。現存縣博物館。


證 件 《勝利縣總商店集股證》10件,現存縣博物館。《清鄉證》:1930年7月8日,雩北區蘇維埃政府主席鍾品三、清鄉委員會主任林子文發給張萬興的清鄉證。“茲查張萬興一戶,男二丁,女四口,經清鄉委員會調查,並無反動嫌疑,特發此證。”現存縣檔案館。(見圖)

印 章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江西省勝利縣執行委員會總務處》、《雩都縣東區銀坑鄉革命委員會印》、《勝利縣平安區工會聯合會上下謝鄉總支委員會》等印章,現存縣博物館。

標 語 蘇區紅軍標語分佈在平安村慈雲寺和張氏宗祠。慈雲寺牆上“紅軍捉滅張輝贊進攻蔣介石就是為了白軍弟兄謀利益”,張氏宗祠內“向北發展”、“粉碎敵人第四次圍剿”、“士兵不打士兵,窮人不打窮人”、“優待白軍俘虜,醫治白軍傷兵”、“優待紅軍家屬”等。

「方誌于都」于都縣銀坑鎮的紅色文化


三、革命故事

毛澤東在東華山的故事 位於周慶村的東華山,與瑞金市瑞林鎮交界,山上建有東華山寺。1931年11月下旬,毛澤東曾在此生活工作一個多月(此事實仍有爭議)。

1931年11月7日,中華蘇維埃第一次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在瑞金葉坪勝利閉幕,毛澤東當選為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主席。當月下旬,因“政治因素”和毛澤東的“身體因素”,中央決定讓毛澤東離開工作崗位“休養”。毛澤東便帶著警衛班人員來到臨時中央政府總務處為其找好的東華山“休養”,毛澤東住在寺裡的左耳房。毛澤東來到東華山後,名義上是“休養”,他卻在這裡教戰士學文化,找群眾搞調研,思謀軍隊和國家之大計。

毛澤東來到東華山的第二天一早,他就召集警衛戰士開會,要大家討論一下,怎樣度過在東華山的時間,警衛們正好頭天議論過這問題,便異口同聲地說:“保衛主席安全,讓主席休養好!”毛澤東望著大家笑問道:“還做些什麼事呢?”見大家一時語塞,毛澤東就說:“我提個意見,大家考慮考慮……”原來,毛澤東想到窮苦人出身的警衛戰士還沒有受教育的機會,將來難以擔當更大的責任,便有心利用這個機會,教大家學習文化,瞭解時事。聽了主席的一番話後,戰士們一時不知如何回答是好,既是想學文化更怕影響主席休養。有人說:“這怎麼行?主席,您是來休養的,如果教我們學文化,講時事,您又會休息不好,我們的任務也沒有完成啊!”毛澤東針對警衛戰士怕因此而影響自己休養的顧慮,坦然說:“你們不要為我擔心。休養是多種多樣的,如果你們都認真學習,成績好,我的心情就愉快。心情一愉快,不就休養好了嘛。”他還給大家制訂了一個學習計劃:每天上午學習兩個小時的文化,下午學習兩個小時的時事,晚上自習一個小時。主席還將學習時間和內容寫在紙上貼起來,要求大家執行。從第三天起,大家就按照主席的安排,開始了緊張而有序的學習。

「方誌于都」于都縣銀坑鎮的紅色文化


毛主席一向喜歡深入群眾,重視調查研究,倡導實事求是的毛澤東,在東華山也不例外。雖然身在高山,身體欠佳,他依然貼近群眾,做群眾的知心朋友,做群眾的貼心人,認真聽取群眾意見。有一天,警衛員吳吉清在寺廟下的山坡上遇到兩名抱著雞上山的“老表”,這兩個老表是住在山下那天特意來看望慰問毛主席的。兩位老表向吳吉清說了好多紅軍來了以後,打倒上豪,分了田地的好處。說都是共產黨、毛主席領導得好,這回是想當面感謝毛主席的。吳吉清聽後連忙說:“這可不行,毛主席身體不好,他需要靜養。”兩位老表說,那就不打擾毛主席了,但一定要吳吉清把兩隻雞帶回去給毛主席補補身體。吳吉清以紀律為由不肯收雞。經過吳吉清再三解釋,再三推脫,最後以老表按市場價收下雞錢,吳吉清才收雞的方式解決了爭執。提起毛澤東深入群眾、與群眾打成一片、親民愛民的事,1932年元宵節的下午,毛主席和警衛員來到村裡,一路與群眾打招呼,很平易近人,一位老人把他引進祠堂,祠堂裡早就擺好了連臺桌,桌面上擺了好多吃的東西,元宵飽、米果、花生、豆子、番薯幹、芋腦線、糯米酒等等,這些東西都是各家各戶自動拿到祠堂來與眾人共享,共慶元宵節的。祠堂裡熱鬧非凡,大家都說共產黨、蘇維埃和紅軍給窮苦人帶來的好處,感謝毛主席對老百姓的關心體貼。毛主席還與群眾一起觀燈、看戲,夜深了,才與群眾道別回東華山。

「方誌于都」于都縣銀坑鎮的紅色文化

毛澤東在東華山雖然可以不顧紛繁複雜的軍政要務,然而,他對兩件大事卻割捨不下。一件是日本軍國主義在繼續擴大對中國國土的侵略,還一件是幾萬紅軍攻打贛州的安危。上山沒幾天,毛澤東從報上看到當年1月28日日本軍隊突然進攻上海,上海民眾和駐滬第十九路軍將士奮起抗戰的消息。眼看民族矛盾急劇上升,中華民族救亡圖存迫在眉睫,毛澤東不顧病體難支,奮筆疾書,為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起草了《對日戰爭宣言》。莊嚴昭告天下:“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特正式宣佈對日戰爭,領導全中國工農紅軍和廣大被壓迫民眾,以民族革命戰爭,驅逐日本帝國主義出中國。反對一切帝國主義瓜分中國,以求中華民族徹底的解放和獨立。”更讓毛澤東牽掛的是紅軍攻打贛州的作戰情況,上山之前,蘇區中央局在瑞金召開會議,著重討論中共臨時中央提出的要紅軍攻打江西中心城市的問題,具體說就是攻打撫州、吉安,還是攻打贛州。蘇區中央局多數成員根據臨時中央指示,主張打贛州。贛州前線戰事失利,元宵節後的一天早晨,臨時中央政府主持工作的副主席項英冒雨趕到東華山,告訴毛澤東贛州戰事不妙,紅軍腹背受敵,並把前線發來的急電交給他。中革軍委的急電請毛澤東暫停休養,趕赴前線參加決策。毛澤東深感事態嚴重,但胸有成竹,與項英交談了擺脫困境的辦法。他送走項英後,立即讓警衛班火速整理好所有的東西,準備下山。並叮囑工作人員把借來的東西還給老表,損壞了的要照價賠償。吃過早飯,天色更加陰沉,雨點也更大了。毛澤東帶頭頂風冒雨,踏著泥濘山路,離開了東華山。

回到葉坪,毛澤東顧不得洗一把臉,連忙覆電前線指揮部,提議大膽起用兩個月前才起義、原先作為預備隊的紅五軍團,以解紅三軍團之圍。當晚,他又從瑞金出發,日夜兼程,趕赴贛縣江口前線指揮部。等他到達目的地時,前線已實施他的提議,紅三軍團順利地擺脫了險境。

(摘自福建《客家》雜誌2014年第6期、《江西民族宗教》雜誌2014年第3期,作者曾長生)

「方誌于都」于都縣銀坑鎮的紅色文化

朱德的故事 1929年4月下旬的一天,朱德總司令率領紅四軍一、二縱隊從雩都縣城出發,朝銀坑來了。

銀坑人民群眾早就熟悉朱德總司令、毛澤東委員的名字,聽到朱總司令率領紅軍要來銀坑,高興極了。在雩北區革命委員會組織下,正在為紅軍準備膳宿呢。

朱總司令率領的紅四軍一、二縱隊一到銀坑,就受到了這裡的群眾的熱烈歡迎。大嫂子們端著香噴噴的擂茶熱情地說:“紅軍同志,到家裡住吧,給你們鋪好了床,做好了飯。”紅軍同志總是感謝地說:“謝謝!”朱總司令住在怡昌祥煙店,一放下揹包,就要雩北區革命委員會幹部帶他去走訪群眾。

戰士們在銀坑圩萬壽宮祠堂作宿營地。他們將揹包打開,往地上一鋪,床就攤好了。老看了,都說睡在地上有潮溼,四月天冷呀,邀他們到家裡住。但是,為了便於部隊行動,怎能將戰士分散住呢。於是,老鄉們紛紛將家裡的床板、門板和稻草送來,給紅軍戰士鋪床,戰士們說什麼也不肯接受。老堅持要鋪,紅軍戰士又不讓,這樣就你拉我扯起來。正在這難解難分之時,朱總司令來了。老鄉們便爭先恐後地請朱總司令評理,這個說:“四月天要蓋棉被,睡在地上怎麼行呢?”那個說:“你們在前方流血流汗,到了這裡就象到了自己家一樣。沒有好床鋪,我們拿幾塊床板、門板和稻草來,怎麼不肯要呢?”

大家你一句我一語,句句話語都充滿著對子弟兵真摯的愛戴,使朱總司令和戰士們深受感動。朱總司令微笑著,向老鄉們揮揮手說:“請坐,請坐!”還給老鄉端凳子,他自己也找了張凳子,老鄉們圍著朱總司令坐得整整齊齊。朱總司令笑著對大家說:“你們這樣關心和愛護工農紅軍,我們從內心感謝你們。床板、門板和稻草既然拿來了,就借給我們用,各班一一登記起來,用後如數歸還,損壞的照價賠償。”

朱總司令站起來,指著堆在廊角上和天井邊的蔬菜、籮筐裡的雞蛋和鴨蛋、簍裡的鮮魚,說:“這些菜、蛋和魚照市價付給現款。”朱總司令的話音一落,老鄉們又嚷開了:“這些都是自己種養的,又不是市場上買的,怎麼要付錢?”“這些東西要付錢的話,那你們為我們流血犧牲,我們拿多少錢給你們呢?”大家七嘴八舌,都說堅決不要錢。

朱總司令望著老鄉們,微笑著,讓大家把話說完。一會兒,他向大家揮揮手,等大家安靜下來後,又說:“鄉親們都說得很對!我們打仗,你們支援前線,都不是為了錢,無論前方,還是後方,都是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這就是使千千萬萬受苦受難的勞苦大眾擺脫壓迫和剝削,消滅敵人,使全國人民能自己掌握自己的命運,決定自己的事情,當家作主,過上好日子。”聽著朱總司令的話,老鄉們一個個笑逐顏開,有個老說:“朱總司令說得對,我們拿點東西慰勞紅軍,支援前線,不是為了錢呀!”

戰士們聽了朱總司令的話,也很激動。因為朱總司令很瞭解戰士,他們參加紅軍,不是為了錢,而是為了拯救受壓迫受剝削的勞苦大眾,那些在戰場上,在與敵人的鬥爭中英勇犧牲的紅軍戰士、革命先烈,是光輝的榜樣。

「方誌于都」于都縣銀坑鎮的紅色文化

接著,朱總司令又說:“我們的工農紅軍之所以能得到廣大人民群眾的愛戴和擁護,能使敵人聞風喪膽,除了有一心一意為勞苦大眾的解放和利益而英勇奮鬥的目標外,紅軍還有自己鐵的紀律,這就是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就拿這些蔬菜、蛋和魚來說吧,照市價付款,不白吃,這是紅軍紀律規定了的。鄉親們呀,如果我們的部隊不執行紀律,能戰勝敵人嗎?能得到廣大人民群眾的擁護嗎?能有戰鬥力嗎?我們不僅要求我們隊伍的每個同志自覺地遵守紀律,執行三大紀律八項注意,我們還希望鄉親們支持和監督我們執行紀律,執行三大紀律八項注意。”這一席話,戰士們聽了個個喜形於色,精神振奮。老鄉們聽了,先是面面相覷,但認真想想,也覺得挺有道理,只好默默地點頭讚許。

「方誌于都」于都縣銀坑鎮的紅色文化

緊接著,朱總司令和戰士們一起,將老送來的蔬菜、蛋、魚等食物都一一過秤,當場付給現款。老鄉們捧著白花花的銀毫子,一個個都十分感動,都讚不絕口地說:“朱總司令的紅軍部隊真是好樣的!”(原名:“照價付款不白吃”,由熊佐、李揚發收集整理)

(選自《銀坑鎮志續志》第十九章“文化”;供稿:于都縣志辦 于都在線公眾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