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口可乐PK百事可乐,权力的游戏&傲慢与偏见…双11你要get的套路

可口可乐PK百事可乐,权力的游戏&傲慢与偏见…双11你要get的套路

▵图源 cnn.com

1975年,百事公司做了一项试验——百事可乐和可口可乐的口味盲测:在不告诉消费者品牌的情况下,让他们品尝两种可乐,然后选出更喜欢的那种。结果57%的人更喜欢百事可乐,因为它的口味更好。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大多数人更喜欢百事可乐的口味,为什么大家更愿意买可口可乐?二十多年后,神经科学家Read Montague发现了其中的缘由。

2003年,他和团队做了一项研究。他们邀请67位参与者品尝百事可乐和可口可乐,同时用功能核磁共振技术(fMRI)扫描参与者的大脑活动。结果发现,当参与者不知道可乐的品牌时,约一半参与者更喜欢百事可乐(这跟百事公司的试验结果一致)。然而,当参与者被告知品牌时,情况发生了变化,四分之三的参与者更喜欢可口可乐。

Read Montague发现,当参与者得知可乐的品牌时,与情感相关的多个脑区被激活,而与品牌相关的情感会“凌驾”于产品的质量之上——尽管百事可乐的口味更好。

2004年,Read Montague在《Cell Press》杂志上发表了自己的发现,“神经营销”的概念走入大众视线。此后,关于神经营销的研究也越来越多。

本文将从以下几方面展开:

  • 什么是神经营销?
  • 6个神经营销相关的经典研究

1.有声书比影视更能调动你的情感

2.页面更简洁的网站,广告效果更好

3.脑电技术能准确预测,广告对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影响

4.网店网页的设计元素会影响信任感

5.个体神经研究能预测众筹结果

6.熟悉、可信的在线支付方式更能促进消费

  • AI加持的神经营销有多棒?

其中,神经营销相关研究都是近几年(2017-2019)的研究,相信它们能帮品牌更好地了解神经营销的潜力。特别是在像双11这样的购物狂欢日前,如果品牌厂商想提高产品销量,先看看这些研究吧。

什么是神经营销

你怎么决定买哪双跑鞋?为什么你喜欢iPhone胜过其他智能手机?为什么吸烟者在看了一则旨在让人们戒烟的广告后会渴望吸烟,而非吸烟者却对此广告感到厌恶?

以上问题经常困扰广告商、营销人员和市场研究人员。直到神经科学家Read Montague提出“神经营销”这一概念,人们才找到答案。

那么,什么是神经营销?它是一个相对较新的研究领域,指运用认知神经科学的方法和技术来研究消费者行为,从而找到影响消费者决策背后的购买“按钮”。

目前,神经营销的方法可应用于广告测评、用户体验、购物体验、产品研究等方面

。接下来介绍的一些研究将涉及其中的某些应用方面。

可口可乐PK百事可乐,权力的游戏&傲慢与偏见…双11你要get的套路

▵图源 Unsplash

6个神经营销相关的经典研究

1.有声书比影视更能调动你的情感

音频或视频内容是否会增加用户参与度?2018年,英国伦敦大学学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实验心理学系的研究人员做了一个研究,并发现人们声称的与其生理特征数据显示的并不一致

实验中,研究人员记录了 102 位参与者在面对同一书本改编的音频和视频选段时的生理反应。这些选段出自《权利的游戏》《沉默的羔羊》《傲慢与偏见》《远大前程》等著作。需要注意的是,音频和视频选段都选取同一场景,比如《权利的游戏》中,视频片段若是Arya Stark目睹父亲被国王Joffrey羞辱以及被斩首这一场景,则有声书也选择这一场景。

根据实验,尽管参与者反馈视频比有声书的“参与感更强”,但他们的生理反应给出了不一样的答案:听有声书时,参与者的平均心率、体温、皮肤电(EDA)数据几乎都高于看视频时的

(下图)。(皮肤电活动是一种人体特征,测量这一特征可以了解研究对象的心理状态或兴奋状态)

可口可乐PK百事可乐,权力的游戏&傲慢与偏见…双11你要get的套路

为什么会这样?研究人员认为,与看视频相比,听故事更能调动想象力和情感。伦敦大学学院实验心理学系主任Joseph Devlin博士对此表示:“虽然你只是在听故事,但大脑却在忙所有的‘工作’。而当你观看视频的时候,这是一个被动的经历,因为导演已经用自己的想象力把故事展现出来了。”

2.页面更简洁的网站,广告效果更好

旅游2.0时代,平台网站、社交媒体网站、第三方点评网站,哪个网站上的旅游广告关注度最高?

西班牙格拉纳达大学和拉古纳大学的研究人员,试图通过测量三个网站上同一旅游广告的关注度来回答这个问题。这三个网站是:一家酒店的博客、社交网站Facebook和旅游点评网站TripAdvisor。2018年,研究人员将研究成果发表在Physiology & Behavior杂志上。

通过眼动追踪技术(Eye-tracking technology)和主观报告的方法,研究人员发现,社交网站Facebook上的旅游广告的关注度比酒店博客和TripAdvisor上的关注度更高,并且Facebook上的旅游广告的回忆率更高

可口可乐PK百事可乐,权力的游戏&傲慢与偏见…双11你要get的套路

此外,尽管当广告都位于上述三个网站的同一位置时,但参与者不仅能更快地关注到Facebook上的旅游广告,而且关注的次数更多、时间更长。研究人员表示,这可能是因为网站设计的复杂性(文字大小或格式、图片位置等)会影响浏览体验,而此次的研究中,Facebook的页面比其他两个网站更简洁。

值得注意的是,整体而言,三个网站上的旅游广告的关注度和回忆情况都不是很好。这正如研究人员所说,如果用户在寻找信息,那么广告可能会成为一个“障碍”。

3. 脑电技术能准确预测,广告对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影响

不同的广告对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影响有何不同?

2019年,Physiology &Behavior杂志上刊登了一项研究成果,研究人员通过脑电技术(EEG)测量大脑对不同手机广告的反应以了解消费者购买行为背后的神经机制以及广告对购买决策的影响

这些广告不仅有不同手机品牌的广告,也有同一手机品牌但内容不同(背景颜色、文字等不同)的广告。

可口可乐PK百事可乐,权力的游戏&傲慢与偏见…双11你要get的套路

实验中,研究人员随机向参与者展示这些广告,同时用脑电技术记录参与者的大脑活动。通过分析发现,脑电能准确预测消费者的决策,并且能更准确区分消费者的偏好

(喜欢或不喜欢)。

此外,研究结果显示,在广告设计中加入背景色会对消费者的偏好程度产生负面影响。

4. 网店网页的设计元素会影响信任感

哪些设计元素会使网店显得值得信赖?2017年,瑞典皇家理工学院(KTH Roya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的研究人员研究了会让人第一印象就产生信任的设计元素

他们创建了各种颜色、背景图案、荣誉证书或者联系方式而组合成的31个网页(代表31个网店),然后随机向参与者展示各个网页7秒,并要求参与者用“是”或“否”来回答网店是否可信。除了记录按键外,研究人员还记录了参与者对网页的反应时间。

可口可乐PK百事可乐,权力的游戏&傲慢与偏见…双11你要get的套路

研究人员发现,反应时间和可信任感之间没有相关性;高饱和度的颜色和漫画字体会降低信任感;提供证书和联系方式则有助于增加信任感。

换句话说,创建网页越用心(花费的时间越多),人们就觉得网店的专业度越高,对网店也越信任。电商巨头Amazon就为消费者提供了大量的信息链接,而这些链接都让消费者觉得是可信的。

5.个体神经研究能预测众筹结果

对于个体的神经营销研究结果能预测群体行为吗?

2017年,国际著名神经科学学术期刊Journal of Neuroscience上刊登了一项研究成果,研究人员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fMRI)研究了“个体神经活动是否可以预测几周后的众筹结果”。

实验中,研究人员向30名参与者展示了36个众筹项目(来自众筹网站Kickstarter)。当参与者决定是否为每个项目捐款时,研究人员记录下参与者大脑各个脑区的活动。之后,参与者对每个项目进行主观评价(正面或负面,各项目的受欢迎程度),以及他们是否认为该项目最终会达到众筹目标。

可口可乐PK百事可乐,权力的游戏&傲慢与偏见…双11你要get的套路

几周后,研究人员将参与者的主观反馈和大脑活动,与各众筹项目的结果进行了比较,他们发现参与者的主观评价与众筹结果无关,只有伏隔核(参与调节成瘾、奖赏、自主活动、探究以及摄食等生理功能)的活动可以预测几周后的市场融资结果,也就是说大脑某些脑区可以成功预测众筹结果。

正如研究人员所指出的,“这些发现表明,

对个体选择的神经研究可以预测市场群体的行为。”

6. 熟悉、可信的在线支付方式更能促进消费

用户对不同支付方式的信任感有何不同?2018年,一项发表在Journal of Interactive Marketing期刊上的研究为我们揭示了答案。

研究人员以PayPal和借记卡这两种电子支付方式为例,邀请了30名参与者进行简单的网上购物,并用功能核磁共振技术(fMRI)扫描参与者支付时的大脑活动。

可口可乐PK百事可乐,权力的游戏&傲慢与偏见…双11你要get的套路

通过分析,研究人员发现,当参与者感知到支付方式有风险时与消极情绪相关的脑区被激活;而当参与者感知到支付方式安全时涉及奖励预测相关的脑区更活跃

更具体地说,研究显示,参与者觉得PayPal更安全可靠,也更愿意使用PayPal;而借记卡激活了涉及风险和负面情绪的脑区。

总而言之,提供用户熟悉的、可信的在线支付方式(如PayPal)可能会减少客户购买时的犹豫

除了以上研究外,之前我们也介绍过一些,比如将脑电技术与交互式演化设计方法应用于调味瓶设计的实验(点击 查看),

用脑电技术预测鞋子是否会畅销的实验(点击 查看),

用基于脑电技术(EEG)得出味觉愉悦指数(趋近/回避指数)的方法来测量消费者更青睐的口味的实验(点击 查看)。

AI加持的神经营销有多棒?

看到这里,相信你已经对神经营销及其应用领域有了进一步了解。此时,如果你对神经营销的技术手段及其能达到的效果产生好奇,那请接着往下看。

如今,用于神经营销的技术手段在不断进步、发展。脑电(EEG)和眼动追踪设备的使用不仅带来了类似于磁共振技术(MRI)的效果,而且有特有优势

可口可乐PK百事可乐,权力的游戏&傲慢与偏见…双11你要get的套路

▵左:脑电设备|图源 Central European University (CEU);右:眼动追踪设备|图源 North-West University (NWU)

脑电设备毫秒级的分辨率,能够捕捉消费者的瞬间神经反应,从瞬间神经反应能推断出瞬间情绪反应及其它心理活动,从而帮助营销人员了解消费者为什么做出决定、哪些脑区促使消费者这样做;运用眼动追踪设备可以开展基于注意力的研究,借此营销人员可以识别出“拖后腿”的设计元素,比如人们难以理解的设计元素,或者他们根本就不感兴趣的设计元素,进而改进设计传达要素来抓住消费者的眼球。目前,很多产品、广告、移动应用程序等在推出之前都会使用这些技术来预测效果。

除此之外,近年来人工智能也被引入,以助力神经营销研究。

节律科技有话说:

节律科技就是一家将AI与神经科学相结合的公司,通过运用认知神经科学和自研的深度学习算法,能“挖掘”、“量化”和“解读”大脑对事物实时、客观、多维度的体验和感受。

这是单一的神经科学或人工智能难以做到的

双11大促即将来临,双12购物狂欢节也将于不久后到来,你想让产品销量翻番吗?你想制造下一个爆款吗?联系节律吧,我们知道消费者心所想,可以助你事竟成。

*节律实验室出品

可口可乐PK百事可乐,权力的游戏&傲慢与偏见…双11你要get的套路

参考文献

1. "Measuring narrative engagement: The heart tells the story", Daniel C. Richardson, Nicole K. Griffin, Lara Zaki, Auburn Stephenson, Jiachen Yan, John Hogan, Jeremy I. Skipper & Joseph T.Devlin.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UCL, UK.

2. "Measuring advertising effectiveness in Travel 2.0 websites through eye-tracking technology", Physiology &Behavior, March 2018.

3. "The application of EEG power for the prediction and interpretation of consumer decision-making: A neuromarketing study", Parnaz Golnar-Nika , Sajjad Farashib,c, Mir-Shahram Safari. Physiology& Behavior, April 2019.

4. "Graphical elements that can invoke trust in online web shops", KTH Roya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2017.

5. "When Brain Beats Behavior: Neuroforecasting Crowdfunding Outcomes", Alexander Genevsky, CarolynYoon and Brian Knutson, Journal of Neuroscience, September 2017.

6. "A Neuropsychological Study on How Consumers Process Risky and Secure E-payments", Journal of Interactive Marketing, Volume 43, August 2018.

7. "THE PEPSI CHALLENGE: How Neuroscience Discovered the Hidden Truth", by NeuroSensum.

8. S.M. McClure, et al., "Neural correlatesof behavioral preference for culturally familiar drinks", Neuron 44 (2) (2004)379–387.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