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成立後消失的省級行政單位之察哈爾省

一.概述

察哈爾省(英文:Chahar),建於1912年,中國舊省級行政區,簡稱“察”,以察哈爾蒙古族命名,省會初駐直隸省張北縣;民國十七年(1928年)設察哈爾省,張家口為省會,與熱河省、綏遠省、寧夏省並稱為塞外4省。面積278957平方千米,人口215萬人(1947年下半年統計)。著名愛國將領張自忠將軍曾任察哈爾省政府主席。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察哈爾省由中央直接領導。省人民政府駐張家口市。轄張家口、大同、宣化3市及雁北、察南、察北3專區,共32縣。

1952年,撤銷察哈爾省,現主要在內蒙古自治區、河北省和山西省,延慶縣劃給北京市。

新中國成立後消失的省級行政單位之察哈爾省

民國時期察哈爾省行政區劃圖

二.歷史沿革

清朝時期,不是一個省,而是叫“張垣特區”。

民國二年(1913年),設置察哈爾特別區,行政區劃範圍包括察哈爾舊地、直隸省口北道和綏遠都統、錫林郭勒盟,有6個旗和11個縣,即張北縣、多倫縣、沽源縣、興和縣、陶林縣、豐鎮縣和涼城縣。

第一任察哈爾特別區都統是馮國璋。因其還負責京畿防務,因此察哈爾都統一職暫由副都統何宗蓮署理。

1914年,特別區又增設寶昌縣、康保縣、商都縣、集寧縣。

民國十七年(1928年)改置為省,轄境相當今河北省張家口市,北京市延慶縣,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大部,烏蘭察布市東境。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東接熱河省、遼北省,北鄰興安省、蒙古地方,西界綏遠省、山西省,南接河北省。 轄區面積接近28萬平方公里,興和、陶林、集寧、豐鎮和涼城劃入綏遠省,並自河北省口北道宣化府劃入以下10縣:宣化、赤城、萬全、懷來、蔚縣、陽原、龍關、延慶、懷安、涿鹿。

1933年5月26日,察哈爾民眾抗日同盟軍由馮玉祥和吉鴻昌在張家口成立。

1937年至1945年,察哈爾省被日本佔領,併成為德穆楚克棟魯普領導下由日本控制的蒙疆區一部分。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恢復察哈爾省建制,省會設張家口(這一時期,內蒙古自治區省會也借設在張家口)。新察哈爾省轄雁北、察南、察北等7專區、53縣及張家口、大同2市。行政區劃重新進行了調整,晉北雁北地區和大同市併入察哈爾省。1952年,中央政府決定撤銷察哈爾省建制。原察哈爾省被劃分為山西(雁北、大同、察南、豐鎮)、河北(張家口、宣化)、北京(延慶),察哈爾省正式退出歷史舞臺。

新中國成立後消失的省級行政單位之察哈爾省

建國後察哈爾省的管轄區域

三.行政區劃

1.地理

萬里長城將察哈爾省分為察南及察北。察北沙漠延伸至中蒙邊境。

2.人口

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上半年統計為211萬4288人,下半年統計為215萬54人。

3.省會

初駐直隸省張北縣,民國十七年改置為省,省會駐萬全縣。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6月析萬全縣縣城置張垣市,省會改為張垣,在今張家口市橋西區.

4.縣市設治局

民國三年(1914年),以直隸省口北道張北縣、獨石縣(後改稱沽源縣)和多倫縣3縣,綏遠特別區興和縣、陶林縣、豐鎮縣和涼城縣4縣,察哈爾部8旗,錫林郭勒盟10旗,各旗牧廠設置察哈爾特別區。先後增設商都縣、寶昌縣、康保縣、集寧縣4縣。民國十七年1928年改置為省。興和、陶林、集寧、豐鎮和涼城5縣劃入綏遠省,並劃入河北省舊口北道所轄10縣:宣化、赤城、萬全、懷來、蔚縣、陽原、龍關、延慶、懷安、涿鹿。至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以前,全省轄1市、19縣、4行政督察區,18旗、1牧場,而旗隸屬於錫林郭勒盟、察哈爾盟。

新中國成立後消失的省級行政單位之察哈爾省

民國時期察哈爾省所在位置

四.察哈爾文化

省會張家口地處塞北,自古漢蒙雜居,其文化構成集合了山西、蒙古、北京三地風俗,是“烏大張”(烏蘭察布、大同、張家口)文化帶的核心區域。張家口與察哈爾的關係需從壩上和壩下兩個區域進行考察。

“壩”即河北向蒙古高原的過渡地帶,因海拔的不同,張家口被劃分為壩上和壩下兩個部分。壩上地區屬蒙古高原南緣,是遼闊的草原,而壩下則臨近京津,是典型的山區。壩上人自古以遊牧為生,壩下人自古以農耕為主。壩上傳統多信仰藏傳佛教,壩下多信仰漢傳佛教。壩上(康巴諾爾、沽源、張北)自古以來就是少數民族遊牧區,而壩下上谷(懷來)、宣府(宣化)、涿郡(涿鹿)、蔚州(蔚縣)皆是漢文化圈的歷史名城,故壩上壩下風俗習慣存在一定差異。壩上康保、沽源、張北等縣原本就臨近或屬於察哈爾八旗之地,故文化上更為接近蒙古。壩下各縣(即原屬宣府的河北省口北道10縣)歷史上多為關隘地區(如龍門衛、野狐嶺、獨石口、鎖陽關),文化風俗上具有一定的蒙漢交融特徵,但整體上更接近於山西、北京(赤城、懷來接壤北京處)。

行政區劃的變更往往可以帶來一個地區文化的變遷。正是察哈爾省近代存在的歷史,使得壩上、壩下與蒙古、山西的文化進一步交融,從而形成了如今區域概念上的察哈爾文化。

綜上,我們在使用察哈爾文化這個概念時至少包含兩層含義:其一是以察哈爾蒙古族為核心的察哈爾蒙古文化,其二是近代以來以察哈爾省區劃為範圍、以張家口為中心形成的融合了山西、蒙古、北京(河北)三地文化的察哈爾文化。

最後,張家口文化構成中的山西部分還與明清以來山西人大量遷移至張家口壩上草原農耕有關,漢族人的北遷也促使蒙古人北遷,這也就是張家口壩上地區如今主要居民為漢族的原因(另一部分漢族人則是長期被漢族同化的蒙古族人,如在康保、張北、赤城等地)。

新中國成立後消失的省級行政單位之察哈爾省

壩上草原

五.察哈爾省的撤銷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52年11月15日,根據察哈爾特殊的地理環境地廣人稀、物產匱乏等因素,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決定撤銷察哈爾省建制。

根據中央指示,將雁北專區、大同市及察南專區之天鎮縣劃歸山西省,察北、察南16縣改為張家口專區,連同張家口市、宣化市歸屬河北省管轄,後延慶縣於1958年10月劃歸北京市管轄。從此,結束了察哈爾行政區劃的歷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