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無法逃脫名牌情結

每個人都無法逃脫名牌情結

服裝店裡有一件衣服,賣了好幾年都沒有賣出去。服裝店的老闆為了賣出這件衣服,沒少操心。一天,閨蜜來店裡玩,二人聊著聊著,就聊起了那件衣服。閨蜜聽後,建議她標出高價。女老闆一聽,馬上說:“我賠本甩賣,都沒人要,標出高價更沒人要了,你這不是在逗我玩兒吧!”

閨蜜走後,女老闆望著那件衣服,呆呆地出了一會兒神,心想反正幾年都沒有賣出去了,乾脆聽閨蜜的話,標出高價作為店裡的擺設。有了這種想法後,女老闆就把那一件極其普通的衣服標出800元的價格。讓女老闆沒想到的是,三天後,這件衣服賣出去了。

女老闆高興得第一時間把這個消息告訴閨蜜,閨蜜在電話的另一端說,這就是“凡勃倫效應”。

經濟學上將這種在商店裡的物品,價格越高越能引發人們購買的慾望,價格低的物品反倒容易陷入滯銷的反常現象稱為凡勃倫效應。它還有一個通俗的叫法,名為炫耀性消費。

心理學家為了驗證凡勃倫效應的真實性,特地邀請了30名企業家、30名中產階級的志願者和30名經濟條件一般的志願者做了一個實驗。他們將兩件相同的衣服分別放在街邊和商店的專櫃裡銷售。同樣的衣服,在街邊標價50美元,而在商店裡卻標價3000美元。接著,分別請這些志願者先到這件衣服的街邊叫賣點看衣服,讓他們觸摸衣服的質地和試穿,再請她們到商店的專櫃裡看同樣的衣服,然後請他們做出購買的判斷。結果發現,有30名企業家、19名中產階級、12名經濟一般的志願者表示在經濟允許的條件下會購買商店專櫃的衣服,僅有兩名中產階級和七名經濟條件一般的志願者表示會考慮街邊叫賣的那件衣服。其他人則表示無法承擔商店專櫃的價格,但也不購買街邊的那件衣服。

在這個實驗中,85%的人認為街邊叫賣的衣服肯定是假的,12%的人認為說不準,無法分辨,剩下3%的人認為兩件衣服是一樣的。

同時,30名企業家表示一定要購買商店專櫃的衣服,他們認為如果購買街邊的衣服被業內人士發現會非常丟臉。30名中產階級人士則表示商店專櫃的衣服有質量保證,有條件的話絕對不會購買街邊的衣服。真正令人意外的是剩下的30名志願者中有25人表示如果某天經濟寬裕的條件下,會購買那件標價3000美元的衣服。而這30名志願者表示3000美元有時候是他們半年甚至是一年的純收入。從這個實驗中,我們可以看出任何經濟階級的人都逃脫不了凡勃倫效應的影響。

事實上,凡勃倫效應也是名牌效應,人們對商店專櫃裡衣服的偏好是因為人們存在著一種普偏的認知;商店裡銷售的都是正品、高檔次的商品。而正品、高檔次的商品是一種身份的象徵。

世界著名服裝品牌夏奈爾集團曾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各大白領企業進行正品和仿冒品購買慾望的不記名問卷調查。結果發現,70%的女性表示如果經濟不允許購買奢華服裝的專櫃正品,那麼會乾脆不購買同款式的仿冒品。僅有10%的女性表示可以考慮購買仿冒品。剩下20%的女性表示要看仿冒的真偽程度才能確定是否購買。而這些參與調查的女性都表示購買專櫃裡奢華的衣服是一種身份的象徵,不購買仿冒品是害怕被拆穿後帶來的尷尬。

那麼,為什麼人們會願意選擇正品、高價的物品呢?

首先,當人們購買下某個奢華品牌的物品,心裡就會產生“成功”的榮耀感,並以持有該奢華物品為外在身份的象徵。

其次,這是由於人們普偏存在的錯誤認知導致的。人們潛意識裡會認為高價的、昂貴的、稀少的、艱難獲得的物品才是好的物品。

相反,廉價的、繁多的、容易獲得的物品都是質量低劣的產品,並能影響持有人的外在的形象。

類似的心理還有:“只有勤奮和艱苦才能獲得成功”、“不經歷風雨怎麼見彩虹”、“成功來自於99%的汗水和1%的天分”、“梅花香自苦寒來,寶劍鋒之磨礪出”……這些都是人們對“艱苦”得來東西的普偏認知。這種認知也跟長輩喜歡從小用“艱苦革命史”來教育孩童有關。當這些孩子們長大後,艱苦的意識就會根深蒂固地生長在他們的心裡。

所以,現在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喜歡“折騰”。他們的“折騰”就來源於這種“艱苦死”的心理狀態。他們認為越是容易做的事情越沒有價值,容易得來的工作不值得珍惜;越是難以追求的,越想爭取到手。這類型的人,處理事情通常不是從兩點之間的最短距離去下手,而是喜歡兜一個大圈子,最後常常是事倍功半。所以,當你活得非常艱辛、非常折騰的時候,一定要檢查一下自己是否墮入了“艱苦式”凡勃倫效應的怪圈裡。

每個人都無法逃脫名牌情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