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春霖:中國歷史最後一位科舉狀元,是否真就因為名字起得好

劉春霖:中國歷史最後一位科舉狀元,是否真就因為名字起得好

劉春霖(1872—1944),字潤琴,號石雲。

科舉在中國存在一千多年,是中國古代通過考試選拔官吏的的制度。因採用分科取士的辦法,故稱“科舉”。

歷史上最後一場科舉考試是在晚清德宗光緒三十年(公元1904年),最後一位科舉狀元是劉春霖,被後人所謂“第一人中最後人”。

而關於劉春霖能金榜題名,有人卻說劉春霖之所以能當上狀元是因為他的名字起得好,因為野史與民間一直都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

據傳,1904年科舉考試來到了最後一個環節——殿試,官員把前十名的試卷呈遞到老佛爺慈禧面前讓她“欽定”,她首先翻看主考官列為頭名的試卷,字跡清秀,文辭華麗,不由歡喜。但看到落款考生名字的時候,臉色立馬就變了。只因上面寫著一個廣東人的名字“朱汝珍”。看見“珍”字,太后就想起了珍妃,珍妃是光緒帝的妃嬪,曾經忤逆過她,又支持光緒帝改良,太后想到這內心就不覺火冒三丈;再者加上朱汝珍是廣東人,又令她想起了太平天國的洪秀全,維新派康有為、梁啟超,高舉反清大旗的革命黨孫中山......這些人都出自廣東,於是把朱汝珍的試卷扔在了一邊。

當慈禧打開第二份試卷時內心又高興起來,因為這份試卷考生名字叫做“劉春霖”,“春霖”有春風化雨、甘霖普降之意,時年逢大旱急盼一場春雨潤大地,好兆頭!考生又是來自直隸肅寧,直隸地處京畿,“肅寧”又象徵肅靜安寧的太平景象,好意象!這對準備舉辦七十大壽的慈禧太后來說自然是吉祥的徵兆。於是,圈定劉春霖作為金科狀元,發榜時劉春霖由原來的第二名成了頭名狀元,為避免引起社會的輿論,朱汝珍名字得以保留,但只能屈居劉春霖之後。

這個故事在民間流傳很廣,但這種傳說依據不大。

閱卷時陸潤庠曾認為劉春霖試卷“此卷書法工整,為通場冠,廷試可望大魁”,但其他人有不同看法,最終公議列朱汝珍為第一,劉春霖、張啟後、商衍鎏派其後,甲辰恩科殿試金榜正式發榜後雖然朱汝珍確實是排在第二名,但第一甲第三名的商衍鎏從原來的排名晉升一位,排在了張啟後前面,這個無人能解釋。

清代殿試有“專尚楷法,不復論策論之優劣”之說,在內容難判斷時,字體判斷成為判別高下的標準。朱汝珍是個書法家,但字體粗狂,而劉春霖擅長小楷,字體柔中帶剛,當時就有人稱他“楷法冠當世”,並有“大楷學顏(真卿),小楷學劉(春霖)”之說。據說晚清重臣翁同龢見過他的字後,就驚歎不已,預言他會“大魁天下”。在字體優先的情況下,劉春霖能取得狀元也也在情理之中了。此外,慈禧太后也曾與劉春霖有往來,劉春霖在王爺府任教時,為王爺代寫奏章,慈禧看過劉的字後,十分欣賞喜歡,便讓他抄寫佛經給自己,並給予了重賞。這或許與慈禧太后提拔劉春霖為狀元也有很大的關係。

本文僅作者個人看法,喜歡請關注“刮刮歷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