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4年中國歷史上最後的狀元,榜眼和探花

1904年這一年,大清王朝舉行了中國歷史上最後一次科舉考試。按常規的來說古代科舉每三年舉行一次,1903年的癸卯科剛剛結束,下一次要到1906年開考。但是,到1904年這一年,恰逢慈禧老佛爺70大壽,舉國普天同慶,當然也少不了科舉考試,所以這一年,加試一科,名曰:恩科。

1904年中國歷史上最後的狀元,榜眼和探花

紫禁城保和殿,考生們最後的一站

1904年7月4日清晨,在禮部會試中選拔出來的273名貢士,進入保和殿,歷經點名、散卷、贊律、行禮等種種儀式禮節,參加由皇帝主考的殿試。

古代殿試是科舉考試的最後一關,考生們按這次的考試成績排名,所中考的學子統稱為進士,其中,進士分為三甲,一甲即狀元,榜眼和探花三名獲賜進士及第,二甲,三甲若干分別獲賜進士出身和同進士出身。有科舉考試,就一定會有狀元的產生。那麼1904年這一年的科考殿試一甲前三名他們是:狀元——劉春霖,榜眼——朱汝珍,探花——商衍鎏。

1904年中國歷史上最後的狀元,榜眼和探花

末科狀元——劉春霖

劉春霖(1872-1944),中國晚清直隸省河間府肅寧縣人,晚清德宗光緒三十年(公元1904年)甲辰科狀元,亦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名狀元,所謂"第一人中最後人"

其實,劉春霖能中狀元,說起來純屬偶然,1904年7月清朝又舉行了一次殿試,主考官們看完所有考生的試卷,經過精挑細選,把排好名次的試卷上呈給慈禧太后欽定,當時國家正值內憂外患,慈禧又想辦70大壽,便想通過科舉來獲取一點吉兆。

當慈禧第一眼看到的,其實並不是劉春霖的試卷,而是一名叫朱汝珍考生的試卷,此份試卷,辭藻華麗,文采優美,字跡清秀老佛爺甚是喜歡,但看見落款是朱汝珍,奪魁著廣東籍朱汝珍。慈禧一下子火了,臉色變得蒼白,慈禧一見珍字,便想起了珍妃,慈禧一生都討厭珍妃,因為她唆使光緒變法削弱自己的實力,以至於後來的八國聯軍侵華時把珍妃投入井中溺死,所以一見珍字便肝火上升,再加上又是廣東籍,慈禧更是火上澆油,便想起了太平天國的洪秀全,維新變法的康有為和到處從事反抗清廷的孫中山等等,這些個首逆,統統都來自南方的廣東便以為廣東人是大清的剋星,慈禧太后是不能容忍廣東籍的考生做狀元的,於是乎,朱汝珍的試卷被扔在了一旁。(由此可見慈禧太后的心胸是多麼的狹窄,為國家選拔人才都存著私心洩憤,大清有此掌舵手,怎能不翻船呢!)

當慈禧看到第二份試卷時,臉上露出了笑容,因為這次並不是看考生的作文有多好,而是直接看了落款姓名,此卷是直隸(今河北省)肅寧人劉春霖,"春霖"二字含春風化雨、甘霖普降之意,這一年又逢大旱,急盼一場春雨。加之直隸地處京畿,"肅寧"又象徵肅靜安寧的太平景象,這對烽火四起、搖搖欲墜的清王朝,自然是"吉祥"之兆。於是,大筆圈定,名列榜首,發榜時劉春霖由原來的第二名而成了頭名狀元,經過主考官的保奏,為照顧社會輿論,朱汝珍的名字雖然沒有抹去,也只得屈居劉春霖之後了。這一年劉春霖32歲。

但是歷史是無情的,劉春霖中狀元后的第二年(1905年)就廢除了科舉考試。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清朝滅亡,科舉制度被徹底取消,大清朝的最後一位狀元,就是這麼來的,可悲,可笑!

1904年中國歷史上最後的狀元,榜眼和探花

實際的狀元,無奈的榜眼——朱汝珍

朱汝珍(1870-1943年),廣東清遠人,清末民初書法家,光緒三十年(1904年)末科榜眼,是個頗具傳奇色彩的歷史人物。 只因為姓名和籍貫的原因,便被慈禧太后拔去了狀元的頭銜,實屬無奈。

1911年清亡以後得以留在紫禁城溥儀的小朝廷裡,1924年後拒絕去偽滿,南歸移居香港,任教於香港中文大學,抗日期間,積極配合抗日團體開展抗日募捐、義演等活動,並接濟抗日戰士。民國30年 (1941年底)香港淪陷。他與居港同鄉黃文根等人組織歸鄉指導委員會,協助同鄉3萬多人疏散返鄉。1942年避居北京,當年病逝,享年72歲。

1904年中國歷史上最後的狀元,榜眼和探花

實至名歸的探花——商衍鎏

商衍鎏(1875-1963),,清代為廣州駐防正白旗漢軍人籍,後改稱廣東番禺人,著名學者、書法家。 1894年甲午科舉人。1904年為清朝最後一次科舉考試,商衍鎏得殿試第一甲第三名,成為清末科探花。

1904年中國歷史上最後的狀元,榜眼和探花

末科探花的字跡

1906年受國家公派留學日本學習法政,1912年應聘為德國漢堡海外商務學院漢文教授,遠赴德國四年教授漢語。1927年任國民政府財政部秘書後,鑑於時政腐敗,憤而辭職,從此以賣字為生,治學為本。抗戰後輾轉江蘇、四川等地。新中國成立後任廣東省文史研究館副館長,1956年11月,中央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為他拍了的影片,將他的寫作和日常生活以及部分字畫攝入鏡頭。1960年7月被周恩來總理聘任為中央文史研究館副館長。1963年8月28日在廣州逝世,終年88歲。

1904年中國歷史上最後的狀元,榜眼和探花

一份來自周總理的任書

科舉制從隋朝大業元年(605年)開始實行,到清朝光緒三十年(1904年)舉行最後一科進士考試為止,經歷了1300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