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為華丐,不當漢奸

“義士狀元”劉春霖:寧作華丐,不當漢奸

  劉春霖(1872—1944),字潤琴,號石雲,河北肅寧人,清光緒三十年(1904年)甲辰科狀元,亦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位科舉狀元。

  狀元及第後,劉春霖授翰林院修撰,旋被派往日本,入東京法政大學深造。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回國,歷任諮政院議員、記名福建提學使、直隸法政學校提調、北洋師範學校監督等職。

  日本侵略中國後,自1931年“九一八”事變到1937年“七七”事變,日本人以高官厚祿拉攏劉春霖,他三拒日偽之“邀”:一拒擔任偽滿洲國“教育部長”;二拒為日本商鋪題字;三拒出任偽北平“市長”,保持晚節,堅辭不就。日本人以劉春霖反對“大東亞共榮”為藉口,將他和家人趕出了北平城。劉春霖憤然說道:“寧作華丐,不當漢奸!”之後,劉春霖便帶著家人輾轉各地,靠寫字賣畫維持生活。

  劉春霖雖說是清末和民國時期的舊官吏,但他在大是大非問題上絕不糊塗,寧當乞丐也不丟民族氣節,以一身凜然正氣畫出了人生的一大亮點,為世人所稱道。

  1944年1月18日,劉春霖因突發心臟病在北平病逝,終年72歲。葬於河北保定西郊的魯崗村後,前來哀悼者絡繹不絕,許多知名人士送去輓聯、輓詞,其中有兩塊黑底金字的匾額,分別寫著“義士狀元”和“中華脊樑”。

河北省肅寧縣檢察院黨組副書記、副檢察長(主持工作)尹廣青說——

  肅寧歷史悠久,人傑地靈,是遠近聞名的“狀元之鄉”,歷史上先後出過3名狀元、36名進士,元朝文狀元魏元禮、清代武狀元哈攀龍、末代狀元劉春霖都出生在這裡。特別是末代狀元劉春霖“寧作華丐,不當漢奸”的民族氣節和凜然正氣,感染著一代又一代肅寧人,也鼓舞、激勵著肅寧縣檢察院的幹警們。

  一個不講民族氣節的民族絕不會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作為合格公民,應時時處處維護人格、國格和民族尊嚴。近年來,肅寧縣檢察院深入挖掘本地歷史名人可歌可泣的優秀事蹟,使之與培育和弘揚檢察職業精神有機結合,深入開展以忠誠、為民、擔當、廉潔為主要內容的檢察官核心價值觀教育和檢察官職業行為規範、檢察職業倫理、職業操守教育等,通過舉辦檢察官入職晉級宣誓,增強檢察人員職業榮譽感和歸屬感,收到了較好效果。

  (本報通訊員李志軍 豐寶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