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驢得水》中只有張一曼守住了底線,而他為貪婪付出代價

驢得水這部影片有很多的解讀性,我也只是隨著影片情節的展開,心情的起起伏伏,這過山車似的劇情體驗讓人冷汗不斷。一群人的初心在貪婪的摧殘下,變得慘不忍睹,不是向權勢低頭,就是向金錢低頭。而我們作為見證者,在短短兩個小時之內的時間裡,像跑火車般的推進,讓人淬不及防,令人費解的同時,也讓人唏噓不已。這場以悲為喜的鬧劇下,所有人都沉浸其中,都不能成為戲外的看客。我們看著這些熟悉身影的悲歡離合,看到了自己的身影,這是最可怕的。

《驢得水》中只有張一曼守住了底線,而他為貪婪付出代價

發瘋後的張一曼

我們來看這場戲的組織者,校長。校長是串聯起整個事件的核心,因為他的理念,才讓自己的團隊與上級發生了一系列的故事。校長的初心是為了留住這個學校,是為了村子裡的學生。這是作為一名教育者而言至高無上的榮耀。但是為此將一頭驢假報老師吃空餉,又是作為教育者的欺騙與原則的淪陷。如果學生知道這件事,知道這位驢老師的存在,那校長與教師團隊作為教育者,勢必是要欺騙學生作為教育者的真誠身份,那課堂也就將尊重老師大大淡化。放下這些不說,校長內心的矛盾性也造就了這個故事的戲劇性。

《驢得水》中只有張一曼守住了底線,而他為貪婪付出代價

特派員到學校檢查

他會用以學校為幌子,來貪圖政府的錢財。但是貪圖的錢財也確實用在了學校的建設之上。這是一件讓人難以分辨出對錯的一件事情。但站在原則角度上,校長的做法是錯誤的,但站在情理之中,也似乎無話可說。但後來的假扮事件,開啟了校長的瘋狂之旅。這可以說是迫不得已,用一個謊去圓另一個謊。在這個過程中,是還有回頭的機會的,但是校長也在這個過程中迷失了自己的初心。隨著籌碼的不斷加大,自己內心的貪婪被挖掘出來,也成了順水推舟。校長最後在乎的女兒,甚至都可以跟鐵匠結婚,作為一個父親,他把能用的籌碼全都跑出去了,用教育為藉口。

《驢得水》中只有張一曼守住了底線,而他為貪婪付出代價

周鐵男與裴魁山在婚禮上

張一曼的行為舉止在初看電影時,會給我一個讓人難以理解的形象。但隨著劇情的推動,這個看起來最不正常的女人,卻是其中最正常的。張一曼的不羈更像是西方人的愛情觀,她愛恨分明,也從不拖泥帶水。會偶有輕佻但是保持自我原則,非常清楚自己的界限在哪裡,誰也不能逾越,誰也不能撼動它的位置。所以看似強勢放浪的張一曼是最脆弱的。她可以抵過鐵匠妻子的怒罵,也可以對裴魁山的氣急敗壞置之不理。但是對於自己變成短髮不堪的模樣,受盡屈辱的她也承受不住了。

《驢得水》中只有張一曼守住了底線,而他為貪婪付出代價

張一曼、周鐵男、校長

張一曼是最放浪的,但也是最純淨的。這樣的矛盾在一個人身上展現的,這種奇妙的化學反應,恐怕真的是得由任素汐來飾演才可以。可以因為演技的魅力而越發覺得她的難能可貴。一曼的純真在這個基礎上更能體現出社會慾望的擠壓,人們都在懷著初心砥礪前行,卻也被慾望磨淺了界限。這個過程是潛移默化的,第一次的拒絕與最近一次的輕車駕熟,可能自己都沒有注意到。這可能是無奈,可能是因為壓力,可能是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但這都成為了一步步退讓的理由,這一切都似乎是必經之路,沒有人可以繞的過去。

《驢得水》中只有張一曼守住了底線,而他為貪婪付出代價

張一曼的幻想

矛盾的內心是造成這一切的罪魁禍首,而天枰總是會偏向慾望的那一邊。裴魁山為了錢而傷害小曼找回面子,天不怕地不怕的鐵男被槍嚇破了膽,醉心教育的校長不惜用盡一切籌碼來撈一筆錢。大家都有各自的理由,但都忘了自己最初坐在校園裡是什麼理由。我們摸爬滾打,不苛求歸來仍是少年,但願歸來後的界限,與自己出發的時候,差不太遠。生活的繼續,仍要我們做著一些情非得已的事情。我們在渾濁之中,保留在心底的清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