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是積極向上如我,也常靠這兩點補足動力

即使是積極向上如我,也常靠這兩點補足動力

來源:Aytekin Tank 博客

翻譯:Eva

恰逢週中,腦中為目標前進的動力已經消耗的差不多了吧,但我們不得不繼續工作,維持日常的生活和作息。

一起來看這篇譯文,搶救一下這要命的拖延症吧!


01 「不要打斷任務鏈」


這幾個簡單的詞語,讓Jerry Seinfeld成為世界上最成功的喜劇演員之一。

他喜歡在日曆上做記錄。每天的事情如果完成了,就會畫一個“X”。隨著X越來越多,日曆上就形成了一個任務鏈,他也會獲得堅持下去的動力。

「你一定會想看到任務鏈一直延續下去,尤其是堅持了幾個星期的時候。接下來你唯一的任務,就是讓這條任務鏈延續下去。」 Seinfeld告訴一位向他諮詢過成功的建議的年輕喜劇演員。

用這個方法,他登上了一些最新最火的節目。

所以:人,不是僅靠動力才能做事的。

就像滾雪球一樣,我們總需要一個開始,才會逐漸擁有動力。

從本質上講,我不是一個積極主動的人。不喜歡早起,不喜歡去健身房,也做不到一週讀完兩本書。

但是,我自己創業,推出了JotForm平臺,並在過去的12年裡慢慢發展成為擁有超過420萬用戶的社交網絡。

人們工作,並不總是取決於動機。我們一定會完成一些超難的事,就算有時候真的不喜歡,真的沒有想去做的慾望。

拖延症,惡性循環的開始

人,越是逃避做事,焦慮感就越嚴重。所以,我們無限制拖延。

為了打敗拖延症,需要首先確定:你為什麼會逃避?為什麼不直面問題?

通常情況下,這是心裡產生的兩種自我保護機制:

預防機制和提升機制

預防機制,是我們為了防止失敗或損失,逃避現實的手段。比如,你得在明天下午給領導和同事做一個ppt展示,彙報上個月的工作情況。但是你太擔心會做不好,所以一直逃避,可能得等到明天上午,才被ddl逼著去做準備。

提升機制,是我們對任務的心裡預期太高了,導致我們遲遲沒有動力去面對。這就像是,你加入的跑步小隊在早上6點訓練,但每天你還是在6點的時候按下鬧鈴繼續睡覺。

這兩個機制由我們的情緒掌控著。拖延太爽了,也太難治了。但是,正如Melissa Dahl在她2016年的論文中所說的那樣:

永遠不要只靠興趣去做事。


說起來簡單,但往往很難做到。同樣,如果你認為有些事情很無聊,沒興趣,你需要把你的感受,情緒從頭腦中剔除,然後立刻去做計劃——計劃好什麼時間做,在哪兒進行。

比如,每天早上7點,你不帶一絲情緒地去健身房。剔除自己的情緒,然後繼續完成時間表上的任務。

而不是躺在床上,盯著天花板,糾結要不要出門。


02 「不要破壞行動鏈」

動力,也可以用牛頓力學的概念來解釋:

運動中的物體擁有慣性來保持運動。


任務開始後,我們更容易堅持不懈地進行下去。

從一些細微的行動開始。穿上跑鞋走出門,或打開網頁蒐集做ppt的資料,我們就會更加容易進行下去。

這就是習慣的力量——我們要學會逐漸剔除在腦海中思前想後的過程,去考慮當下該做什麼,該怎樣跨出第一步。

如果你想寫篇博客,但遲遲沒有動力開始。那就承諾自己,每天去寫好一個段落,直到寫完整篇為止。

還可以來點儀式感,做一些暗示自己開始的事情,比如泡一杯咖啡,練習幾次腹式呼吸,然後開始行動起來。

許多牛掰的人都喜歡利用儀式感。 著名作家,勵志演說家 Tony Robbins每天早晨都會先「打磨」自己的思緒。他會花十分鐘來練習「腹式呼吸法」,做禱告,向上帝祈禱一整天的能量。當他的大腦準備就緒後,就去開始一天的工作。

無論你用什麼樣的方法,儀式感都會幫你降低「逃避現實的概率」。儀式感會驅使我們向前看,就像回到家裡換上自己的拖鞋一樣舒服,踏實。

動力並不是行動的燃料。《The motivation myth》的作者 Jeff Harden說過:

動力只會在你開始行動之後才會形成。在做事的過程中,你越是看見自己的進步,動力就會越來越強。


很多時候,只有當我們開始朝著目標前進的時候,動力才會慢慢產生。秘訣就在於讓自己邁出每個第一步。

如果僅僅因為沒有動力就不去開始,那我們很可能永遠逃避,永遠一事無成。

弄清楚什麼才是我們的障礙,用時間表,日曆,或儀式感等方法,讓自己邁出步伐,堅持下去。動力才會被訓練出來。

制定好計劃,邁出第一步,養成一些習慣。從現在開始吧,不要忘了 Seinfeld 的建議啊:

不要打斷任務鏈。一旦你開始了,就不要停止。

即使是積極向上如我,也常靠這兩點補足動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