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式=動力


模式=動力


按語:每天一篇原創文章考驗的是一個人的一致性,你的關注也是我們堅持的動力。人一生都在嚮往遠方,智鵬老師只想陪伴你去到比遠方更遠的地方。


一年之計在於春,一日之計在於晨,一家之計在於和,一生之計在於勤”,這幾句話就囊括了生產、學習、生活、人生的理念。理念就是理論和觀念,為一個時期的行為提供正確的指引。

模式創新所需要學習的理念就是我們在進行商業模式創新的過程中,需要遵循的由前人已經上升到理性高度的看法、思想和思維活動的結果,即指導我們行為的理論和觀念。

這裡介紹四種商業模式創新需要學習的理念:

第一、智慧資產勝過有形的資產

過去我們都是拼命把企業的資產規模越做越大,企業的品牌、團隊越做越強,積累更多的專利和技術,這都是產品思維,說到底想的無非是怎樣把貨賣出去,多賣貨。

新商業模式時代的商業智慧,更多指的是商業模式創新。商業模式設計和創新的過程都充滿著智慧的靈動,模式創新最終創建的是一個自動的盈利系統,一個自動的推廣分銷系統,它的關鍵點是用模式給到別人創業機會和賺錢機會,所以模式本身就是獨立的產品,是比產品更重要的核心產品。當模式作為產品時,會創造更多、大的客戶價值。

無論模式還是系統包括平臺的渠道、分銷系統都屬於智慧資產。系統體現為實現目標而創造的包括產品創新、人才吸引、培養、盈利模式、交易模式和文化的整體解決方案,是比有形的資產重要100倍的無形資產。

第二、合作嫁接勝過了自我創造、自我培養

就像馬雲的阿里巴巴吸引蔡崇信這樣具有前瞻性思維的創業人才,一個敢於放棄580萬美金的年薪來領500塊錢工資的人,是不可能從企業內部培養出來的,只能從外部去引進和吸引。

最終把模式變現的是人才,產品創新也需要人才。是自我創造?內部培養?還是更多的利用綜合賣點升級進行有效嫁接?最好的方法就是運用融合的方法。

什麼叫做融合?當我們需要品牌的時候,我們直接和雲南白藥、王老吉合作,讓他們給我們背書,就可以進行品牌的融合。比如說奔馳加邁巴赫,就是奔馳邁巴赫,這個品牌的出現讓所有7系的寶馬變得尷尬起來。當我們需要渠道時,寶島眼鏡只需要傍上班尼路,銷量就大增20%。再比如江中製藥,開發代餐粉就成了江中素膳。

當智鵬看到了頭馬俱樂部的運作模式,就有了智知集商業演講俱樂部的沙龍運作模式,當智鵬看到了講師專用的課程分銷體系,於是就有了智知集商學院與俱樂部沙龍的嫁接,就有了人推人的截顧客關係節點的營銷模式,這也是一種融合。

第三、分享大過獨自擁有,股權增值收益遠遠大過眼前利益

小成功靠自己,大成功靠別人,要想賺到了更多的錢,一定是你能夠激發和吸引更多人跟你一起幹。

一位演說愛好者,他的目標是用演講影響一億人。我問他:“你用什麼方式影響一億人?你只回答一個問題,誰會跟著你幹,你如何讓他跟你幹?”使人成長的不是你的瘋狂,而是你的精進。不是你要幹多大事業,而是你有方法、有能力幫助別人幹一個超越他自己想象的事業。成功學的時代已經過去了。想做大事,你要問自己有什麼方法能幫別人解決問題。

馬雲之所以成功,離不開最早跟隨他的那18個學生,馬雲把他們視為合作伙伴和合夥人。是馬雲的大夢想吸引了關鍵人才蔡崇信,然後才幫助馬雲註冊了公司,創建了決定阿里巴巴最終發展起來的股權結構。

世上無難事,唯有股份制。你要明白想把企業做大,就要善於把企業的股權分出去以吸引人才,創業者擁有企業絕對數量股權的時候,就意味著你一個人累。

股權的含義並不是你要佔公司多大的股份,而在於你能不能用最少的股權完成對公司的絕對控制。當你的股權開始變少就意味著融進來的人才、資源、資金更多,公司也就更值錢,馬雲只佔阿里巴巴7%的股份卻是中國首富,你有100%的股權沒有任何意義。

值錢的公司至少有兩筆盈利,第一就是企業自己創造的利潤,第二就是良好的商業模式使企業高速成長而帶來的股權增值。

當2005年你擁有50萬的時候,你可以有三種選擇:

一是在北京買了一套小戶型的房子,10多年時間增值了10倍、20倍;

二是擁有一家成長性公司的股票,然後10年之後增值了100倍,假如你買的是騰訊公司股票,就增值了大概400倍;

第三種選擇,就是你投資一家創業公司的股權,假如說2012年你投資了滴滴70萬,那麼在2016年你的投資就變成了70億人民幣,增值1萬倍,這就是股權增值的魅力。當然如果你投資了智鵬創立的智知集,我們會成為教育行業真正的獨角獸,雖然我們沒有滴滴那麼厲害,但讓你的投資在8-10年內增值1000倍還是有可能的。

第四、外部創新勝過了內部提升和優化

企業內部不管怎麼優化,都是在原有模型上的修補,沒辦法實現顛覆性創新,原有的經營管理早已經形成慣性,人最難改變的是習慣和思維。只有體外創新,才能真正的打破常規才能有突破性的發展。參閱《模式創新操作原則:體外創新勝過內部的優化》。

觀念改變,市場一大片。思維的突破才會有真正的改變,人生往往是關鍵節點上的突破,放棄580萬美金年薪跟隨馬雲去創業的蔡崇信,他有自己一套做出選擇的邏輯“下行風險很小,上行收益很大,這事兒就可以幹。”

智知集一直在創新的路上奮勇前行,我們正顛覆中國成人再教育行業。相信沒有風險,不相信損失巨大,智知集將成為一個綜合性的投資培訓平臺,有一天成長為萬億規模也說不定,因為我們不斷在吸引人才的進入。

創業公司的生死存亡也就是關鍵節點上能否實現顛覆性的創新。你人生的的關鍵節點是你遇上智知集時選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